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小影窗展示“大千世界” 古稀老人50餘年做好皮影“守護人”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申遺保護      2023-05-06 10:19:55

  小影窗展示“大千世界”古稀老人50餘年做好皮影“守護人”

圖為馮克獻和女兒在雕刻皮影道具。馬瑾 攝

  中新網菏澤5月5日電 題:小影窗展示“大千世界” 古稀老人50餘年做好皮影“守護人”

  作者 呂妍 馬瑾

  “皮影雕刻不簡單,先得用紙畫下來,將紙畫裱到牛皮上,用筆畫好以後刻下來後打磨光滑,避免表演時劃傷手和影布。”近日,在位於菏澤市定陶區的馮克獻家裏,他和女兒正在雕刻新的皮影戲需要的道具。70多歲的馮克獻説,雕刻皮影最關鍵的是兩面上彩,沿用老一輩傳下來的顏色調製方法,晾幹時保持乾燥、平整,這樣長時間使用都不會掉色。

  從業50餘年的馮克獻是定陶皮影第七代傳承人。他表示,定陶皮影在山東皮影藝術中可謂獨樹一幟,至今約有200年曆史,2008年成功申報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後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示名錄。“小小的影窗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大千世界’,影窗的背後大有乾坤。”

  馮克獻告訴記者,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隨著鑼鼓響起,人在幕後操縱道具,借助燈光將皮影的投影打在幕布上,邊舞邊唱,栩栩如生,要演好一場皮影,需要掌握十八般武藝。“你得懂得每個戲裏的訣竅,動作跟人唱的戲是相對應的,展演的人物性格也不同,像‘孫悟空’是騰雲駕霧,它出場的時候翻轉著跟頭,而‘豬八戒’是個丑角,動作則是一搖三擺的。”

圖為馮克獻和女兒展示製作完成的皮影道具。 馬瑾 攝

圖為馮克獻和女兒展示製作完成的皮影道具。馬瑾 攝

  馮克獻表示,看皮影戲就是看經典故事,聽故事裏的悲歡離合。而定陶皮影與地方戲曲有聯繫,在音樂上普遍吸收了魯西南地方戲曲和説唱藝術的元素,獨具韻味、悠揚婉轉、詼諧幽默,《龍虎鬥》《封神演義》《楊家將》等常演劇目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我十幾歲的時候,一説演皮影戲,周邊村莊都趕去觀看。有一次約有上萬人,場下坐滿了觀眾。”

  隨著歲月“侵蝕”,定陶皮影演出所用道具多出現損壞、褪色。從2012年開始,馮克獻和兩個女兒通過外出拜師學習、摸索,逐漸掌握和恢復了定陶皮影雕刻技藝,選皮、畫稿、鏤刻、上色,十幾道工序,每一道都是技術活,目前已雕刻200余套皮影作品。

  “最初,因牛皮質地堅硬,成品也比較毛糙,比如做一個簡單的小黃猴,帶上猴毛,一點一點做,掌握不了力度就容易劃到手。我和兩個女兒需要3天才能把猴做成。”馮克獻説。

圖為馮克獻進行皮影表演。 馬瑾 攝

圖為馮克獻進行皮影表演。馬瑾 攝

  馮克獻説,當前,很多年輕人還是第一次接觸到這種傳統藝術。基於此,在農閒時節,皮影藝人經常去學校給學生們上皮影課,教授雕刻方法,弘揚傳統文化。此外,每年送戲下鄉、公益演出將近200場。“皮影是我們這一代人抹不去的記憶,難以割捨,尤其現在國家非常重視非遺傳承和保護,只要大家願意學、喜歡看,我就努力教、盡力演,把定陶皮影傳承下去。”(完)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