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江蘇無錫對兩座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墓葬開展實驗室考古探源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考古發現      2023-06-03 20:17:01

  江蘇無錫對兩座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墓葬開展實驗室考古探源

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展實驗室考古探源。孫權 攝

  中新網無錫6月2日電 (記者 孫權)6月2日,江蘇省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華東基地“探源科考艙”內,對無錫市濱湖區馬鞍遺址發掘並提取的兩座距今6000多年前的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墓葬開展實驗室考古探源,同時利用線上直播的形式開展公眾考古實踐教育,打開塵封了6000多年的“盲盒”。

  馬家浜文化是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浙江省嘉興市南湖鄉馬家浜遺址而得名。馬家浜文化影響範圍較廣,東到海濱,西達皖中平原、寧鎮山脈一帶,南至杭州灣及寧紹平原地區,北可達江淮之間。

馬鞍遺址出土的陶豬。 孫權 攝

馬鞍遺址出土的陶豬。孫權 攝

  江蘇的馬家浜文化典型遺址較滬、浙兩地更多,如無錫的洪口墩遺址、施墩遺址,宜興的駱駝墩遺址、西溪遺址,江陰的祁頭山遺址等,其他還有溧陽神墩遺址、常州圩墩遺址、張家港東山村遺址、昆山綽墩遺址等。

馬鞍遺址出土的陶盆。 孫權 攝

馬鞍遺址出土的陶盆。孫權 攝

  由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的馬鞍遺址,最重要的發現是馬家浜文化時期的一批墓葬,這是無錫市實施考古前置工作之後又一次新的發現。

馬鞍遺址出土的陶篦。 孫權 攝

馬鞍遺址出土的陶篦。孫權 攝

  馬鞍遺址發掘面積3100平方米,發掘時間從2022年4月17日至2023年2月6日,目前共發現各時期遺跡106處。遺址中,房址8處,灶1處,灰坑57處,灰溝13條,水井1眼,墓葬26座。

  馬鞍遺址出土的馬家浜文化時期的物品有以石錛、石鑿、紡輪、網墜為主的生産工具,以陶釜、爐箅、陶豆、陶罐、陶盆為主的日用陶器,還有陶球、陶豬等藝術品。

  除了生産所用的磨制石器和生活使用的陶器之外,馬鞍遺址還發現了罕見的精美小型玉器,主要是用來裝飾的玉玦、玉璜等。馬鞍遺址中,沒有發現夫妻合葬墓,單體墓葬之間的隨葬品數量差別很小,墓坑大小基本一致。

馬鞍遺址出土的石紡輪和靴形器。 孫權 攝

馬鞍遺址出土的石紡輪和靴形器。孫權 攝

  此前,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從馬鞍遺址整體打包提取了6座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墓葬。2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華東基地“探源科考艙”內,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請了體質人類學、礦物岩石學、微生物學、微痕分析和科技考古等方面的專家,對兩座距今6000多年前的墓葬開展實驗室考古探源,多角度、專業化提取墓葬內的各種資訊,幫助公眾了解無錫地區的史前文化。

馬鞍遺址出土的部分物品。 孫權 攝

馬鞍遺址出土的部分物品。孫權 攝

  據悉,此次實驗室考古探源,旨在傳播考古知識,通過展示考古的過程和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讓文物活起來,幫助人們通過“沉浸式”的考古體驗走近文物、感知歷史,更深入地理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意義。(完)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