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探訪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家書牽兩岸 親情“抵萬金”

華夏經緯網 > 兩岸 > 兩岸交流      2023-05-17 11:45:26

  福建近年來開展“遷臺記憶文獻資料”徵集活動,讓兩岸家書、譜牒等涉台文獻資料重回大眾視野。 黃帆 攝

  中新網泉州5月17日電 (吳冠標)作為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福建與台灣隔海相望,有著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五緣”關係。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前夕,中新社記者17日走進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在館藏文物和動人故事中感受海峽兩岸的緣起情深。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是以反映祖國大陸(福建)與寶島台灣歷史關係為主題的國家一級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也是研究大陸與台灣關係史特別是閩台關係史的重要學術機構。

  近年來,福建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遷臺記憶文獻資料”徵集活動,讓兩岸家書、譜牒等涉台文獻資料,重回大眾視野。中國閩台緣博物館2019年開啟“兩岸家書”搶救性徵集與研究工作,現有館藏家書近3000件,時間跨度超過百年。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兩岸家書。 黃帆 攝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文獻資訊中心工作人員張筱告訴記者,該館持續面向社會徵集兩岸家書,並通過查訪台屬家庭、台企、民間收藏家,聯絡台灣姓氏宗親會、同鄉會、台灣親朋等方式,開展資源雙向徵集,今年新增兩岸家書240件,均為紙本原件。

  “一封封家書背後,是一個個血濃于水的親情故事。”張筱説,2020年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收到了一組珍貴的家書,家書中浸透著台灣老人陳蘭鳳和福建浦城胞弟之間的手足情深。

  原來是,陳蘭鳳兒子范植明在整理父母收藏物品時找到一些家書。通過家書,他聯繫上了信中母親的外甥,並按照事先聯絡的地址,找到了位於福建浦城的舅舅家。和舅舅團聚後,他看到了30餘年來母親寫給大陸親友的15封家書。

台灣梁氏後裔施明發等人參觀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楊繼泉 攝

  最終,范植明説服舅舅一家,將這組家書捐贈出來。他表示,希望更多人能從塵封的家書中,了解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感受兩岸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淺淺一汪海峽,承載著無盡鄉愁。2022年,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館長陳偉平收到一個“跨海之托”:台灣博物館原館長施明發來信説,台灣彰化的梁氏家族正在重修族譜,急需與世系表上所載祖籍地“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的族譜對接。

  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和施明發的反覆搜尋比對下,失去聯繫多年的兩岸梁氏族親得以重新聯絡。今年5月,台灣田頭仔梁氏後裔230多年來首次來到大陸尋根謁祖,與泉州梁氏宗親攜手訴衷情,並將新修的《梁氏族譜》贈予閩台緣博物館。

  “閩台族譜同樣是‘遷臺記憶’檔案文獻的重要組成,印證著台灣與大陸一以貫之的血緣和文脈關係。”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文獻資訊中心工作人員黃帆説,近年來,該館持續發揮館藏文獻資源優勢,服務台灣同胞尋根溯源和兩岸族譜對接,先後接待兩岸民眾族譜查詢和對接400多批次。

  在這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還將舉辦《骨肉天親血脈相連——海峽兩岸家書特展》。據該館介紹,此展將分血濃于水、守望相助、維桑與梓、一片丹心四個部分,精選不同時期兩岸家書及相關實物1000余件,立體、直觀地呈現兩岸關係的生動畫面和感人情節,詮釋兩岸間血濃于水的不解之緣。(完)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