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西藏工匠丨久米次成:修復千年貝葉經 傳承古老藏文化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申遺保護      2023-05-04 19:08:54

久米次成取出古籍,準備進行普查登記(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西藏拉薩西郊羅布林卡準增頗章(頗章,藏語意為宮殿)內的經架上,存放著有關西藏各個領域、數以千計的古籍。久米次成所在的羅布林卡管理處古籍普查團隊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通過手寫和電腦錄入的方式,對古籍進行普查登記。

  久米次成1967年出生於山南市扎囊縣。1986年,西藏自治區社科院專家在扎囊縣進行歷史人文調研時,久米次成作為藏文助手,第一次跟隨專家接觸梵文。1991年,久米次成前往位於北京的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深造,對梵文進行了系統學習。

  2006年,久米次成出版了他所寫的梵文蘭札體和烏爾都體書法,詳細敘述蘭札體和烏爾都體的歷史淵源和特點等。同年,西藏貝葉經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邀請久米次成參與貝葉經保護工作,主要負責破損經書的修補工作。

  貝葉經是指書寫在貝多羅樹葉上的經文,內容多以梵文書寫,除佛教經典外,還涉及文學、藝術、哲學、醫學、天文等方面,是了解南亞、中亞文化傳播和歷史非常重要的參考文獻。現在存世的貝葉經中,超過六成存于西藏。

  此後6年的時間裏,久米次成和其他專家根據藏、漢、英多種文獻中有關貝葉經流傳、梵藏譯經活動及譯師足跡的記載,在西藏各地進行全方位普查,總行程達1.7萬公里。

  完成貝葉經普查和修復工作後,久米次成仍躬耕古籍修復事業,堅持不懈完成了多部藏文文獻的修繕普查任務。2017年,久米次成入選第一批“西藏工匠”。

  久米次成(中)和同事取出準備進行普查登記的古籍(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久米次成(左)與同事搬運準備進行普查登記的古籍(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久米次成(後)和同事在進行古籍普查登記(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洲鵬 攝

  久米次成查閱梵文藏文對照工具書(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久米次成在基層普查貝葉經情況(2008年7月27日攝)。新華社發

久米次成在家中撰寫梵文書法(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久米次成(左一)在布達拉宮整理館藏貝葉經(2008年5月12日攝)。新華社發

  久米次成在西藏自治區博物館整理影印貝葉經(2008年6月26日攝)。新華社發


文章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