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風來2023】台當局“吐口”恢復兩岸航點,可惜還只是“一紙空文”!

【兩岸風來2023】台當局“吐口”恢復兩岸航點,可惜還只是“一紙空文”!
兩會期間,在兩岸各界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民進黨當局陸委會終於“吐口”,宣佈10日起恢復部分兩岸直航航點。早在2月1日大陸方面就提出建議,優先恢復廣州等16個兩岸直航航點,而時隔一個多月後,台當局的回應才總算姍姍來遲,可惜目前為止還只是“一紙空文”。

大陸方面樂觀其成

  按照臺方規劃,3月10日起恢復大陸10個定期航班航點,及13個包機航點的“10+13”方案。這意味著,南京、廣州、杭州、武漢、重慶、深圳、福州、青島、寧波、鄭州等10個兩岸空運客運定期航點,另有包括瀋陽、無錫、海口、長沙、西安、濟南、合肥、南昌、天津、溫州、大連、桂林和徐州,13個包機航點申請放開。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對此表示,此舉符合全面恢復兩岸空運客運直航的需要,希望台灣方面順應民意,儘快推動兩岸空中直航、海上直航及“小三通”全面正常化,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輿論指出,大陸方面的回應中肯、務實,顯然對於台灣方面過去一個多月的“拖”字訣“並不想計較”。因為讓客運直航儘快恢復、讓兩岸民間交流“春暖花開”,是兩岸同胞尤其是島內民眾的迫切需求。民進黨當局終於不再刻意阻擋,大陸方面從關心台灣同胞福祉的考慮出發,自然樂觀其成。

開航點不等於人流來

  但是航點復飛,最重要的是確保“運載有人”。有台灣媒體盤點,陸委會宣佈恢復兩岸10個定期航班航點以及13個包機航點,加上大陸現有的4個城市5航點,就有將近30個航點“有望恢復”。

  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這些航點恢復,還只是“紙上談兵”、“畫餅充饑”,對緩解島內旅行業者的困境毫無助益。因為台當局雖宣稱解禁了航點,但對於是否開放大陸旅客,卻是只字未提。

  台灣地區商業總會主席賴正鎰認為,台灣至今只開放大陸商務等項目入境,仍未宣佈放寬大陸觀光客來台的政策,包括團客及自由行,光是開放航點卻沒有開放人流,形同只“做半套”,“只見飛機響,未見人影來”。島內旅行業者也批評,開放航點但未解除陸客“禁團令”對觀光幫助不大,而且台灣遊客不能組團前往大陸,開放申請包機也沒用。島內旅行公會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也提出,開放兩岸航點與開放陸客應該同步規劃,開放航點卻禁止旅行業者接待陸客或赴大陸,“十分不合理”。

港澳自由行已有實踐

  這些道理,台當局不懂麼?顯然不可能。但台當局仍屢以疫情評估為藉口,拒絕開放大陸游客。事實上,疫後港澳自由行在島內早有“實踐”,完全可以參考。

  疫後台灣解禁了港澳居民赴臺自由行,目前開放已超過兩個禮拜。據臺方統計數字顯示,截至3月5日為止,已有5萬多港澳人士申請赴臺,助益島內相關業者復蘇。但是,要知道全臺3千家旅行社當中,9成主營的是兩岸旅遊。

  台灣目前沒有禁止赴大陸旅遊,但僅限自由行旅遊團仍然沒放開,更沒有開放大陸觀光客赴臺。台灣相關人士表示,只有單向的客源,“恐無法撐起一條航線的營運”。台灣只有全盤思考如何擴大兩岸交流力度,開放台灣的旅客自由及組團赴大陸,也讓大陸觀光客以及大陸的商務人士來台,才能讓更多島內業者分享航點增加的紅利,同時讓台灣的旅遊、觀光、航空業者受惠。

暗流衝破阻隔已在朝夕?

  近期,全國兩會受到台灣同胞高度關注,島內輿論紛紛在會程的涉台表述中,尋找兩岸“轉暖”信號。呼喚兩岸交流的民意不可阻擋,兩岸民間交流的熱潮也早已暗流涌動。此次民進黨在民意壓力下,選擇為兩岸航點開門實乃“形勢所迫”。

  台灣輿論早已迫不及待。島內人士認為,大陸積極推動兩岸交流的誠心下,台當局這時候的“扭捏作態”實不可取。台灣《旺報》社評直接呼籲,“相信時隔3年,台灣社會將再次掀起一波民眾赴大陸觀光、交流、求學、就業的熱潮,這對兩岸和平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

  確實如此,民進黨當局應當好好把握兩岸春暖機會,主動恢復大陸旅行團客赴臺,再努力爭取自由行,才能讓這紙兩岸航點的“空文”,早日變成真正惠及台灣百業的人潮、錢潮。(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