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平等”“合作”是中國防長發言中的高頻詞彙。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方呼籲,用相互尊重取代霸淩霸道,用公平正義超越叢林法則,用互信協商消弭對抗衝突,用開放包容防範陣營對抗。
李尚福強調,台灣是中國的台灣,怎麼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部勢力插手干涉。民進黨當局“挾洋謀獨”、外部勢力“以臺制華”,是改變台海現狀的最大麻煩製造者。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不會有絲毫遲疑,不畏懼任何對手,不管付出多大代價,都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在回答有關南海航行自由的問題時,李尚福指出,在地區國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總體穩定,交流合作日益深入。每年數萬艘各國船隻在南海通行,經此運往全球的貨物總價值高達3.5萬億美元,沒聽説哪艘船通行受阻礙、安全受威脅。反倒是一些域外國家在南海以航行自由之名行航行霸權之實,想把南海攪亂以從中謀利,需要我們高度警惕、堅決抵制。
李尚福表示,鄰里之間有分歧很正常,大家也正在溝通協商、妥善解決,但有的域外國家在背後挑撥離間,對此我們要分清利害、保持清醒。中方願攜手地區國家,著眼大局和長遠,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積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共同將南海建設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發展之海。
在回答有關中美關係的問題時,李尚福強調,中方對兩國兩軍之間的交流對話持開放態度,但如果相互尊重都做不到,交流對話不會有好的效果。
事實證明,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手伸向哪,哪就不得安寧,就會戰亂叢生。中方認為,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和諧相處,堅決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把自己的利益淩駕於人,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別人不安全之上。有的國家肆意插手他國內政和地區事務,動輒單邊制裁、武力脅迫,四處發動“顏色革命”和代理人戰爭,搞亂一個地區後一走了之,留下一個爛攤子,我們決不能讓這樣的事在亞太被複製。強調相互尊重,很重要的是尊重對方的戰略自主和發展權。
有的大國再次提出所謂的“印太戰略”。中方認為,不管什麼戰略都不能以意識形態劃線,以所謂的假想威脅構建排他性軍事同盟,否則極易陷入“自我實現的預言”。試圖推進“亞太北約化”,其本質就是綁架地區國家、渲染衝突對抗,只會讓亞太陷入撕裂、紛爭和衝突的旋渦。歷史已經證明,集團政治、分裂對抗不會帶來真正的安全,只會加劇局勢緊張、破壞地區穩定。今天的亞太,需要的是開放包容的“大合作”,而不是拉幫結派的“小圈子”。我們不能忘卻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給各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決不能讓這樣的悲慘歷史重演。
中國倡導公平正義超越叢林法則、用互信協商消弭對抗衝突、用開放包容防範陣營對抗。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方願與各國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為世界穩定繁榮提供新的機遇。
在新加坡進行訪問期間,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李尚福與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舉行了會談。兩國防務部門簽署了關於建立直通保密電話通信線路的諒解備忘錄。這一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是此訪一大亮點。中新兩軍之間的互信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表明兩軍之間軍事與防務安全的交流合作呈現良好態勢。
近年來,中新兩國之間始終保持交流溝通,高層交往頻繁,兩國防務部門領導人也有著密切往來。這種聯繫不僅限于高層訪問,還包括軍事院校之間的交流互通,兩軍部隊也多次舉行雙邊聯合演習、聯合訓練,更不用説在“10+1框架”下與東盟國家的多邊防務安全合作。
就在一個月前,為期5天的“中新合作—2023”海上聯合演習在新加坡落幕。中新兩國海軍艦艇共同完成反水雷引導通過、海上補給佔位、艦炮實彈射擊等課目演練,錘鍊雙方官兵共同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當前,中新關係被提升至“全方位高品質的前瞻性夥伴關係”高度,為中新兩國兩軍關係發展指明瞭方向。中國防長此次訪問新加坡,是進一步加強中新軍事關係、密切溝通交流、深化安全合作的實際舉措。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介紹説,兩國防長會談期間,中方表示堅定支援東盟在地區架構中的中心地位,支援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援東盟保持戰略自主;雙方一致認為,應繼續保持良好合作態勢,加強高層戰略溝通,推進雙邊務實合作,強化多邊交流協作。
中國始終將東盟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也一向堅定支援以東盟為中心的地區防務安全機制。在後疫情時代,中國軍方率先恢復與東盟國家特別是新加坡的防務安全合作,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專家表示,新加坡長期以來推行的“小國大外交”策略使其在區域合作及國際舞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中新雙方可以聚焦共同的安全需求、攜手構築地區安全屏障,為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作出應有貢獻。尤其是當前亞太地區的安全和發展面臨一些嚴峻的挑戰,中國願意和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盟國家一道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共同排除干擾,積極開展海上務實合作,維護地區和平與長治久安。
來源:中新社、新華社、國防部網站、央視新聞客戶端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