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3年5月文化關鍵詞,包括近現代大師書畫作品不準出境、“考古中國”重要進展、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考古、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藏醫藥學巨著《四部醫典》、第三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香港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第14屆華語科幻星雲獎、2023中國國際網路文學周、《文溯閣四庫全書影印精選》、第三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第九屆中國戲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十月文學獎”、馮鞏、導演萬瑪才旦、網路劇《漫長的季節》、電視劇《塵封十三載》、電視劇《人生之路》、古裝劇《長月燼明》等入列。
國家文物局網站截圖
為加強文物保護工作,防止近現代珍貴文物流失,近日國家文物局發佈通知,修訂了1911年後已故書畫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其中張大千、豐子愷、劉海粟等41名近現代大師書畫作品一律不準出境。>>>【詳文】
大坨頭文化M75隨葬品。北京市文物局供圖(來源:中新網)
5月30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聚焦商代最新考古發現,通報了河南安陽洹北商城遺址、河北商代考古發現與研究、陜西清澗寨溝遺址、北京豐臺新宮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此次通報的4項考古發現與研究,是我國商代考古與商文明研究的重要成果,更加生動地闡釋了我國商代城市營建、社會制度、喪葬禮儀、手工業生産等各方面歷史圖景,具有重要價值。>>>【進入策劃】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考古。中國國家文物局供圖(來源:中新網)
國家文物局5月21日在海南三亞發佈深海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進展。5月20日國家文物局已進行了第一次水下考古調查,使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核心堆積區西南角,設置布放了沉船水下永久測繪基點,並進行了搜索調查和影像記錄,正式開啟了考古調查工作。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時代比較明確,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不僅是我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詳文】
“福寄冶山”博物館之夜主題晚會在福州冶山春秋園舉行。(來源:中新網)
5月18日,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可持續性和美好生活”。全國各地圍繞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開展數千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平臺。>>>【進入策劃】
館藏于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的《四部醫典》“金汁手抄本”。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來源:新華網)
近日,現存于西藏自治區藏醫院五種版本的《四部醫典》入選世界記憶名錄。西元8世紀末,著名藏醫學家宇妥寧瑪·雲丹貢布,集藏醫之大成,吸收其他醫學的精華編著了《四部醫典》。西元12世紀由宇妥薩瑪·雲丹貢布將其補充完善後最終定稿。《四部醫典》分為根本部、論説部、秘訣部、後續部四大部分共156章,其中記載了200多種食物的功效,911種藥材,2258種配方,1616個病種的診治方法。此次申報的1546年木刻“扎塘版”、1640年木刻“達旦版”、1662年木刻“甘丹平措林版”、1892年木刻“藥王山版”和1942年“金汁手抄本”為不同時期的校對和厘定版本。>>>【詳文】
第三屆“中國考古· 鄭州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來源:新華網)
第三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5月12日在河南鄭州舉行,150余名文博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新思路。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研究,是百年來中國考古學最為關注的話題。在本次論壇上,11位專家學者分別就山東臨淄趙家徐姚遺址、河北尚義四台遺址、安徽含山淩家灘遺址、甘肅慶陽南佐遺址、河南鄭州商都遺址書院街貴族墓地等考古發現及收穫作了主題報告。>>>【詳文】
現場人士參觀巨幅唐卡《中華民族一家親》。李志華 攝(來源:中新網)
5月24日,香港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展出書畫、現代藝術、攝影、珠寶、古董等展品。當中畫家桑傑本的高1.8米、長56米的巨幅唐卡《中華民族一家親》以及13噸重的大型藝術品夜明珠備受矚目,吸引大批人士入場參觀。>>>【詳文】
第十四屆華語科幻星雲獎在三星堆揭曉。(來源:新華社)
第十四屆華語科幻星雲獎5月13日晚在四川廣漢三星堆揭曉。天瑞説符的《我們生活在南京》獲長篇小説金獎,並同時摘取2020至2022年度新星金獎桂冠;晝溫的《解控人生的少女》獲中篇小説金獎;遲卉的《不做夢的群星》獲短篇小説金獎;春喜翻譯、[韓]金草葉著的《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行》獲翻譯作品金獎;吳岩、賈立元、任冬梅、肖漢、姜振宇、王瑤的《20世紀中國科幻小説史》獲非虛構作品金獎;姚利芬的《〈大國重器〉:時代科幻文學——為科學家提供‘腦洞氧氣’》獲評論金獎。>>>【詳文】
2023中國國際網路文學周開幕。主辦方供圖(來源:中新網)
5月27日,由中國作家協會、浙江省人民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中國國際網路文學周”在浙江杭州開幕,此次活動以“多彩亞洲 精彩世界”為主題,致力於提升網路文學國際傳播能力,推動網路文學成為世界級的文化現象,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網路作家、網路文學行業代表、專家、讀者等近300人參加。>>>【詳文】
最新出版的《文溯閣四庫全書影印精選》。中新社記者 閆姣 攝(來源:中新網)
5月15日,中國文溯閣《四庫全書》原大原樣影印精選版《文溯閣四庫全書影印精選》在甘肅蘭州市首次出版面世。其歷時三年整理,涵蓋《潛夫論》《拾遺記》《文房四譜》《法書要錄》《畫史會要》等文化精華,共計40卷,分為3函,5種,18冊。>>>【詳文】
黃梅戲《羅帕記》與《天仙配》《女駙馬》齊名,被譽為黃梅戲“三絕”。夏俊俊 攝(來源:中新網)
第三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5月15日晚在武漢正式開幕。由湖北省演藝集團整理改編的經典黃梅戲《羅帕記》作為開幕大戲精彩亮相。本屆會演為期17天,自5月15日起一直持續至5月31日。來自全國南方片區的21家戲曲院團,包括12名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在內的2400余名戲曲工作者匯聚戲曲大碼頭武漢,共同演繹精彩紛呈的戲曲盛宴。>>>【詳文】
5月12日,演員在閉幕式演出現場表演河北梆子《寶蓮燈》。(來源:中新網)
5月12日,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活動在河北石家莊落幕。展演期間共有來自北京、河北、陜西、山西、安徽、江蘇、四川等20個省(區、市)的35個院團在石家莊演出了21台大戲和5台摺子戲專場,涵括21個戲曲劇種。>>>【詳文】
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頒獎典禮。陳驥旻 攝(來源:中新網)
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和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第25屆曹禺戲劇文學獎)頒獎典禮21日晚在廣州舉行。17位名角歷經近半個月的激烈角逐,最終産生了新晉“梅花”15朵,5部劇本作品榮獲曹禺劇本獎。>>>【詳文】
獲得第十八屆、第十九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優秀男演員,優秀導演合影。從左至右分別為林超賢、張子楓、劉燁、任素汐和張譯。(來源:中新網)
5月53日晚,第十八屆、第十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在北京揭曉,《我和我的祖國》等10部影片獲第十八屆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長津湖》等10部影片獲第十九屆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當晚共揭曉優秀故事片獎、優秀農村題材影片獎、優秀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獎、優秀少兒題材影片獎、優秀青年電影創作獎等5項影片類大獎,以及優秀男演員、優秀女演員、優秀編劇、優秀導演、優秀電影音樂、優秀電影攝影等6項個人類大獎。>>>【詳文】
兩屆“十月文學獎”合併頒出。主辦方供圖(來源:中新網)
5月12日,中國李莊杯·第十八屆、第十九屆“十月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宜賓市翠屏區李莊古鎮舉行。朱秀海《遠去的白馬》、林白《北流》、喬葉《寶水》、葛亮《浮圖》、劉建東《無法完成的畫像》、梁鴻《梁莊十年》、大解《燕山》、李晁《婚禮》等29位作家作品分獲兩屆長篇小説獎、中篇小説獎、短篇小説獎、散文獎、詩歌獎、新人獎等獎項。>>>【詳文】
馮鞏。中新社發 潘旭臨 攝(來源:中新網)
5月10日,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掌聲中馮鞏就任新一屆主席。馮鞏是中國觀眾最為熟知的曲藝演員之一,他的那句“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了”的問候,親切又熨帖,烙印在一代代春晚觀眾的記憶中。除了他的馮氏相聲風格頗受觀眾喜愛,他還在影視劇中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小人物”。>>>【詳文】
導演萬瑪才旦。(來源:北京青年報)
5月8日淩晨,中國著名導演、編劇、製作人、作家萬瑪才旦因病醫治無效,在西藏拉薩不幸離世,享年53歲。就像2022年萬瑪才旦出版的短篇小説集的名字——《故事只講了一半》,而對於書迷和影迷來説,他的故事也只講了一半。>>>【詳文】
網路劇《漫長的季節》海報。(來源:北京日報)
由范偉、秦昊、陳明昊主演的《漫長的季節》在收官後網路評分上漲至9.5,成為近幾年國産電視劇的最高評分。這部劇集之所以能打破國産懸疑劇的天花板,不在於懸疑故事本身,而在於作品通過對生活與人的描摹,呈現了悲欣交集的生活真相。就像主演秦昊所説:懸疑是外套,內核是生活與命運。>>>【詳文】
電視劇《塵封十三載》劇照。(來源:文匯報)
《塵封十三載》的尾聲,迷霧被驅散。平日以常服隱身人群的刑警換上制服、警容莊重,與一方百姓隔街相望,互致敬意。跨越13年,他們恪盡職守、無懼艱險,用行動兌現正義的承諾,時間的重量沉澱出了屬於警察的榮耀。一部懸疑刑偵劇行到終章時不僅熱度走高,好口碑也雖遲但到,創作層面的優秀當然包括導演的鏡頭語言、主配角們的準確表演、別致的轉場和美術設計等,但歸根結底在乎一劇之本。>>>【詳文】
電視劇《人生之路》海報
《人生之路》改編自作家路遙的小説《人生》,講述生活在陜北高家村的青年高加林為改變命運,努力奮發圖強,歷經世事變遷,在時代浪潮中書寫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劇作對路遙的原著進行合理化續寫,力爭取得當代觀眾共鳴。>>>【詳文】
《長月燼明》海報
《長月燼明》由鞠覺亮執導,羅雲熙、白鹿、陳都靈、鄧為等人主演,講述的是為拯救被魔神澹臺燼(羅雲熙飾)統治的四洲三界,衡陽宗掌門之女黎蘇蘇(白鹿飾)化身葉家小女兒葉夕霧,回到五百年前,阻止澹臺燼成為魔神,兩人産生糾葛,相互救贖的故事。首更劇情中名場面不斷,澹臺燼乘龍駕出場,身後燃起兩重天火,極致的特效,帶來震撼視覺體驗。神女黎蘇蘇回到500年前,遇到尚未成魔的澹臺燼,以法術幻化出人間美景,引其向善。>>>【詳文】
編輯策劃:虞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