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甘肅涼州:讓非遺民俗文化“活起來”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申遺保護      2023-05-10 10:48:49

  甘肅涼州:讓非遺民俗文化“活起來”

圖為5月9日,民眾現場表演“涼州攻鼓子”。戴文昌 攝

  中新網甘肅武威5月10日電 (戴文昌)5月以來,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四壩鎮建成了非遺民俗文化館,高標準打造非遺民俗文化傳承陣地,讓非遺民俗文化“活起來”。該鎮是文旅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涼州攻鼓子”發祥地和“涼州賢孝”傳習地。

  記者9日隨甘肅省“解碼隴原新鄉村”大型全媒體宣傳採訪團,探訪位於涼州區北端,距離武威市區23公里的四壩鎮。

  走進當地非遺民俗文化館,屏風正面題字“忠勇報國”,背面是“楊氏家訓”,集中反映了楊氏一族從古至今“忠勇愛國”的傳承精神和價值理念。館內字體大多以漢簡體為主,這種書寫字體來源於武威漢簡,代表了武威地區特有的本土文化,有學者把居延漢簡、敦煌漢簡、武威漢簡和甘谷漢簡並稱為“中國四大漢簡”。

圖為5月9日,外籍遊客體驗三弦伴奏的“涼州賢孝”。 戴文昌 攝

圖為5月9日,外籍遊客體驗三弦伴奏的“涼州賢孝”。戴文昌 攝

  該館內“涼州賢孝”又稱“涼州勸善書”,是以三弦伴奏的古老敘事性民間説唱藝術,它是党項羌人用於加強思想教育、宣揚儒家文化、教化子民的一種服務工具。賢孝脫胎于古涼州的佛教俗講,與西涼樂、敦煌變文及河西寶卷有著很深的淵源關係,傳承方式主要靠藝人口傳心授。

  2006年5月,“涼州賢孝”被收錄在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目前,馮蘭芳被文旅部認定為國家級非遺(涼州賢孝)代表性傳承人。

  “近年來,我們在實現産業振興的基礎上,堅持以文鑄魂、以文塑形,大力推進文化振興,充分挖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涼州攻鼓子’和‘涼州賢孝’,建成非遺民俗文化館是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的具體體現。”四壩鎮楊家寨村黨支部書記楊發介紹説。

  該館“涼州攻鼓子”是流傳于武威市涼州區四壩鎮楊家寨的一種民間鼓樂舞蹈,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一直以來,涼州區四壩鎮民眾不斷對“涼州攻鼓子”進行挖掘、整理和創新,使“涼州攻鼓子”藝術既秉承了歷史傳統,又得到了發揚光大。它是甘肅省頗具代表性的民間鼓樂舞蹈,極富陽剛之氣,被譽為“西部鼓魂”。

圖為5月9日,涼州非遺民俗文化館裏的蠟像。 戴文昌 攝

圖為5月9日,涼州非遺民俗文化館裏的蠟像。戴文昌 攝

  “涼州攻鼓子”是一種集娛樂性、藝術性、地方性、自發性和民主性為一體的民間舞蹈。該表演能給人以極大的鼓舞與鞭策,令人振奮、催人奮進。尤其在大型傳統節日與慶典活動中進行表演,規模宏大、氣勢磅薄、場面壯觀,深受廣大民眾歡迎。

  據悉,當地文化藝術部門為傳承文化,在楊家寨村成立了“涼州攻鼓子藝術團”,該團體曾參加了《西部之舞》《望長城》《八千里路雲和月》《怒劍嘯狂沙》等影視專題片的拍攝。(完)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