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潮起東方·中國外交之來訪潮】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3-05-22 20:49:21

483899

  自全國兩會結束以來,中國外交在新形勢下按下“加速鍵”。2022年10月30日,78歲的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抵達北京,成為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後首位訪華的外國領導人。  

  一次次微笑握手,一次次深入交流,一份份合作文件簽署……踏上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國展現出廣交四海賓朋、共行天下大道的大國氣度、大國風範,不斷豐富刷新著世界的“中國印象”。自去年底以來,從巴基斯坦總理謝裏夫、坦尚尼亞總統哈桑、德國總理朔爾茨、法國總統馬克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多國領導人開啟訪華行程,同中方分別就雙邊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訪華潮”掀起至今未歇!


習近平會見德國總理朔爾茨


  2022年11月4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正式訪問的德國總理朔爾茨。

  習近平指出,你是中共二十大召開後首位來訪的歐洲領導人,這也是你就任以來首次訪華。相信訪問將增進雙方了解和互信,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為下階段中德關係發展做好謀劃。

  習近平強調,中德關係發展到今天的高水準,離不開中德幾代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政治魄力。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週年。50載歷程表明,只要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交流互鑒、合作共贏原則,兩國關係的大方向就不會偏,步子也會走得很穩。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中德作為有影響力的大國,在變局、亂局中更應該攜手合作,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貢獻。中方願同德方共同努力,構建面向未來的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推動中德、中歐關係取得新的發展。

  習近平介紹了中共二十大主要情況,重點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質意義。習近平指出,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期待和目標,但每個國家都應結合自身實際作出路徑選擇。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這是中國獨特的客觀條件決定的,是中國社會制度和治國理政的理念決定的,也是中國在實現現代化長期實踐中得到的規律性認識決定的。中國始終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中國發展同世界發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繼續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

  習近平強調,政治互信破壞很容易,重建卻很難,需要雙方共同呵護。我很欣賞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的一個觀點,“政治家應當以寧靜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以勇氣改變那些能改變的,用智慧分清其中的區別”。中德應該相互尊重,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堅持對話協商,共同抵制陣營對抗、泛意識形態化等因素干擾。雙方要始終從戰略高度把握兩國關係大方向,以建設性態度追求最大公約數,以開放心態促進務實合作,既不自我設限,也不好高騖遠,為兩國關係長期穩定發展創造條件。中國對德政策保持高度穩定性連貫性,希望德方也奉行積極對華政策,實現兩國互利共贏。

  習近平指出,過去50年,中德務實合作持續深化,雙邊貿易規模增長近千倍,服務了兩國經濟社會發展。雙方要繼續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在拓展傳統領域合作潛力的同時,激活新能源、人工智慧、數字化等新領域合作活力。中方願同德方、歐方繼續深化航空合作,並就新冠肺炎防治開展交流合作,圍繞綠色發展、生態環保等課題加強交流互鑒,推動人文交流。希望德方同中方一道抵制保護主義,讓兩國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兩國民眾。

  習近平指出,中歐關係關乎全球格局穩定和亞歐大陸繁榮,值得雙方努力維護好、發展好。中方始終視歐洲為全面戰略夥伴,支援歐盟戰略自主,希望歐洲穩定繁榮,堅持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形勢越是複雜困難,中歐就越要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對話合作。中方願同德方、歐方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合作,圍繞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朔爾茨表示,今年恰逢德中建交50週年,我很高興應邀訪華,同你就德中關係和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進行深入溝通。感謝你介紹了中國的發展前景。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嚴峻,歐洲大陸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挑戰,中方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糧食危機等很多全球性問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德方希望同中方保持溝通協調,更好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安全。中國是德國和歐洲的重要經貿夥伴,德方堅定支援貿易自由化,支援經濟全球化,反對“脫鉤”,願同中方繼續深化經貿合作,支援兩國企業相互赴對方開展投資合作。德方也願同中方就雙方立場不一致的問題交換意見,增進了解和互信,努力穩定、鞏固和發展德中關係。世界需要一個多極化的格局,新興國家的作用和影響值得重視,德方反對搞陣營對抗,政治家有必要為此負起責任。德方願為推動歐中關係發展發揮應有作用。

  兩國領導人還就烏克蘭危機交換了意見。習近平指出,中方支援德方、歐方為勸和促談發揮重要作用,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當前形勢下,國際社會應該共同支援一切致力於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努力,呼籲有關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儘快開展直接接觸,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共同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倡導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防止亞歐大陸出現核危機;共同努力確保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防止國際能源、糧食、金融等合作受到干擾,損害全球經濟復蘇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財政穩定;共同為危機地區的平民過冬紓困,改善人道主義狀況,防止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

  會見結束後,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為朔爾茨舉行了宴會。

  王毅、何立峰等參加上述活動。


李克強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共同會見中德經濟界代表並座談交流


  2022年11月4日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共同會見中德經濟界代表,聽取他們就進一步深化中德經貿合作的建議,並座談交流。中德兩國近30位企業家出席。

  李克強表示,中德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互為重要合作夥伴,兩國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係,雙方經貿聯繫切不開、割不斷,早已深度融合,是不可能“脫鉤”的。經貿關係的發展歸根到底要依靠企業的生産經營合作。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複雜局面,市場主體之間的經貿往來對支撐兩國各自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方願同德方共同做大合作“蛋糕”,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支援兩國企業開展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成長。這不僅有利於兩國,也有利於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

  李克強指出,中國是一個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更是一個大市場。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市場潛力正在不斷呈現。我們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堅持自由、公平貿易,遵循市場原則和商業規則,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對內外資、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李克強鼓勵德國企業踴躍來華投資興業,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同中國企業深化合作,秉持互利互惠精神妥善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

  李克強介紹了中國經濟。他表示,今年以來受超預期因素衝擊,中國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二季度前期經濟明顯下滑。我們果斷應對、及時調控,著力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穩物價,推出和實施穩經濟所有政策和接續措施。經過艱苦努力,中國經濟及時扭轉了下滑勢頭,當前呈現回穩向上態勢。中國有1.6億多戶市場主體,儘管面對諸多挑戰,仍然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這是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信心和底氣所在。相信中國經濟會有更好發展。

  朔爾茨表示,全球化帶來富裕和繁榮,德中合作富有成果,雙方進行坦誠溝通交流十分有益,應維護好這種夥伴關係。德方願同中方加強平等互利合作,為兩國企業家在對方國家經營提供公平市場環境,讓雙方都從中獲益。

  王毅、何立峰出席上述活動。


德國人士積極評價朔爾茨總理訪華


  

        德國總理朔爾茨 圖源:網路

     德國總理朔爾茨是中共二十大召開後首位來訪的歐洲領導人,這也是他就任以來首次訪華。

  德國多位受訪人士積極評價朔爾茨的此次訪華,認為此訪增進了德中雙方了解和互信,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期待兩國共同努力,構建面向未來的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推動中德、中歐關係取得新的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對華合作事關德國繁榮福祉”

  “此訪為進一步擴大德國與中國的經濟、政治合作明確了方向。”曾就讀于北京大學的德國知名漢學家梅希特希爾德·洛伊特納(中文名羅梅君)説。羅梅君長期致力於中國現代發展史的國際研究。她表示,面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戰,加強合作非常重要。德國和中國作為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的大國,可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建設更加和平、公正的世界。此訪也是德國獨立外交政策的重要宣示,即世界需要多極化格局,德方反對搞陣營對抗。

  德國黑森州政府歐洲及國際事務司前司長、中國問題專家邁克爾·博爾希曼(中文名博喜文)表示,朔爾茨此訪充分體現德國對與中國加強共贏合作的期待。德中建交50年來,兩國在經貿領域合作成果豐碩,面對當前全球諸多挑戰,中國將是幫助德國經濟企穩的“穩定之錨”。

  成立於1829年的德國鋼鐵企業威爾斯集團中國分公司商務總經理馬克·維澤(中文名威馬克)連日來一直密切關注朔爾茨訪華。威馬克表示,期待德中雙邊關係邁上新臺階,中國市場因其潛力和活力吸引德企紮根發展,“雙迴圈”新發展格局更讓人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能。

  原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民主德國國務委員會主席埃貢·克倫茨認為,中國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對華合作事關德國繁榮福祉。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富活力的國家,德中關係重要性不言而喻,期待兩國關係越來越好。

  “對中國市場中長期前景感到樂觀”

  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澤此行作為企業代表團成員隨訪,他對繼續深化雙邊經貿合作表示期待。他説,創新和貿易已經成為德中兩國經濟合作的重要紐帶。“我們對中國市場中長期前景感到樂觀。寶馬集團堅定不移致力於中國市場,將繼續與當地企業建立雙贏的夥伴關係。”

  談及未來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威馬克説,當今全球鋼鐵行業都面臨去碳化挑戰,這也是德國鋼鐵企業與中國加強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合作的契機。

  德國智庫能源觀察學會主席漢斯-約瑟夫·費爾説,朔爾茨訪華正值全球變暖、化石原料短缺等全球性危機日益嚴重之時,國家間保持對話、尋找解決方案至關重要。他強調,中國是世界上擴大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引擎”。在擴大可再生能源及其他環保技術方面,德中以往合作十分成功,期待兩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繼續加強和擴大環保技術交流與合作。

  “一起努力才能找到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可行方案”

  德國前國防部長魯道夫·沙爾平日前在德國政治雜誌《西塞羅》上發表文章説,朔爾茨此訪無論對德國還是歐洲來説都十分重要。德國的發展得益於開放合作,德國的發展與穩定又同歐洲息息相關。德國、歐洲只有同中國一起努力才能找到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可行方案。

  在歐中商業協會主席約胡姆·哈克曼看來,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投資及貿易夥伴,雙方面對面深入交流、分享彼此看法,對於今後達成共同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朔爾茨此訪的時機非常恰當和及時。”

  德國柏林普魯士協會名譽主席福爾克爾·恰普克認為,朔爾茨此訪對於歐中關係的發展非常重要。眼下,歐洲需要同中國合作,朔爾茨此訪有助於為歐中未來合作搭建橋梁。(綜合新華網、外交部官網、中新網)








責任編輯:黃楊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