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靄琳 台灣特約評論人
國台辦主任宋濤日前拋出恢復兩岸航點的提議後,臺陸委會終於想通了,宣佈自3月10日起,恢復兩岸10個定期航班航點,並預告接下來還將開放大陸13個包機航點,以及在清明節前恢復“小三通”客運轉机。
睽違三年,兩岸溝通終於從“不通”逐步轉成 “會通”,但這只是第一步,所幸,是重要的一步;藉由交通恢復、人員往來,期盼接下來還能恢復兩岸觀光、活絡民間交流,經貿往來,讓疫情期間因中阻而隔閡生疏的兩岸互動能儘速恢復活力,這才是改善兩岸關係的最佳解藥。兩岸和則兩利、鬥則俱傷;兩岸互鬥,就會讓西方帝國主義有可趁之機,擾亂台海和平安全與穩定。
回顧過去八年,兩岸關係先是從蔡英文上任後,因不承諾“九二共識”而走味,之後,美國特朗普執政時期的抗中政策,兩岸關係也隨著蔡英文選邊站向美國而日趨惡化,直到去年8月,佩洛西為其政治聲量挾著民主謊言訪台,兩岸軍事緊張一觸即發,關係也跌落谷底。
兩岸中斷交流,就更容易受到第三方的挑撥離間,如今中美局勢緊張,兩岸關係噁心,已嚴重侵擾兩岸和平,拖累經濟活動、影響外商在台投資。就連台灣美國商會今年2月發佈的“2023商業景氣調查”,都有33%受訪美國商會會員表示業務遭到台海緊張局勢的“嚴重擾亂”,比去年8月調查增加16個百分點;也有近半數公司已因兩岸緊張而調整業務或營運計劃。事實上,就連臺積電公司都因為兩岸緊張,被迫遠赴投資效益低落的美國設廠,數千名員工攜家帶眷離鄉背井,美國設廠的高昂成本,還拖累公司營運獲利績效。雙方應有共識,今年一起力拼兩岸關係谷底反彈,化解煙硝。
兩岸交流中斷,疫情只是藉口,實則是政治敵意。兩岸民間交流中斷,讓緊張敵對氣氛持續增溫。如今兩岸航點擴大後,台商、臺眷、商務人員往返會更加便利,但接下來,相關人員互訪的管制仍需解除,兩岸關係才能進一步回溫,航點開放才有實質效應,否則航點擴大,但旅客量不足,載客率不高,航空公司基於效益考慮,動輒停飛或取消班次,航點開了等於沒開。兩岸應繼續推進觀光旅行團,交流多了,民間情感建立了,如此因政治對峙而産生的怨懟之氣,或許就能和平化解。
開放雙向觀光,勢將能替兩岸民間交流帶來最實質的效果,並且藉由交流,增加經濟依存度,活絡民間經濟;而為了力拼疫後觀光業加快復蘇,民進黨當局在設定今年600萬人次來台旅客目標當中,就包括100萬人次的大陸觀光客,但至今沒有放寬陸客來台的具體政策,這都有賴相關部門儘速展開跨部會的溝通,讓計劃不致淪為空談。
事實上,當前兩岸關係已有融冰的態勢,除了建議恢復兩岸航點,大陸也頻頻接見來自台灣各領域的訪問團,包括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一行人;台灣食品、農漁産品輸陸也逐漸解禁……這意味著,大陸對與台灣的交流,是敞開心扉、是跨黨派的。而綠營人士如若有高度政治智慧與胸襟,就應把握這項契機,一改兩岸交流只是藍營專場的刻板印像,同樣也取得兩岸交流互動的話語權。不過,兩岸政治交流畢竟還是後話,當前應優先恢復民間交流,先經濟民生、而後才是政黨交流,經濟活水來了,政治對話也就水到渠成。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