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國驕傲 | “深海一號”海中送氣 中國能源安全添有力保障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3-04-18 10:26:54

中國驕傲

【導語】中國南海碧波之上,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産儲油平臺——“深海一號”格外醒目,這座鋼鐵巨人每天將10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從海底1500米源源不斷地開採出來,送抵千家萬戶。“深海一號”的投産,標誌著我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全面進入“超深水時代”,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是提升我國深海資源開發能力、建設海洋強國的堅實一步。

 “深海一號”開啟“超深水時代” 


“深海一號”是我國自主勘探開發的首個千億方級超深水大氣田,年産氣量可達30億立方米,一期于2021年6月25日在海南陵水海域正式投産,二期于近期正式開工建設。隨著二期的勘探開發,“深海一號”的天然氣儲量從1000億立方米增至1500億立方米。

(圖1)這是在海南陵水海域拍攝的“深海一號”大氣田。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這是在海南陵水海域拍攝的“深海一號”大氣田。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深海一號”大氣田距海南省三亞市150公里,于2014年勘探發現,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千億立方米,最大水深超過1500米,最大井深達4000米以上,是我國迄今為止自主發現的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氣田。

國際上一般將水深超過300米海域的油氣資源定義為深水油氣,1500米水深以上稱為超深水。深水是全球油氣資源重要的接替區。全球超過70%的油氣資源蘊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0%來自深水。

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起步較晚,但經過近20年的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中國海油已相繼攻克深水、高溫、高壓領域三大世界級油氣勘探開發難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深水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技術體系,使我國躍升成為全球少數能夠自主開展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的國家之一。

為高效開發“深海一號”大氣田,中國海油採取“半潛式生産平臺+水下生産系統+海底管道”的全海式開發模式,併為其量身定制了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産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

  有望建成“南海萬億大氣區” 


“深海一號”能源站是我國自主研發建造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産儲油平臺,服務於“深海一號”(陵水17-2)大氣田。該能源站按照“30年不回塢檢修”的高標準設計,設計疲勞壽命達150年,可抵禦百年一遇的超強颱風。最大排水量達11萬噸,相當於3艘中型航母。

該平臺實現3項世界級創新,即在全球首創半潛平臺立柱儲油,採用全球最大跨度半潛平臺桁架式組塊技術,全球首次在陸地上採用船塢內濕式半坐墩大合攏技術,同時運用13項國內首創技術,攻克10多項行業難題,是我國深海油氣開發的又一“國之重器”。

(圖2)“深海一號”大氣田的核心:“深海一號”能源站。《海南日報》通訊員 歐焱鑫

“深海一號”大氣田的核心:“深海一號”能源站。《海南日報》通訊員 歐焱鑫

“深海一號”大氣田投産後,深水天然氣通過海底管道接入全國天然氣管網,每年向粵港瓊等地穩定供氣30億立方米,可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氣需求,使南海天然氣供應能力提升到每年130億立方米以上,相當於海南省全年用氣量的2.6倍。

同時,“深海一號”能源站的建成投用可帶動周邊陵水25—1等新的深水氣田開發,形成氣田群,依託已建成的連通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天然氣管網大動脈,最大限度開發生産和輸送天然氣資源。預計到2025年,我國南海鶯歌海、瓊東南、珠江口三個盆地天然氣探明儲量將達1萬億立方米,建成“南海萬億大氣區”,有效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和能源結構轉型。

“深海一號”代表我國已躋身世界深水油氣開發陣營,能夠在南海自主開發、建設深水油氣田。從長遠看,南海還有更寬的海域、更多超深水的領域等待勘探開發,“深海一號”大氣田開發建立起來的技術、裝備體系,為今後走向深藍、走向深海奠定了基礎。

  我國海洋石油開發實現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力度,從淺海到深海,我國海洋石油開發實現跨越式發展。

(圖3)正在南海北部海域進行鑽探作業的勘探三號鑽井平臺和為其運送物資的拖船(2020年7月29日攝) 蒲曉旭攝《瞭望》

正在南海北部海域進行鑽探作業的勘探三號鑽井平臺和為其運送物資的拖船(2020年7月29日攝) 蒲曉旭攝《瞭望》

2020年,我國海上油氣産量突破6500萬噸油氣當量,創歷史新高。“十三五”以來,我國近海探明儲量超4億噸油當量,共獲33個商業和潛在商業發現。

中國海油研究總院總工程師李中表示,“我國在渤海深層勘探理論實現了重大突破,使我們在渤海灣深油盆地發現了像渤中19-6這樣的千億方級整裝凝析氣田。我們攻克了高溫高壓鑽完井這個世界級難題,助力發現了5個高溫高壓氣田和3個深水大氣田。這些海洋油氣核心裝備的高速發展,為我國海洋油氣自主勘探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圖4)這是在海南陵水海域拍攝的“深海一號”大氣田。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這是在海南陵水海域拍攝的“深海一號”大氣田。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隨著以“深海一號”能源站為代表的深水油氣裝備交付,我國半潛平臺船體總裝快速搭載和精度控制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海底管線鋪設等多項深水施工技術突破1500米難關,超大型深水裝備工程建造能力獲得了顯著提升。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守為表示,中國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了一個深水油氣田開發的大型裝備。從“海洋石油981”“陵水17-2”到“深海一號”,標誌著從勘探開發到生産開採,中國在深海已經具備了全面的生産能力、開發能力和建設能力,在深海能源的開發、勘探上跨出了堅實的步伐,邁上了更高的臺階。


綜合自科技日報、經濟日報、新華網、央視新聞、澎湃新聞等


責任編輯:徐亞旻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