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桃園機場 圖片來源:台灣《中國時報》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2月20日,民進黨當局恢復開放港澳市民赴臺觀光交流,但仍然未對台灣消費市場主力的大陸民眾開放,引發島內輿論強烈不滿。
據了解,馬英九時期,陸客來台最高點時期佔境外旅客數比例達42%,最高單月甚至達49%;且于2015年創最高峰,來台陸客數達418萬人次,創造新台幣2196億元(新台幣,下同)觀光産值。
隨後2016年主張所謂“維持現狀”的蔡英文上臺,兩岸關係倒退。2016年陸客觀光産值減至1644億元、2017年剩下1124億元,陸客在台灣境外旅客中只佔25%,2019年更跌至270萬人次。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上半年陸客來台僅剩下9萬人,創下歷史新低。
針對台灣旅遊業者抱怨兩岸尚未能恢復旅遊觀光,質疑台當局陸委會對開放旅遊“已讀不回”,臺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卻找各種藉口,甩鍋大陸,不願意朝積極開放的步調前行。而民進黨當局罔顧民意、損害民生的作為,也引起島內各界強烈不滿,紛紛發聲,呼籲民進黨當局順應民意,儘快撤除對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設置的障礙。
||兩岸學者:民進黨無視民眾呼聲將遭到民意反噬
華中師範大學臺港澳與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彭韜在“華夏經緯網”專欄指出,當下隨著疫情趨緩和兩岸交往的增加,民眾期待交流意願越來越強,民進黨註定無法阻擋兩岸民眾走親走近,交流走深走實,要過好日子的願望。倘若民進黨仍無視人民的呼聲和吶喊,逆民意而為,繼續抱守“台獨”理念處理兩岸關係的話,人民也定會極度不滿,徹底遭到民意反噬和失去民心將指日可待。 >>詳細
島內民眾搭乘“小三通”圖片來源:台灣《中國時報》
廈門大學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李非教授表示,台灣主流民意是“要交流、要合作、要發展”,但民進黨當局卻漠視民意,以種種藉口給兩岸交流合作設置障礙,不斷進行干擾破壞。事實證明,兩岸經貿合作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機遇,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對於兩岸正常經貿往來,大陸態度一以貫之,即支援、鼓勵、歡迎兩岸經貿界人士多交流、多合作,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
台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左正東表示,兩岸通過民間交流相互認識、累積善意非常重要,是兩岸和平穩定所需要的社會環境,民進黨當局應減少限制。
台灣特約評論人任我行在本網發表評論直言,民進黨在去年地方選舉挫敗,證實“抗中保臺”失靈,對大陸立場強硬的蘇貞昌下臺,如若蔡英文和陳建仁有意營造“暖形象”,民進黨當局就應順勢民意,儘速開放兩岸直航,以免再次錯失兩岸人員交流往來的機會。
||島內業者:兩岸交流中斷 對台灣觀光業造成巨大損失
台灣八大工商團體拜會蔡英文並提出建言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實際上,自2020年疫情爆發至今,大陸並未限制大陸居民赴臺。今年2月1日也率先提出恢復“小三通”,隨後大陸航空主管部門通過《海峽兩岸空運協議》聯繫渠道促請台灣方面恢復兩岸直航航點,提出優先恢復16個台胞反映較集中的航點。但民進黨當局相關部門至今沒有任何回應,也未解除台灣赴大陸的旅行團禁令。
台灣八大工商團體曾向蔡英文建言指出,兩岸經合是臺經濟發展主要動力,建議可通過民間交流先行,推動兩岸經貿進一步合作。專家指出,兩岸産經有廣闊的合作空間,是雙贏互惠的合作,不應以意識形態或政治來影響兩岸的經貿合作,這是包括廣大台灣工商業界在內的台灣同胞的願望。 >>詳細
台灣創新旅行社董事長、台北城市大學觀光係助理教授李奇岳怒批民進黨當局拿防疫當藉口,禁止大陸居民入境、停止兩岸觀光交流等,損害台灣觀光業和服務業,對台灣經濟造成巨大損失,台商和台胞的返鄉權益也受到嚴重限制。李奇岳認為,兩岸旅遊市場對航空與觀光業都有重大影響,2019年以前兩岸旅遊市場是台灣航空與旅遊最大客源,佔台灣整體市場4成,幾乎佔台灣航空公司産值及台灣觀光外匯收入的一半,也是疫後産業復蘇的最後一塊拼圖;“無論觀光旅遊業對開放兩岸旅遊如何殷切盼望,都需要民進黨當局具體響應。” >>詳細
台灣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長林蔚丞説,交流是兩岸共識,蔚為風潮,才能增進民眾福祉。
台灣工商團體“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直言,全面開放才有利台灣經貿與觀光産業發展,兩岸直飛航點應恢復為疫前狀態。
||島內政界:擴大兩岸交流應全面通航“小三通”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2月20日飛抵金門,在民意代表陳玉珍陪同下前往水頭碼頭關心兩岸“小三通”復航運作情況,呼籲民進黨當局要達到100萬陸客來台旅遊之目標,就應該擴大兩岸交流,也讓台商及臺生都能通過“小三通”便利的往返,全面通航。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二)昨日飛抵金門,在民意代表陳玉珍(右一)及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副執行長楊鎮浯(左二)等人陪同下關心小三通復航情況。(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朱立倫表示,此次來到金門最大的目的就是了解“小三通”在疫後復航的推動情況,過去這條路線不僅為金門鄉親往來提供便利交通渠道,也為台商及臺生往來大陸給予便捷之路,期待未來能儘速開放全面通航。朱立倫指出,在民進黨宣示未來要有百萬陸客來台觀光之際,讓“小三通”也能成為大陸觀光客來台觀光的交通選擇之一,才能真正通過觀光財的挹注,振興金門疫後經濟。
國民黨民意代表陳玉珍則提到,從2月7日“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項目”後續常態化實施迄今,金門地區檢疫防疫工作一切順利正常,金門醫療量能負荷也未見增加。她呼籲台當局行政機構及陸委會應儘速評估自3月起,開放台商及臺生等台胞,可通過“小三通”往返大陸,讓民眾自大陸返台能有多一種選擇,一方面加速滾動檢討的效率,第二個方面也能加快進程,為開放大陸觀光客做好萬全準備。 >>詳細
||媒體評述:恢復兩岸交流 符合兩岸共同民意
1月7日,由金門出發的“金瑞龍”客輪駛入廈門五通客運碼頭水域。當日,中斷近3年的廈金“小三通”客運航線正式復航。新華社記者顏之宏 攝
暖雨晴風破凍,親望親好連心。新華社述評指出,過去三年,兩岸交流受到疫情和民進黨當局人為設障的影響,但大陸方面促進兩岸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努力不停;然而,與廣大民意的迫切訴求和大陸“搭橋鋪路”的善意作為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民進黨當局仍以疫情為藉口阻擋兩岸交流,不願撤除各種人為障礙。兩岸同胞深盼海峽和風吹送、往來絡繹成潮,期待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共同耕耘萬里山河,一道去收穫美好願景。我們衷心希望並堅信,兩岸同胞定會不斷走近走親、同心同行,攜手打拼、馳而不息,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
《人民日報》評論指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大陸方面克服疫情因素和民進黨當局人為設置障礙的影響,堅持促進兩岸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努力沒有停,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熱切願望沒有減,兩岸民間的交流合作沒有斷。隨著大陸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早日恢復兩岸之間的線下交流,實現兩岸人員往來正常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常態化,符合兩岸民意,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
1月8日,在福州馬尾瑯岐碼頭,工作人員協助抵達的台胞前往邊檢大廳。當日,福州往返馬祖航線復航。新華社記者姜克紅 攝
台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民進黨當局在兩岸交流回暖之時吹冷風,滿心政治算計。檢視民進黨當局相關政策,明顯可見政治意識形態下的歧視與雙標,與疫情肆虐的歐美可以往來,對疫情相對輕微的大陸卻設重重關卡。其聲稱“鼓勵並支援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是一貫立場”,根本口是心非。
台灣《經濟日報》發表題為《共促兩岸經貿交流春暖花開》的社論指出,兩岸關係惡化的一大癥結在於民進黨的“反中”與“抗中”路線,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文章呼籲民進黨當局“快速鬆綁,全面恢復與大陸交流、交通與常態經貿關係”。
誠如國台辦主任宋濤今年在多個場合所言,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人們熱切期盼兩岸恢復往來便利、交流熱絡的景象,強烈呼籲民進黨當局以民眾福祉為依歸,儘快撤除所有人為障礙。台當局應該正視問題,讓兩岸關係重回和平發展軌道,進一步促進台灣經濟發展;而非一昧“逢中必反”,對有機會化解兩岸緊張情勢的訊息“已讀不回”。【全文】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只要交流逐漸回復正常,兩岸關係或許真能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