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呂昭隆:美國軍火商的把戲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網友評説      2023-05-30 11:08:04

空軍向美國採購的66F-16VBLK70)戰機軍售案,原訂今年運交首批戰機,但延宕至2025年第3季,除了疫情影響供應鏈的因素外,美方坦言延宕的另一原因是遇到技術障礙;這與空軍現役F-16戰機性能提升,改成F-16V的情況如出一轍,根本是歷史重演。蔡當局已有過一次經驗,這次無論如何解決,絕不能讓軍火商洛馬公司將成本再轉嫁到臺軍

對於因“技術障礙”問題延後交機,臺防務部門也證實,説明今年初已出廠2架F-16V(BLK70)係原型測試機,主用途為設計研發飛行操控軟體,其中1架為巴林訂購;臺軍的F-16V因前述軟體研發進度延遲,預于明年第3季出廠,美國國防部已成立高階項目督管,確保洛馬公司于2026年如期如質履約。

臺空軍F-16A/B戰機性能提升案,當年之所以進度落後,追究起來,洛馬是第一個該負責的。洛馬于設計之初,進度就落後1年多,但軍售沒有罰責,洛馬又是軍火大廠,蔡當局還要買F-16V新機,不敢吭氣,只得打自己小孩給外人看。

美方在2016年4月,通知臺軍軟體測試要延期。臺空軍當時説,因這是全球第一次F-16升級,美方為求慎重,在軟體測試方面較原定時間延誤,全案計劃不會延期。這個説法,與這次新購F-16V戰機交機延宕的理由一模一樣,只多了個疫情的影響。

但這一延,整個F-16V的性能提升案進度都改了。本來是2017年開始執行計劃,現在得往後挪;2017年本來應該編139億(新台幣,下同)預算,第一批改裝數十架,只得先編69億元,縮減為4架。結果這4架也延交,拖到2018年底。這個過程與現在新購的首批戰機本來應該今年交機,改到明年第3季的操作模式相同。

重點來了,F-16V的性能提升案雖然首批延後交機,但洛馬強調所有交機會如期完成,如何趕工,洛馬要求負責性能提升案的漢翔公司換了不配合的前任董事長,然後加人加工時,成本全部轉嫁到漢翔,替洛馬追趕落後的進度,達到其如期全數交機的合約要求。

此外,F-16V性能提升案預算已追加兩次,從1100億元追加到1296億元,再追加到1402億元,雖説臺空軍自己有增加項目,但追加兩次預算仍不尋常;再者,漢翔加工加時追趕進度,然而關鍵技術都是美方掌握,漢翔做的有很多是黑手工作。

這次新購戰機,生産線在美國,美方是自行吸收進度落後的成本,還是會故技重施,值得民意代表密切監督。(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台灣“中時新聞網”)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