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外貿持續失溫訂單減20% 台灣地區經濟外冷內涼

華夏經緯網 > 台灣 > 財經科技      2023-05-25 15:22:18

台當局日前公佈,今年前四個月外銷訂單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20.6%,為2010年以來同期最大減幅。外貿持續失溫。對於台灣經濟“外冷內涼”,島內財經界冀望台當局4月起開始執行的普發6000元(新台幣,下同)政策等刺激措施可維繫民間消費熱度,避免“外冷內涼”加重經濟頹勢。有台灣學者表示,島內經濟持續低迷,?復蘇乏力,全年經濟增長率恐不超過2%。

就外銷訂單連續八個月負增長,臺經濟部門統計處處長黃于玲對外解釋,主因是全球需求持續疲弱、産業鏈下游仍在調整庫存等,並且多重不利因素在加大下行風險。她預估,5月全臺外銷訂單還將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23.3%至26.9%。

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驅動,尤其以全球産業鏈中上游産品為主的結構,一旦遭遇下游訂單萎縮,勢必隨外部市場景氣衰退而受傷。綜合近期經濟部門及主計部門發佈的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全臺出口負增長已成定局,“外冷”局面能否如各界期待在第四季扭轉,仍充滿挑戰。

出口不振 投資者轉趨審慎

外銷動能低迷,也令台灣民間投資縮手。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科技産品需求大增帶動台灣電子業超額投資的榮景已成過去。台灣知名證券期貨分析師翁偉捷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今年首季台灣經濟負增長3.02%的衰退主因是出口不振,産業界尤其半導體為主的電子供應鏈企業面臨巨大經營壓力,資本支出轉為謹慎。台灣經濟研究院4月引述官方統計“2023年民間新增5億元以上投資案件的總金額預計較上一年度減少35%”,並據此預估今年民間投資為負增長0.32%,較上一次預測大幅下調2.62個百分點。

守住目前相對熱絡的民間消費、保持“外冷內溫”,是維繫台灣2023年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在新冠疫情相關管制措施進一步放鬆以及普發6000元政策的刺激下,第一季民間消費較去年同期增長6.6%,給予島內財經界不少信心。臺經院近來也預期民間消費全年增長率為5.95%。

加大內需比重,是台當局紓解今年出口衰退衝擊的必然路徑,官方宣稱“保2”(確保增長率不低於2%)是努力目標。看來,台當局“保2”主要寄希望於普發現金6000元的刺激效應。

但是,一方面,在去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3%(為近14年新高)基礎上,今年4月該指數2.35%的增速與3月表現持平,已是連續21個月超過2%的通脹預警線,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年增率則衝至7.35%。另一方面,全臺第一季實質總薪資為七年來首次轉為負增長,房租物價指數年增率則達27年來新高。

可以説,民眾感受的物價上漲、生活成本壓力依舊嚴峻,短期刺激措施對於台灣民間消費的帶動效應仍屬有限。也因此,台北商業大學財稅係教授黃耀輝在其專欄文章中悲觀指出,刺激措施仍屬短期應急,今年台灣能否保住1.5%的經濟增長率,都是很大挑戰。(香港“大公網”)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