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國際刮狂風,兩岸吹暖風,島內起妖風!

華夏經緯網 > 兩岸 > 兩岸交流      2023-03-17 09:24:03

  近期,在國際、兩岸、島內三個領域,同時發生著一系列不尋常的變化。

  3月14日,台灣所謂“友邦”宏都拉斯表態稱,將尋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隔天,國台辦表示,自3月15日起恢復台灣地區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輸入。

  同一時間,島內綠媒大肆炒作“臺版彈簧刀”無人機將量産;綠營以使用簡體字資料為由,圍攻質詢民意代表。“抗中保臺”妖風再起。

  宏都拉斯會否掀起“棄臺潮”?

  宏都拉斯相關表態一齣,立即引發島內輿論關注。不少網民嘲諷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看來又要再多一項新‘政績’了”。

  

  宏都拉斯為什麼在此時發佈這一消息?一些島內學者認為,這是大陸方面對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即將過境美國的反制。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係副教授黃奎博表示,宏都拉斯擬與大陸建交的消息一直都有,外媒經常點名其列在“變心名單”。他認為,大陸是想通過宏都拉斯一事讓台灣知道,在踩到兩岸關係“紅線”時,一定會換來反制,同時也將這一資訊告知華盛頓。

  這一論點有其合理之處,但更應被重視的是,該事件所透露的大勢與趨勢。宏都拉斯與臺“斷交”之意,並非始自今日。早在卡斯特羅競選總統時就曾明確提出要與中國建交的政見。其後由於美方從中斡旋才勉強維持局面。

  為什麼宏都拉斯要與中國建交?根本原因在於,這是符合宏都拉斯發展利益的選擇。在美國逼迫下,與台灣方面維持“邦交”,是一條看不到發展希望、毫無前景的歧路;而同中國建交則是順應歷史發展大勢和時代進步潮流的正確選擇。

  宏都拉斯等拉美剩下的國家與中國建交只是時間問題。有研究拉美關係學者指出,很快中國就會跟尼加拉瓜宣佈一些基礎設施、金融方面的合作項目。宏都拉斯是尼加拉瓜的鄰國,它必然受到這種情緒的感染。

  

  台灣前外事官員則表示,臺已無競逐“邦交”籌碼。臺方援助都是一次性的建設計劃,屬於短期利益。隨著台灣經濟發展停滯,而大陸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市場廣大,加上“一帶一路”以及亞投行向發展中國家招手,臺“友邦”很難抗拒大陸的吸引力。另外,大陸在龐大人口壓力下,依然能在30年內成功實現脫貧,自然使這些發展中國家嚮往不已。

  宏都拉斯的轉向揭示了一個再清楚不過的事實: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中方的“朋友圈”必將越來越大;相反,靠美國霸權和“金元外交”維持的台灣“友邦”將會越來越少,清零是必然趨勢。

  宏都拉斯開啟了2023年與臺“斷交”的第一槍,後續會不會引發其他台灣“友邦”的“棄臺潮”,值得關注。

  兩岸經貿能否迎來大爆發?

  幾乎與宏都拉斯表態一樣“突然”的,還有大陸方面恢復台灣地區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輸入的決定。這裡所謂的“突然”,指的是相關議題近期並未被兩岸輿論所關注;但就事件本身而言,恢復輸陸的決定非但不突然,反而是相當自然的結果。

  臺産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為什麼被禁?原因是去年6月,大陸海關在相關産品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樣本。但目前,大陸已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取消所有進口冷鏈食品口岸環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監測檢測等措施。

  疫情“雨過天晴”,相關産品因防疫原因被禁的措施也應該“翻篇”。大陸方面按規禁運,適時恢復,體現了處理相關問題的科學、客觀、公正的態度。

  但這一事件對兩岸輿論界而言,還有不同角度的解讀。有學者認為,大陸對台灣漁業部分資源進一步開放,是這幾個月以來兩岸關係發生的積極變化之一。這樣的變化還在發展,反映出兩岸都需要恢復到過去正常交往的水準、狀態中去。

  台灣兩岸關係學者張五嶽指出,白帶魚、竹莢魚的問題處理起來相對簡單;至於水果和其他食品,因涉及介殼蟲檢疫、註冊等問題,會比較複雜。他表示,在政治上,大陸仍會對台灣當局採取嚴正立場,但在經貿領域則會推動疫後恢復交流,對台灣當局和島內民眾進一步區隔對待。

  我們看到,兩岸至今因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相關溝通機制並未重啟;但今年以來,兩岸民間交流熱度卻在持續穩步升溫。

  從“小三通”部分重啟到逐步擴大開放,從兩岸直航點在大陸方面倡議下逐步恢復,到台灣相關商品輸陸問題在兩岸人士溝通協調下得到及時、妥善解決,相比國際涉台領域颳起的“狂風”,兩岸關係領域則暖風陣陣,令兩岸同胞倍感振奮和安心。

  有媒體報道指出,自台灣方面開放兩岸10個航點定期航班直航後,島內多地辦事處人潮洶湧。以台中為例,辦事處人員表示,不到中午就有1200人來辦理相關手續。有現場等候民眾表示,的確是為了兩岸直航點擴增前來換發證件,並表示很樂見兩岸直航點逐漸恢復過往常態。

  當然,對島內社會和民眾而言,兩岸關係領域還有諸多議題受到關注和期待。如民進黨當局什麼時候開放大陸團客和個人遊客?什麼時候開放大陸學生赴臺?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兩岸交往交流何時恢復常態化、兩岸經貿合作能否迎來大爆發,關乎每一位台灣民眾切身利益。

  “抗中保臺”是否再起妖風?

  外事關係冷冰冰,兩岸關係暖融融,島內政局亂糟糟。由於2024年台灣地區將舉行領導人選舉,民進黨已提前進入“戰鬥狀態”。就連打出“溫暖”招牌的臺行政部門負責人陳建仁,也在接受民意代表備詢時上演“亂扣帽子”、撒潑打諢戲碼。

  15日,無黨籍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就美國“學人計劃”議題質詢陳建仁,要求當局對美挺直腰桿,維護台灣權益。但陳建仁卻回避其提問,反而大喊不要“疑美”。事後,有民進黨人士以高金素梅拿有簡體字資料為由發起“網暴”,影射其為“中共同路人”。

  高金素梅對此回應,簡報資料有繁體字、簡體字,還有英文,如果民進黨認為資料引用的簡體字就是意識形態、價值錯亂的話,“那我引用美國智庫文章的字體是英文,難道我就是親美了嗎?”高金素梅表示,現在聯合國網站的中文,使用的也都是簡體字,難道聯合國也變成了意識形態、價值錯亂了嗎?

  

  臺立法部門新會期剛剛開始,執政黨對高金素梅的打壓、抹黑操作恐怕會複製到更多在野黨民意代表身上。對民意代表肆意人身攻擊,除了暴露民進黨的惡毒與無恥外,也表明在去年“九合一”選舉中被拋棄的“抗中保臺”牌,要“還魂”了。新版“抗中保臺”可能會與打擊“疑美論”高度捆綁,讓“反綠”與“親中”“疑美”畫上等號。

  

  與立法部門內惡意污衊、激化對立做法相呼應的是,綠營始終未停止對“美臺關係”、台灣備戰等話題的炒作。近日,島內綠媒紛紛炒作“臺版彈簧刀”巡飛彈將在2024年量産話題。由於美國“彈簧刀”巡飛彈在烏克蘭戰場表現不錯,綠媒相關炒作顯然有意響應當局“備戰”呼籲,渲染兩岸緊張情勢。

  

  類似“彈簧刀”的“巡飛彈無人機系統”

  民進黨當局島內施政千瘡百孔,民眾目前面臨缺蛋、缺藥、缺水、缺電等眾多民生問題,怨聲載道。這必將成為競逐2024大位的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的“政治包袱”。賴清德雖然此刻已經身為副領導人,但其無意也無力改變民進黨一系列施政亂象。為了選票考量,賴清德恐怕仍將在選舉中走上“抗中”老路,讓島內妖風四起。

  當前,國際社會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認同和支援更加堅定,大陸經濟對台灣經濟的帶動作用也更為顯著。兩岸合作共贏空間無限廣闊。“台獨”逆流與其鼓噪的妖風,註定無法阻擋兩岸融合發展的大勢。

  2024誰當領導人,對島內政黨來説是頭等大事;但對於台灣民眾而言,讓兩岸交流交往恢復正常化,趁著大陸發展的東風揚帆起航,才是正經事。【來源/海峽之聲 文/大力】



責任編輯:李欣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