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最後一米有多重要?“數”看“神舟十五號”返回艙著陸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3-06-05 10:14:04

中新網上海6月4日電 題:最後一米有多重要?“數”看“神舟十五號”返回艙著陸

記者 鄭瑩瑩 馬帥莎

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3年6月4日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太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飛船返回要經過制動減速、大氣層外自由滑行、再入大氣層以及回收著陸四個階段。其中,回收著陸是載人航太的最後步驟,這過程中有諸多關鍵節點。

距離地面約35公里

返回艙進入稠密大氣層後,是返回過程中環境最為惡劣的階段。隨著高度的降低,空氣密度越來越大,飛船表面和大氣層摩擦産生巨大熱量,導致返回艙接收不到地面發送的無線電信號,地面也接收不到返回艙發送的無線電信號,這個區域被稱為無線電“黑障區”。

著陸搜尋信標機位於返回艙底部,是飛船與地面之間通信的設備之一。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八院804所方面介紹,著陸搜尋信標機在出了“黑障區”後即開始工作,持續向外發出信標信號,確保在返回艙距離地球約35公里處、黑障消失時,第一時間重新與地面取得聯繫,給出標位資訊。在這之後,著陸搜尋信標機持續工作,標示自身位置,直至返回艙搜救任務完成。

距離地面約10公里

在飛船返回著陸過程中,降低速度、減緩衝擊是確保航太員生命安全的關鍵。當返回艙距離地面約10公里時,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相繼打開,返回艙速度從200米每秒降低到7米每秒。

但7米每秒這個速度對航太員來説依然非常危險,以這個速度著陸極有可能對航太員的脊柱造成損傷。為了保證航太員的生命安全,並且讓他們在著陸的最後一瞬間依然有良好的乘坐感受,著陸反推發動機需要啟動著陸前的“關鍵護航”。

距離地面1米左右

在返回艙降落到離地面1米左右時,安裝在返回艙底部的4台著陸反推發動機開始“精準剎車”,在降落傘減速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小垂降速度。4台著陸反推發動機在接收到指令後,在10毫秒內同時點火,以達到減緩落地速度的目的。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八院806所介紹,返回艙最理想的緩衝效果是當著陸反推發動機熄火時,正好是返回艙的落地時刻。因此,著陸反推發動機研製的技術難點就在於“精準”和“同步”:不但要同時點火,還需在準確的時間內提供精準的推力性能。其中任何1台著陸反推發動機工作出現異常,都有可能危及返回艙內航太員的安全。

這4台著陸反推發動機,每台約10千克、直徑不到30釐米。別看它們的個頭和重量都不大,工作時每台大約能産生3噸的大推力,4台一起工作就有近12噸的推力。這4台著陸反推發動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且“力大無比”,穩穩助力航太員回家最後1米路。(完)

文章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徐亞旻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