繁體簡體

民進黨當局別再荒誕 蛋荒可尋求大陸協助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3-03-09 09:52:21

台島夜話

作者 蕭衡鐘 台灣聯合大學助理教授

台灣蛋荒未解,持續延燒中!繼2月份蛋價每台斤上漲2元(新台幣,下同)後,本週起雞蛋批發價又從每台斤52元調漲至55元,産地價由每台斤43元漲至45元,蛋價持續創新高中。未料,台當局農業部門負責人陳吉仲對於紓解蛋荒非但拿不出對策,7日在台灣地區立法機構的質詢當中更公開稱“歡迎大家採購鴨蛋”,荒誕行徑令人髮指。

其實,大陸即是亞洲地區主要的産蛋區,生産量超過世界蛋産量的40%,民進黨當局若能想通且屏除政治意識形態,向大陸尋求解決蛋荒合作之道,負起責任將民生議題作為優先級,將“反中”與政治議題拋之腦後,何不是一件解決之道?

一顆雞蛋甚小,但所涉及的民生層面卻是無法想像的嚴重,雖然台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陳建仁及陳吉仲接連發聲説,3月底前能補足雞蛋缺口、蛋荒可望紓解,不過同黨籍民意代表莊瑞雄卻不買單的批評説,缺蛋是燃眉之急,以目前狀況,4、5月有辦法解決就“阿彌陀佛”,可見這場“蛋蛋危機”絕不是喊喊口號就可解決,可以感受到民進黨籍民意代表也有滿滿地壓力。

目前台當局農業部門為了解決蛋荒已無計可施,日前規劃自澳洲進口500萬顆雞蛋補足國內生産不足,但澳洲的雞蛋生産成本比台灣本地的高,又必須仰賴空運,這部分台當局農業部門需補貼金額就超過3000萬元,全數由台當局農業部門農損基金支應,雖然台當局農業部門長期的對農業進行補貼早已不是新聞,但這其實也等於全民共同分擔支付高額補貼,將成本轉嫁到全民當中。

其實一些餐飲業者,面對來勢洶洶的蛋荒,近期早已用鴨蛋替代雞蛋,在2月分中下旬鴨蛋的價格,也逐步反映市場機制由每台斤43元調漲至45元,在經過這樣的操作後,若鴨蛋持續替代雞蛋的數量過多,恐影響端午節鴨蛋的供應,除了蛋鴨的飼養成本原本就比蛋雞高外,屆時鴨蛋甚至可能因供需因素再漲一波,屆時除了雞蛋搶不到,可能連鴨蛋也沒了。

大陸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蛋品産銷市場,每公斤雞蛋長年的批發價在7.3元到12元人民幣之間,價格相對地穩定,就以北京市現階段的蛋價來説,平均1公斤9.5元人民幣的蛋價,換算匯率及不同單位秤重,大約是1台斤25元新台幣左右,相較于目前台灣的批發價55元新台幣,大陸的蛋價僅有台灣的4成5左右。

目前台灣一天雞蛋需求量約2300萬至2400萬顆,在每日缺數百萬顆雞蛋的同時,仍有上千萬顆雞蛋供應,不過在不同銷售通路,還是會有民眾買不到蛋的情況。即便台當局農業部門從澳洲進口了500萬顆雞蛋,對於民眾來説還是杯水車薪,非但看不到,也吃不到澳洲蛋。不免引發質疑,為何不從貨源及價格相對穩定的大陸進口,據蛋商及雞農估計,今年缺蛋比以往更加嚴重,一天保守可能缺500萬顆以上。

歸咎原因,缺蛋除了雞只禽流感及疾病的肆虐,造成全球性的雞只死亡外,再加上極端氣候不論是太冷或太熱都會影響雞只産蛋率,以及近年飼料大漲,會讓多數蛋雞農審慎考慮蛋價和飼料成本價格因素,若是無利可圖將會大大減少飼養意願。

其實只要讓養雞場轉型現代化,就能有效穩定地控制溫度並維持産蛋率,但台當局農業部門近來推行與輔導的成效不佳,就連自家民進黨民意代表邱議瑩也吐槽陳吉仲表示,“現代化養雞場改建腳步應加速”,但台農業部門從2006年就開始補助改建養雞場,目前現代化養雞場卻僅佔8.3%,質問“進度到底在哪”?

台灣目前除了在産業上面臨5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外,在民生議題上最嚴重的就是“缺藥”及“缺蛋”,在缺藥方面台灣還可以通過生技産業的産業鏈,通過研發及提升産線效能來製造供應市場用藥;但在缺蛋方面,面對禽流感一波波地襲擊全球養雞業者,以及雞只疾病的死亡,再加上現代化的養雞場興建不及等等問題,都無法在一時半刻克服蛋雞的産蛋率,這對於民進黨來説是一項難解甚至於無解的課題,而台灣下一步所面對的不僅是缺蛋危機,還會有缺雞肉、缺鴨肉的民生危機。

兩岸因為疫情因素已經中斷交流3年之久,近期因為疫情稍緩,國台辦不斷釋放出善意,希望兩岸能夠恢復正常交流,也希望可以恢復兩岸直航的航點、開放陸客赴臺、“小三通”全面開放、台灣農産品輸陸等等議題,但等到的大多卻是台當局陸委會的已讀不回。

以紓解台灣的蛋荒來説,若是民進黨可以放下兩岸政治意識形態的成見,以民眾福祉為優先,通過項目申請方式向大陸購買價格穩定及産量穩定的雞蛋,馬上就可以舒緩台灣的蛋荒,對於民生百業來説無不是好事一件。另一方面,對於台灣民眾來説,不管是從世界各地進口來的産品,只要台當局相關部門負責做好食品衛生的把關,我們應該都有選擇的權利,不應該眼中只有“反中”、“抗中”,而心中無民生。

而大陸對於台灣民眾有需要的地方,都有意願協助,這真正地可以落實“兩岸一家親”,就像先前疫情期間,台灣缺疫苗、缺快篩、缺口罩時,大陸都在第一時間宣佈願意以人道的角度協助台灣,但當時也是因為民進黨的意識形態而破局。

民進黨若不以務實的角度,與民眾同悲同苦的同理心,來看待民生議題,若只會一昧“反中、恐中”,或用話術來蠱惑民眾,時間久了、百姓受苦受難久了,一旦看清事實,也會對民進黨漸漸地“無感”。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