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神奇動物”還需規範管理(“一號文件”新提法傳遞哪些信號⑥)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3-03-15 09:54:38

兇猛“怪魚”鱷雀鱔、讓許多農民頭疼的福壽螺、取食農林作物的紅火蟻……外來入侵物種頻頻進入公眾視野,引發熱議。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範管理。”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首次關注“異寵”現象,為非法引入外來物種劃定了“紅線”。

外來物種入侵對農業造成了什麼影響?“異寵”交易如何規範?

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對於外來物種入侵,中央一號文件早有關注。

自2005年至今,已有8份中央一號文件提到了外來物種入侵這一問題,表述也從“增強防範和處理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變為今年的“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

這種表述的變化説明瞭什麼?

“中央一號文件對於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的表述不斷細化,一方面説明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危害嚴重,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國對這一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化,中國對防控外來物種入侵高度重視、有著堅定決心。”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可持續發展研究室主任金書秦告訴記者,中國對外來物種入侵問題的大規模研究自21世紀初開始,起步較晚。金書秦説,“經過科學家們的努力,目前我國相關技術水準已經與國外不相上下,但由於起步晚,我國對許多入侵物種的入侵歷史、路徑和時間依然不了解,原始數據相對匱乏,還需要長時間積累來補齊短板。”

中國是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由於中國陸地邊境線長,始終存在著外來入侵物種隨氣流、水流等自然途徑傳入的風險。”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部際協調機制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外來入侵物種隨貨物貿易、人員往來等無意傳入進而造成危害的情況日益增多,非法引進飼養“異寵”、違法違規放生等新情況不斷出現,加大了外來物種侵害風險。

根據農業農村部對外來入侵物種的研判與分析,目前國內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19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農業農村部外來入侵生物防控重點實驗室主任劉萬學介紹,中國近10年新增入侵物種55種,每年新增入侵物種達5-6種,是上世紀90年代前新增入侵物種頻率的30倍。

外來物種入侵對農業會造成什麼影響?

金書秦表示,不少外來物種會嚴重影響入侵地的生態環境,損害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造成農業減産。以草地貪夜蛾為例,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甘蔗、穀子、小麥等19種作物以及5種雜草。而來自雲南的實驗數據顯示,在百株玉米上有173頭幼蟲時,可造成玉米53%的産量損失,幼蟲密度高的時候,有可能造成絕收。

“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是國家生物安全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保障農業生態安全的重要一環。防控外來物種入侵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金書秦説。

“神奇動物”可能轉化為入侵物種

將目光投向細緻的“異寵”、放生領域,中央一號文件中還是第一次。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範管理。“‘異寵’與生態保護、農業生産、物種種群結構以及生物安全等密切相關。將‘異寵’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説明瞭中央對這一現象的重視,也説明瞭異寵飼養、交易、管理、無害化處理等環節的嚴峻性和複雜性。”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與農村法制研究中心主任任大鵬説。

變色龍、蜜袋鼯、守宮……近年來,隨著國內寵物産業蓬勃發展,不同於貓狗等傳統家養寵物,外形奇特、小眾另類的“異寵”成為一些消費者的“新寵”。

這些“神奇動物”從哪兒來?

金書秦介紹,進入中國的“異寵”來自世界各地,多為東南亞、太平洋、南美地區等地。“異寵”進入中國之後,主要是以網路形式推廣,在“網店”上銷售。而居民購買“異寵”,渠道更為複雜,線下的實體店、線上網店、微商甚至朋友圈、聊天群、線上論壇、興趣小組,都有可能成為獲得“異寵”的途徑。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介紹,規範“異寵”交易是全球性難題。據統計,全球野生動物每年的貿易額達300億至428億美元,涉及數十億野生動物。以“異寵”愛好者飼養較多的爬行動物為例,研究發現有3943種爬行動物存在網上交易,約佔已知爬行動物種類的36%,其中79%不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監管。約一半網路交易的爬行動物捕獲自野外。

“在我國,‘異寵’交易涉及海關、林草、農業、市場監管等多個行業主管部門,關於‘異寵’行業的規模,國內還缺乏詳盡數據。近年來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日趨活躍,不少以炫耀、展示和傳授‘異寵’飼養為題的資訊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國內異寵需求和交易的快速增長。”孫全輝説。

“神奇動物”可能造成什麼風險?

金書秦介紹,部分“異寵”屬於外來物種,一旦被飼養者棄養或者放生就可能發展為外來入侵物種,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治理成本往往較高,其中鱷雀鱔就是從“異寵”轉化為入侵物種的典型代表。

“相比本土同類物種,外來入侵物種在新環境中缺乏天敵等生物和非生物制約因素,它們在生存競爭中常處於優勢,會搶奪和擠佔本土物種的食物資源及生存空間,即搶佔‘生態位’,導致本土物種的生存和其所在的生態系統受到衝擊。”金書秦説。

把好關口、摸清底數、精準治理

防控外來物種入侵,政策措施正日益完善。

去年4月22日,農業農村部通過了《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並於去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同年,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聯合製定了《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組成了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部際協調機制,組建多領域專家組成的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專家委員會,制定實施《進一步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方案》,系統推進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今年2月,農業農村部發佈《農業農村部關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明確嚴密防控外來物種侵害。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完善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控制清除等全鏈條監管體系。

不過,外來物種入侵渠道雜、種類多,防範外來物種入侵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以“異寵”交易為例,孫全輝介紹,過去各地的花鳥魚市是“異寵”交易的主要場所,便於監管。而現在,社交媒體和電商、網路平臺等是“異寵”交易的主要陣地。相比線下交易,網上交易更隱蔽,監管更困難,給相關部門帶來較大挑戰。消費者對此也缺乏全面的認識,很多人覺得只是買一兩隻“異寵”,自己養著玩,不影響他人,更不會對生態造成什麼影響。

採訪中,多位專家建議,防控外來物種入侵,關鍵要掐斷源頭、強化預防。金書秦説,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源頭上“把好門”。“要強化入境貨物、運輸工具、寄遞物、跨境電商等渠道檢疫,對發現的入侵物種及時進行除害處理。還要加強境內跨區域調運種子苗木、植物産品、水産苗種等檢疫監管。”金書秦説。

對於“異寵”,孫全輝認為,應抓緊完善網路資訊發佈、平臺監管、運輸(快遞)等貿易鏈條的執法和監管,並對異寵行業開展科學評估,如公共安全、生態安全、人畜共患病傳播、物種保護以及動物福利等,完善行業標準。

科技支撐也很重要。“沒有技術支援,治理剷除不到位,防控工作就無從開展。”金書秦説。據了解,目前中國正加強物種防控技術攻關,研發綠色防控技術産品,科學防控外來物種入侵。

精準治理要加強。劉萬學表示:“要分類別、分物種制定防控技術指南,明確防控關鍵時期、重點區域和主要措施,開展‘一種一策’精準治理。指導地方因地制宜選用物理清除、噴施藥劑、生物防治等措施,實施防控滅除。”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徐亞旻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