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走近中國空軍試飛員|國産第一代戰機首席試飛員吳克明

華夏經緯網 > 軍事 > 軍史鉤沉      2023-04-20 16:29:02


微信圖片_20230421134729

  由中國空軍和航空工業集團參與支援的電影《長空之王》將於4月28日全國公映。影片首次聚焦新時代空軍試飛員,揭秘最新型戰機的幕後故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新聞發言人周國強表示:“《長空之王》是一部致敬英雄的電影,它致敬的是我們民族英雄精神,集體主義英雄的精神,也致敬英雄的試飛員”。

  航空發展史上,飛機性能記錄和重大技術突破幾乎都由試飛員首先完成。任何一個國家,想建立強大的航空工業,都離不開一支優秀的試飛員隊伍。自1952年中國空軍的第一支試飛部隊成立至今,我國每一種新機型的誕生,都凝聚著一代試飛人的心血,他們用熱血、青春乃至生命推動著新中國航空武器裝備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個英雄群體值得我們細細溯源,從頭講述,將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展示在聚光燈下,進入大眾視野,被知曉、被銘記。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中國空軍試飛員——

國産第一代戰機首席試飛員吳克明

360截圖20230418141942343

  那時空軍剛組建不久,又正在抗美援朝,飛行員都一門心思想著升空作戰,沒有人願意去搞試飛。當得知要調我去當試飛員時,打心裏不願意去。可我是軍人,必須要服從命令……到後來,越來越意識到試飛工作的重要。這是一項無論戰時還是和平時期,都要敢冒風險的工作。——吳克明

抗美援朝的空戰英雄成了試飛員

微信圖片_20230421020226

  在朝鮮戰爭中,面對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空中力量,年輕的中國志願軍空軍臨危受命,憑藉“空中拼刺刀”的作戰精神和靈活機動的戰術戰法,在實戰中取得了令世人震驚的輝煌戰績,産生了一大批空戰英雄。來自浙江蕭山的吳克明,便是他們中的一員。

  吳克明,出生於1929年,1949年5月參軍入伍,同年12月進入濟南五航校學習飛行。當他作為一名殲擊機飛行員參加抗美援朝的時候,飛行時間僅有幾十個小時,沒有任何空戰經驗。嚴峻的戰爭局勢沒有為人民空軍預留“訓練好再打”的時間,只能邊打邊練,在戰鬥中鍛鍊成長。歷經血與火的洗禮,吳克明的飛行技術從不熟練變得精湛,迅速成長為一名驍勇善戰的長空衛士。他三次入朝,戰鬥起飛數百次、空戰十余次,擊落過2架美制F-86戰鬥機。

  1955年初,人民空軍開始裝備米格-17F,曾在抗美援朝作戰中大顯身手的空四師最早進行改裝,吳克明是該師首批改裝的四人之一。於此同時,在瀋陽國營112廠中,倣照米格-17F型戰鬥機製造的我國首架國産噴氣式殲擊機,也在緊張地進行著。此時吳克明,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將在這個交叉中發生一個全新的轉變。

  剛開始接到試飛新機的任務時,都以為只是暫時借調。新機還沒有造好,吳克明先是奉命去112廠試飛了新組裝的米格-17樣機,隨後又參加了米格-17的飛行表演。上升橫滾、半滾倒轉、斤斗、低空大盤旋、超低空大速度通場……他技術過硬,穩定發揮,完成表演後,才知道劉少奇和鄧小平同志坐在觀眾席上。之後的日子一如平常,吳克明繼續忙於部隊訓練和幫帶改裝,“那時候,我們都感覺試飛是一種邊角料的工作,作戰訓練才是主要工作!” 1956年6月,國防部正式來了命令,由他首飛國産第一代戰機。

  就這樣,吳克明被任命為空軍第一試飛大隊第一任大隊長,從一線部隊進了廠。儘管吳克明更想升空作戰,再多打幾架敵機下來,但他是軍人,必須要服從命令。

“中0101”第一架國産戰鬥機首飛成功 

微信圖片_20230421020233

  1956719日,一架剛剛裝配好的飛機,停在瀋陽于洪機場,機身上印著0101”幾個鮮紅的大字,這就是我國生産的第一批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最初被命名為五六式,後來改稱殲-5。這架單座單發戰鬥機全部採用中國自製零件製造組裝,並在製造工藝上進行了改進。從開始研製到完成組裝,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 

微信圖片_20230421020238

  “這才是我們自己的飛機!”吳克明登上飛機,頭一次從機艙內的各種開關、儀錶上看到中文標注,心裏有種説不出的激動和感慨。從他學習飛行開始,到抗美援朝空中作戰和戰後飛行訓練,儘管駕駛的機型機種在不斷更替,但座艙裏面看不到一個漢字。駕駛國産的噴氣式戰鬥機,是他的第一次,也是中國人的第一次。 

  點火、加油、離地,吳克明駕駛著0101號順利升空,俯衝、盤旋、通場,一套預定試飛動作完成後,殲-5被穩穩地停在了“T”字布旁。 

  首飛成功!機場上瞬間一片沸騰!人們歡呼、跳躍,眼中閃著熱淚相互擁抱。從這一刻起,中國有了自己製造戰鬥機的實力。新中國航空工業邁出了從修理到仿製的第一步,一舉跨入噴氣時代。

從一片空白中闖出新中國的試飛之路

360截圖20230418141655157

到試飛部隊後,吳克明才感到試飛與部隊的飛行有很大不同。雖然過去在部隊也飛過試飛科目,但那不過是飛機更換部件或發動機後,飛到空中檢查一下工作是否正常就行了。面對我國製造的首架噴氣式戰鬥機,怎樣試飛,既無先例可循,又無前輩指導,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用他自己話來説:“當時腦子裏一片空白。”但他作為主任試飛員,既代表空軍部隊,又為航空工業部完成任務,是具有雙重使命的角色,責任重大,必須獨立自主地把這條路給闖出來。

  試飛前,吳克明走上生産線了解製造飛機的複雜過程,觀看了飛機強度試驗,目睹了各部件在大過載下的受力情況。他不僅要熟悉飛機上253550個零件,外加發動機的1721個零件、三門火炮和各種儀錶設備,還要徹底搞清楚與飛行有關的空氣動力學。

  首飛成功後,接下來還有一系列性能檢測試飛,其中包括各種極限飛行。對於空中停車這種高難科目,吳克明手到擒來,能在一次試飛中連續三次空中停車——因為曾在米格-15和“烏米格”上進行過兩次迫降,所以有信心哪怕空中停車發動不起來也能輕鬆迫降。但在試飛飛機過載時,他使出渾身解數,把自己掌握難度最大的特技動作都做完了,也達不到8個過載要求。直到一位專家建議可以先大速度俯衝,再突然拉起,飛個“V”字型試試。儘管這樣稍有不慎飛機就會空中解體,吳克明還是決定嘗試,他説:“當飛行員時,我最大的心願是駕駛國産戰鷹保衛領空。成為試飛員後,我就敢飛最危險的課目、飛出戰機的最佳性能。”冒著機毀人亡的風險,他終於飛出了8個g的過載。

  就這樣,吳克明先後進行了19次綜合性能試飛試驗,並對試飛中發現的問題和故障進行了調整和排除。預定的試飛科目在15天內全部完成,證明該機技術性能和産品品質全部合格,飛機達到了設計的要求。

再飛殲-6!一人完成兩種新型飛機試飛

微信圖片_20230421020908

  試飛合格的殲-5戰機,正式投入批量生産,從1956年9月到1959年5月,一共生産了767架。殲-5裝備部隊後屢立戰功,在國土防空任務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中國航空工業並沒有在成功研製殲-5的勝利喜悅裏停留太久,就要繼續大踏步前進了。因為早在幾年前,美國YF-100、蘇聯米格-19就接連突破了音障,戰鬥機已經進入超音速時代世界航空工業的發展正在突飛猛進,我們必須拼命追趕。

  1958年12月,為配合空軍建設需要,我國設計人員參照晝間殲擊機米格-19C重新設計,合成設計的“59式”在1959年9月30日首次試飛,首席試飛員仍是吳克明。但這次研製的道路並不順利。由於這批仿製的飛機出現品質問題,設計方案不得不推倒重來。

  1963年9月23日,以米格-19C為藍本的第一款國産超音速戰鬥機“殲-6”,再次由吳克明駕駛著順利完成首飛!數年坎坷,終見成果!殲-6的成功研製不僅意味著人民空軍進入超音速時代,還讓它的試飛員無意中創造出一個世界紀錄——此前世界各國都是一個飛行員只能完成一種主戰飛機的首飛,吳克明卻在中國航空工業的火熱進程中,一人完成了殲-5、殲-6兩種新型飛機的試飛。

  後續經過兩個多月的試飛,驗證其各項戰術、技術指標完全達到了設計要求後,1964年,殲-6投入成批生産,交付部隊使用,成為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戰果最輝煌的中國戰機,總産量超過4000架,服役超過40年,在1964年—1971年期間,我軍飛行員駕駛殲-6先後擊落21架敵機,其中包括美國F-4C、F-104C、RA-30、RF-101各一架和4架無人高空偵察機。


  綜合整理自:央視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中國軍網、中國軍視網、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空軍政治部宣傳部、空軍裝備部政治部、航空工業微信公眾號等






責任編輯:唐詩絮
軍情熱議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