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國台辦:兩岸共同研究抗戰史成果豐碩

華夏經緯網 > 軍事 > 軍史鉤沉      2023-03-29 15:22:00

 中新社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 鄭巧)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9日在北京介紹了兩岸史學界共同研究抗戰史取得的豐碩成果。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岸領導人會晤時提出,“兩岸雙方應該支援鼓勵兩岸史學界攜起手來,共用史料、共寫史書,共同弘揚抗戰精神,共同捍衛民族尊嚴與榮譽”。朱鳳蓮在29日舉行的國台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指出,2016年以來,兩岸史學界攜手合作,以出版圖書、專項研究、召開學術會議等形式,共同研究抗戰史,取得豐碩成果。

  她具體介紹,一是兩岸合作編輯出版抗戰史著作。2016年,由民革中央聯絡部與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聯合兩岸專家學者合編的《長城與抗戰》出版;2017年,由來自全國台聯、廈門大學、台灣中國統一聯盟、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台灣海洋大學等機構兩岸專家合編的《閩台抗戰史》出版。

  二是兩岸學者共同參與專項研究。國家社科基金抗日戰爭研究專項工程設有“兩岸共同編寫中國抗日戰爭史”課題,由兩岸學者共同參與專項研究,成果以著作形式呈現,分為《戰爭動員與社會建設卷》及《戰時外交卷》。其中《戰爭動員與社會建設卷》擬收入兩岸學者論文14篇,40余萬字,目前相關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


  三是兩岸史學界合作召開抗戰史研討會。2017年以來,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和台灣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相繼在南京、武漢、南寧和北京聯合主辦了四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與抗戰精神傳承研討會,進一步增進兩岸學術界在抗戰歷史研究方面的共識,海峽兩岸退役將領、專家學者、教師、青年學生等累計1500余人參與。3月23日至29日,台灣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組團參訪北京、雲南,與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兩岸共研抗戰史論文集》新書發佈會。

  朱鳳蓮表示,這些工作的開展和持續推進,對促進兩岸同胞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共同捍衛民族尊嚴與榮譽、凝心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有台灣老兵的“靈魂擺渡人”之稱的台胞劉德文,近日帶著田姓老兵的骨灰飛抵北京。回答相關提問時,朱鳳蓮説,劉德文先生是台灣高雄市一名普通民眾,20年來他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為幫助眾多大陸去臺老兵完成落葉歸根的願望,2003年以來,劉德文先生不辭辛勞、奔走兩岸,足跡遍佈大陸20多個省,先後帶著200多位老兵的骨灰回故鄉安葬。他做這些事,生動詮釋了兩岸同胞不分省籍、不分地域,都是一家人。

  朱鳳蓮強調,正是這樣的親情義舉,撫慰了老兵的離亂之痛,讓他們如願魂歸故里。我們向劉德文先生表示敬意和感謝,也願意積極支援他的善舉,幫助更多過世的去臺老兵實現遺願。(完)


文章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胡光曲
軍情熱議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