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同南韓總統尹錫悅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升級美國對南韓提供的“延伸威懾”,繼續加強韓美日三方合作,通過了《華盛頓宣言》約定美國對韓提供“核保護傘”,同意擴大韓美核危機磋商,建立“核磋商小組”機制,新增韓美軍事訓練和模擬演習,增加朝鮮半島周邊美戰略資産部署,包括部署戰略核潛艇。
5月1日,拜登在白宮同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舉行會談。雙方強調強化兩國軍事同盟和經貿關係的重要性。白宮發佈的資訊顯示,美菲將實施一項“雙邊防禦指南”,在軍事裝備互操作性、聯合作戰計劃、資訊分享、防禦武器研發等方面加強合作。
據《日本經濟新聞》4日報道,日本政府和北約相關消息人士透露,日本與北約將在網路防禦等領域加深合作關係,並於2024年內在東京開設聯絡處。北約希望邀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7月在立陶宛舉行的首腦會議。希望在那之前匯總新維度的合作計劃。
報道稱,這將是北約在亞洲開設的第一個聯絡處,將用於與日本、南韓和澳大利亞等印太地區合作夥伴進行定期磋商。北約還將與日本政府確定聯絡處人員規模等。報道指出,日本與北約正在制定包含具體合作措施的“ITPP (個別針對性夥伴關係計劃)”,將針對在網路、太空和虛假資訊對策等各領域納入深入內容而展開協調。
儘管打著加強與盟友、夥伴之間合作的旗號,美國上述舉動的意圖顯然不局限于雙邊關係,而是有明顯的“大國競爭”意味。
美國升級對韓“延伸威懾”,名義上是針對所謂“朝鮮威脅”,但不少軍事專家指出,將戰略核潛艇這樣的“大殺器”時隔40餘年部署到朝鮮半島,顯然不僅針對朝鮮。而兩國的供應鏈和關鍵技術合作也在為美國的“脫鉤斷鏈”“小院高墻”政策打配合。
前南韓漢陽大學亞太地區研究中心研究教授權起植表示,美國一直想把南韓打造成“印太戰略”的一枚棋子,南韓正被帶入美國設下的陣營對抗圈套,逐漸成為美國霸權主義引領下“冷戰式”國際戰略的行動組成員。
與此同時,美菲發表的聯合聲明大談南海問題,稱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第四條適用於南海,美方還承諾向菲方提供巡邏船和運輸機,企圖通過慫恿菲方攪局南海。菲律賓媒體和專家指出,在美國對華搞“大國競爭”的背景下,菲律賓地理上臨近南海和台灣的戰略重要性凸顯,這是美方下大力氣拉攏菲律賓的原因所在。
儘管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在華盛頓對一家美國智庫發表講話時表示,允許美國使用菲律賓更多軍事基地的協議不會被用於“進攻”任何國家。菲律賓的外交政策是基於和平的,不希望“挑釁”中國。他補充稱,菲律賓仍在努力加強馬尼拉當局和北京方面的直接聯繫,以確保海上爭端不會升級。
然而,美國卻想繼續捆綁菲律賓。馬科斯5月3日訪問五角大樓,當天,美國國防部部長和菲律賓國防部長共同制定了一份“雙邊防務指南”。這份指南稱,如果在太平洋(包括南海任何地方)區域內,雙方的公共船隻、飛機或武裝部隊(包括他們的海岸警衛隊)受到攻擊後,將啟動美菲兩國1951年簽署的《共同防禦條約》中的第四條及第五條,即如果以上情況如果發生,“兩國將依約採取行動,共同對付危險”。
五角大樓新聞發言人賴德表示,基於新的雙邊防衛指導方針,美國和菲律賓希望加強雙邊規劃、資訊共用、加速防禦能力發展以及新興安全技術的合作。美國彭博社稱,美菲同意擴大軍事演習的“範圍、規模和複雜性”,優先考慮“聯合海上活動,包括但不限于聯合巡邏”。
專家指出,美國正利用當前形勢加強和菲律賓在情報領域的合作,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可對定向的目標來實施情報蒐集,重點就是要了解解放軍的全盤動態,對中國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美國以所謂的情報共用、裝備支援等為誘餌來拉攏周邊國家,煽動地區緊張局勢,其實質是美國從地緣政治角度出發來遏制和打壓中國,挑動南海周邊國家加入美國陣營。
對於美菲軍事合作,菲國內早有怨言。菲律賓《馬尼拉時報》援引菲卡加延省省長曼巴的觀點稱,增加供美軍使用的軍事基地會對卡加延省經濟發展造成損害,因為外國投資者會“擔心卡加延成為美國的據點”。
不少民眾在美菲領導人會談當天來到美駐菲使館門口抗議,要求美國從菲律賓撤出軍隊。菲“新愛國聯盟”領導人雷納托·雷耶斯抨擊美國將菲律賓作為其在亞洲的“軍事前哨”。菲律賓“亞洲世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安娜·馬林博格-烏伊説,菲美兩國間不斷加深的安全和軍事合作令人不安,菲律賓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正經受嚴峻考驗。美國拉攏菲律賓的舉動正在亞太地區挑起更多緊張、分裂和事端,不僅威脅地區和平與穩定,還將加劇菲律賓乃至整個地區的軍事化趨勢。
“菲律賓漁民運動力量”發言人阿蘭布洛稱,美國聲稱自己“是為保衛菲律賓”而來,但美國在這裡會激怒中國。人民鬥爭國際聯盟秘書長馬薩認為,“雙邊防務指南”侵犯了菲律賓國家主權,是在未經公眾和各界協商的情況下完成的。她稱美國所謂的“為保衛菲律賓以及友誼而來”是無稽之談,美國是想擴大美國在地緣政治、軍事和經濟方面的利益。
此外,不論是對南韓還是菲律賓領導人,美方都拉著對方共同強調所謂“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公然干涉中國內政。這些論調以陳舊不堪的冷戰思維和霸權邏輯看待中美關係,給兩國關係良性發展製造了諸多不和諧的雜音。
解構美方這些不負責任的論調,不難發現其中的老套路。一是政客放風喊話,比如美空軍機動後勤司令部司令米尼漢向下屬發送備忘錄,渲染“2025年美中將發生戰爭”。二是智庫搖旗吶喊,比如美國蘭德公司、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等大型智庫煞有介事搞所謂“台海戰爭”的兵棋推演,臆測中美衝突的結果。三是媒體跟風炒作,一些媒體刊登文章渲染“紅色警戒”,炒作“即將到來的衝突”。
這些操弄有著極其陰險的政治目的,那就是通過渲染戰爭製造“寒蟬效應”,將整個西方牢牢綁在美國對華遏制的戰車上,破壞中國的外部發展環境,推動同中國的“脫鉤斷鏈”和“新冷戰”。美國越是擂響戰鼓,其財政窟窿不斷擴大與軍費開支膨脹、軍事實力下降等諸多矛盾張力就越加凸顯,其“皇帝的新裝”就越會被世人所看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鼓噪對華戰爭孤掌難鳴。發展是絕大多數國家的首要任務,誰鼓噪戰爭,誰就站在大多數國家的對立面。中國身正不怕影子斜,骨硬不怕邪霸壓,中國永遠不會稱霸,同時任何人都不要指望中國吞下損害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美國一些勢力企圖通過販賣戰爭焦慮來實現“政治充值”,給中國發展挖坑設陷,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這個圖謀決不會得逞。
來源:新華社、中新網、人民日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