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動作不斷,拉攏地區國家遏制中國

美軍動作不斷,拉攏地區國家遏制中國
美國希望通過高強度的演習製造區域緊張氛圍乃至製造危機和衝突,來加快美國在該區域內聯盟體系的強化和調整,謀求形成圍堵中方的戰略佈局。同時,這也表明美國在亞太地區針對中國展開的更激烈戰略競爭中,希望能永久地將中國置於國際格局塑造中的邊緣位置。

  美國防部發言人近日污稱,中國曾對許多國家飛機及船隻進行“騷擾”。美方致力於擴大與菲律賓、澳大利亞、日本在內的盟友的雙多邊合作,保持國際海上通道和空中通道暢通。

  對此,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予以駁斥。他強調,我們對美方這種信口開河、以己度人的錯誤言論表示堅決反對。

     《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明確指出,中國堅定維護各國依據國際法所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維護海上通道安全。中國軍隊言出必行,依法依規處置與外軍海空相遇情況,始終做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美方依仗自己的軍事霸權力量,在世界各地動輒製造脅迫、封鎖、戰爭,肆意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煽動對立對抗,成為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

  我們要求美方立即停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停止對中國軍隊的造謠抹黑,停止借所謂“中國威脅”挑撥地區國家間關係。同心協力,以竟厥功。中國軍隊願與世界各國軍隊一道,認真踐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為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澳日加入美菲最大規模軍演

  據菲律賓拉普勒新聞網站報道,2023年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將於4月11日至28日舉行,演習區域將在呂宋島北部、巴拉望島和安蒂克省舉行。此次演習將有1.76萬名軍人參加,包括約1.2萬名美國士兵、5000余名菲律賓士兵,以及來自澳大利亞的100余名士兵,今年參演兵力幾乎是2022年8900人的兩倍。菲律賓聯合作戰訓練中心主任、美菲聯合軍演發言人洛基科上校表示,來自日本的一個小組今年將繼續以觀察員身份參加聯演。

  據介紹,與此前在陸地舉行不同,今年的“肩並肩”聯演還將在海上舉行,美菲軍隊將首次在海上進行實彈射擊演習。此外,今年演習課目還首次設置了網路防禦演練。據《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報道,作為海岸防衛實彈演習的一部分,美國陸軍將首次舉行“愛國者”導彈防空演習。

  路透社聲稱,當前正值中國在南海採取“積極”行動之際。此次美菲軍演,美國針對中國的意圖非常明顯。美國有1萬多名士兵參演,可見其積極性,製造矛盾、拉攏地區國家遏制中國的用意昭然若揭。

  專家表示,美國並不希望看到南海問題和平解決,一再試圖破壞南海周邊所有國家共建和平繁榮之海的努力,將南海地區拉入動蕩不安中乃至地區衝突中。美國借助菲律賓的焦慮在南海周邊舉行演習,真實目的就是加強美軍在南海的軍事存在,保護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免遭對手攻擊,而與菲律賓自身國家安全沒有絲毫關係。

通過高強度的軍演製造區域緊張氛圍

  今年以來,美國恢復了和亞太地區國家高密度的聯合演習。除和菲律賓的軍演,美國和泰國主辦的2023年“金色眼鏡蛇”多國聯合演習從2月27日持續至3月10日,共有來自30個國家的7000多人參加,美國稱“達到10年來最高水準”。此外,2月16日至3月12日,日美“鐵拳”聯合演習首次在日本國內舉行。3月13日至23日,韓美舉行“自由護盾”大規模聯合演習,此次聯演不僅被媒體稱為韓美5年來最大規模聯演。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將與其他國家在陸地、海洋、空中和網路空間開展綜合行動,“金色眼鏡蛇”將加強美國與亞洲盟國“在所有領域規劃和實施聯合高端安全維和行動的能力,以維護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據《曼谷郵報》報道,此次演習主要分為聯合實兵演習和人道主義演練兩大部分。其中,泰國、美國、新加坡、日本、印度尼西亞、南韓和馬來西亞七國將參與全面軍事演習。據美國大使館的聲明,今年還將首次包括太空演習環節,包括了解太陽風暴等現象對軍事行動、通信和衛星的影響。來自泰國、美國和日本的軍事和民間太空機構將參與演習。

  路透社稱,“金色眼鏡蛇”軍事演習是美國在亞洲鞏固聯盟關係的重要平臺,凸顯美國正在繼續加大對亞太區域地緣政治的關注。福克斯新聞網引用分析人士觀點稱,美國此番參演重要目的之一應是“向中國展示美國對其亞洲盟友的支援”。美國駐泰國大使戈德克在軍演開幕式上表示,“金色眼鏡蛇”是美國“對盟友和夥伴承諾將確保一個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證明”。

美英澳核潛艇合作破壞地區和平穩定

  日前,美英澳三國公佈了“奧庫斯”協議細節。澳大利亞為爭取核動力潛艇,澳法關係受到影響,周邊國家心懷疑慮,南太地區無核化原則遭到破壞,更有可能引發核擴散風險,加劇軍備競賽,破壞地區穩定,代價不可謂不大。

  極為諷刺的是,過去這些年裏出於地緣政治利益,美國不斷以“防止核擴散”為由,對一些小國和平利用核技術的計劃指手畫腳、橫加干涉,動輒揮舞制裁大棒。而現在,為了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美國卻不惜用高度敏感的核技術做交易,“鑽規則的漏洞”並且破壞地區合作秩序。這種赤裸裸的雙標行徑,將其對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的真面目暴露無遺。

     亞太地區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增長最快的地區,與過去40多年裏地區國家協力合作創造出的和平穩定局面密切相關。然而,美國等域外國家頻繁插手南海,不斷推高地緣政治風險。面對新形勢,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為南海和平穩定提供更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南海問題涉及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議,高度複雜敏感,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制定“南海行為準則”的目的,就是在南海確定一套相對清晰的規則,通過增進各方信任,開展海上合作,預防和管控意外事件,為爭議的解決創造有利條件。“準則”並不用於解決領土和海洋劃界問題,不會影響各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主張,也不會影響當事國談判協商解決海上爭議。

  “南海行為準則”將為南海海上秩序提供更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必將惠及沿岸國人民,也將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當然,“準則”不會是南海治理的終點。相比世界其他閉海、半閉海,南海的合作潛力遠未被充分挖掘。地區國家在致力於解決南海問題的同時,也應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推動儘早建立符合地區實際、具有地區特色的南海沿岸國合作機制,朝著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的目標持續努力。

  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符合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共同利益,也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共同責任。制定“南海行為準則”是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商共議、群策群力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存在分歧在所難免,需要一個磋商交流的過程。但一份成功的“準則”體現的應該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並平等地約束各方。域外國家應充分尊重地區國家推進“準則”磋商的努力,而非挑動是非,製造矛盾,人為給磋商添堵。


     來源:中新網、海外網、人民日報、國防部發佈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