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賴清德提議“停機核能機組緊急使用” 臺媒:只是一種安慰劑

華夏經緯網 > 台灣 > 島內政治      2023-06-01 15:56:34

蔡英文當局推動2025非核家園政策。圖為核二廠。(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日前面對臺大學生提問,要如何填補台灣能源缺口,民進黨2024台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賴清德表示,有在規劃將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作為緊急使用,以備不時之需。此話鋒一齣,立即引發島內熱議,衝擊民進黨“非核家園”的“神主牌”。

打臉“非核家園”

賴清德“有條件重啟核電”的論調與蔡英文鼓吹的“非核家園”有著明顯不同。據臺媒報道稱,這並非賴清德即興之作。他同時兼任“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該基金會副董事長童子賢也曾發表類似談話。

國民黨指出,賴清德此説法徹底打臉民進黨7年多來錯誤的能源政策。民進黨“反核急綠”的躁進廢核政策嚴重錯誤,2025“非核家園”已證明破産,能源轉型根本無法實現;且在各項綠能供給尚未成熟下,造成台灣供電不穩、電網損壞加劇,6年來發生5次大停電,嚴重衝擊産業及民生經濟發展,更傷害外資對台灣信心。

台灣自上世紀70年代起開始使用核電,但之後核四廠建設因遭到部分民眾反對,于2014年宣佈停建。2016年以“反核”為“神主牌”的民進黨上臺,蔡英文當局拋出“非核家園”政策,即到2025年實現天然氣、燃煤與綠色能源分別佔50%、30%與20%的能源轉型。然而7年過去了,該承諾已確定跳票。臺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2022年承認,2025年無法達到這一發電配比,因為風、光發電進度落後,差額部分得依賴火力發電。這明顯違背低碳甚至零碳的國際要求。

“選舉騙票”伎倆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國民黨發言人林家興質疑,此番表態究竟是賴清德有如提名“民主大聯盟”後反而遭遇黨內外強烈反彈“民主大翻車”一般的“個人意志”?還是民進黨內反省檢討之後深思熟慮的政策轉向?仍然有待觀察,畢竟賴清德及民進黨近期多次違背誠信的作為已淪為“信lie台灣”的詐騙黨,此番表態恐怕只是又一次選舉騙票的伎倆,社會大眾現在對於賴的任何宣示恐怕都要打上一個大問號。

民眾黨民意代表張其祿認為,賴清德是在收蔡英文“2025年非核家園”政策的爛尾。張其祿認為,台當局最終還是要務實地面對能源政策,不管未來是要延役,還是通過其他替代方案,都必須用科學、理性、務實的態度面對所有的公共政策問題,而不是只是用這種口號來欺騙選民。

“時代力量”民意代表陳椒華則説,賴清德主張的維持未來緊急使用,顯然對於一個核電廠維持可能運轉所需要的平常維持工作,還有預算花費及核燃料的預備都沒有做功課,然後現在就隨意開一個政策支票,完全悖離“非核家園”的承諾。

 

 

網友留言截圖 

臺媒中天新聞某檔欄目對此進行街訪,許多民眾認為“會有一點被騙了,因為畢竟他都説他不要用了,那怎麼會有這個備案在,就是給自己留個後路”、“賴清德前幾天不是在講説要動用核一、核二嗎?這自己在打嘴巴”、“他現在是為了選票來講這句話,選前選後都不一樣”、“要嘛就非核到底,不要突然又講可以用,這很難抓取民眾的心”、“這是嘴巴上面講而已,可能都還會再改變”、“他想要兩邊都好吧,想要支援核能的也可以有這樣的選票,想要非核的也可以”、“賴清德可能是綠能建設太難達成,他才會提出用核電備用論這部分”。

無助解決台灣缺電

台灣媒體人彭蕙仙撰文稱,蔡英文主政7年多,除了綠電已證明無法滿足需要外,草率強推風電和光電的結果更造成台灣生態浩劫,甚至製造了一批批“綠電蟑螂”,形成地方新“黑金”。如今各地反綠電的活動風起雲湧,每個工程都引發高度民怨。可以説,綜觀台灣發展歷史,從來沒有哪個政策引發如此廣泛、深刻、長期的負面效應。賴清德應該心知肚明,“2025非核家園”是玩不下去了。

台灣《經濟日報》認為,在經歷過福島核災的反核浪潮後,全球都開始重新檢視使用核能的可能性,台灣要兼顧供電穩定、電價與減碳,適度讓現有核電廠延役確實是一個選項。只不過核能在台灣往往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賴清德口中的“以備不時之需”,可能需要數年準備才能成真,光靠嘴巴説説,必然無法實現産業界期盼的能源安全。

台灣《聯合報》認為,賴清德提出的對策,本身有嚴重的漏洞:其一,目前停機的核能機組經當局的粗暴處理,或部分設備被拆除,或燃料池已滿,極難再重新啟用;其二,核能電力因發電量大而供電穩定,通常是作為基載電力,而不是緊急支援電力。何況核電機組重啟,可能要花上數月準備才能並聯,要作為緊急電力,根本緩不濟急。因此賴清德的提議恐怕只是一種安慰劑,無助於解決台灣缺電的緊急情況。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