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潮起東方·中國外交之一帶一路】關於“一帶一路”,你了解嗎?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3-05-18 16:27:14

潮起東方·中國外交

  【導語】2013年金秋時節,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一步步走深走實,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共建“一帶一路”造福沿線國家和地區,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也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什麼是“一帶一路”?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演講,提出共同建設 “絲綢之路經濟帶”。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演講,提出共同建設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為“一帶一路”倡議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習近平曾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對世界形勢的一些觀察和思考”。他也在不同場合闡釋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真正內涵,反覆強調“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用的深遠意義。

  從頂層設計到項目落實,從規劃方案到具體實踐,習近平以元首外交為引領,揮毫大寫意,親自謀劃和部署推動,為“一帶一路”建設指明方向,彰顯中國擔當和世界情懷,為人類走向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一帶一路”建設中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是東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徵,是世界各國共有的歷史文化遺産。在新的歷史時期,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將繼續秉承古絲綢之路精神,在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同時,堅持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開放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基於但不限于古代絲綢之路的範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二是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相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三是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四是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共建“一帶一路”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政府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以“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六大經濟走廊及其途徑城市分佈示意圖(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繪)

六大經濟走廊及其途徑城市分佈示意圖(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繪)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産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各國開放合作的宏大經濟願景,需各國攜手努力,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努力實現區域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陸海空通道網路基本形成,互聯互通達到新水準;投資貿易便利化水準進一步提升,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基本形成,經濟聯繫更加緊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廣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鑒共榮,各國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讓大家共同受益 共創美好未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哈薩克《實業報》刊文説,共建“一帶一路”深受歡迎的原因有三個:首先是世界大變局提供應對之道,其次是為沿線國家帶來合作機遇,第三是為各國人民帶來福利

  俄羅斯新聞社報道稱,多年來,中國積極分享自身經驗,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可持續交通,參與建設公共交通網路,助力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肯亞《星報》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加強了亞洲、歐洲和非洲的互聯互通,並通過投資基礎設施促進了各國貿易。亞塞拜然國家新聞社稱,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帶動多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中歐班列“逆風”跑出加速度,通過中歐班列往返于中國和歐洲多國的貨物不斷增多。中老鐵路、克羅埃西亞佩列沙茨大橋建成通車。雅萬高鐵、匈塞鐵路、中泰鐵路等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波蘭阿格羅斯托普公司總裁茲季斯瓦夫·安德羅休克表示:“事實證明,中國發展了,我們也會發展,共建‘一帶一路’讓大家共同受益。”

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是“瀾滄號”動車組通過中老友誼隧道內的兩國邊界(2021年10月15日攝)。新華社發(曹安寧攝)

    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是“瀾滄號”動車組通過中老友誼隧道內的兩國邊界(2021年10月15日攝)。新華社發(曹安寧攝)

  截至2023年5月,已有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10年裏,倡議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將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中老鐵路讓寮國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斯里蘭卡普特拉姆電站點亮了萬家燈火。蒙內鐵路拉動了當地經濟增長超過2個百分點。“魯班工坊”幫助20多個國家的年輕人掌握了職業技能。中歐班列迄今已開行6萬5千列,是聯通亞歐的“鋼鐵駝隊”,是運送防疫物資的健康快車。

  約旦塔格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塔拉勒·賈扎萊評價説:“共建‘一帶一路’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大勢,在高品質發展中不斷走深走實、行穩致遠,為各方實現共同發展繁榮開闢了廣闊前景。”


  綜合自新華網、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央視網、中國一帶一路網等


責任編輯:徐亞旻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