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大陸推動對臺政策“一代一線”主軸之成效:以少數民族交流為例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3-06-06 09:29:29

275183_700x700

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隨著後新冠疫情時期來臨,兩岸開始逐漸恢復既往常態性互動,尤其是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及合作頗引人關注。近年來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團紛紛至北京及各少數區域,進行廣泛參訪交流活動。也曾有多個台灣少數民族參訪團,發表如同“關於兩岸各民族團結互助一家親”的倡議;並明確指出,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民眾福祉繫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祈禱希冀兩岸和平統一之後,台灣永保太平,民眾安居樂業。顯然,大陸對臺政策少數民族工作利於兩岸國族認同已顯露成效,主旋律仍是兩岸和平發展、到國家完全統一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大陸亟思借由“加強與台灣基層一線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厚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民意基礎”。所謂“一代一線”,包括“青年一代”和“基層一線”,這與“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低收入、青年人)有異曲同工之處。相關惠台措施的對象更涉及台灣各階層,尤其是將資源投入基層及青年。在對臺政策“一代一線”主軸引導下,加強對台灣少數民族文化交流與合作。若干少數民族協會等民間組織也表示,認同支援“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分裂”,將繼續促進各族群鄉親共同參與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大陸正借由推動建立“兩岸一家親”理念、“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在文化認同及國族認同、經濟利益及社會紐帶網路,重建兩岸中華國族主義,消弭激進“台獨”主義侵蝕中國人認同及中國認同,充實台灣人認同包容性,避免台灣社會滑向“文化台獨”、“漸進式台獨”,甚至走向“法理台獨”,悖離兩岸和平發展到和平統一的“主旋律”。

同時,大陸充分肯定台灣少數民族同胞在抗禦外敵入侵的鬥爭中奮起抗爭,為中華民族尊嚴的“堅定捍衛者”;在開發建設台灣的實踐中守望相助,為台灣的“重要建設者”;在發展兩岸關係的歷程中聯誼溝通,是兩岸交流的“積極促進者”。台灣少數民族同胞對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不可磨滅之貢獻。綜觀大陸對臺少數民族政策內涵有其特色。

首先,大陸對少數民族交流及合作強調廣泛代表性。2023年 3月8日國民黨中央委員、台灣少數民族生存發展協會理事長孔文吉,即帶隊38位來自台灣地區少數民族文化交流團抵達昆明,開啟交流參訪活動。此為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雲南迎來的首個訪問雲南的台灣民眾參訪團,交流團成員具有廣泛性分別來自台灣新竹、花蓮、嘉義等地。

另同年4月18日至20日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團一行21人,分別來自台北、新竹、南投、嘉義、花蓮、台東等縣市,包括阿美、排灣、泰雅、布農、卑南、鄒、賽德克、達悟等族群。代表團一行在北京參訪交流後,分赴廣西、福建、海南等地參加當地舉辦的“三月三”兩岸少數民族交流活動,與大陸各地少數民族同胞共同歡慶佳節。

其次,對臺少數民族政策鑲嵌于政府所推動重要政策。台灣少數民族走進雲南紅河、文山兩地,體驗哈尼族、彜族、壯族、苗族文化,及考察當地“脫貧攻堅”成效及“鄉村振興”發展情況。顯然,大陸不僅亟欲展現對少數民族政策及治理成果;同時將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與合作,與當前政府積極所推動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息息相關。儘管三年來因疫情肆虐致無法展開面對面的交流,但兩地少數民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鞏固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方案。

復次,推動少數民族交流闡揚愛國愛鄉中華國族主義。國台辦主任宋濤于2003年4月19日會見台灣少數民族代表團時表示,台灣少數民族同胞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具有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國家統一作出重要貢獻。大陸將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積極支援台灣少數民族同胞與大陸同胞加強交流合作、深化融合發展,共同開創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例如日前兩岸台胞雲南行活動、“兩岸青年中老鐵路體驗營”活動、“阿佤山牽手阿里山”雲臺少數民族文化交流等20余場次的交流活動,增進彼此間的感情。滇臺兩地少數民族在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等方面有許多共通之處,借由加強交流合作深化感情認同,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台灣少數民族也成為大陸對臺工作重要環節,避免“獨派”推動一系列“去中國”、“文化台獨”措施模糊少數民族的中華國族主義情感。

再者,設置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合作基地,增強台灣民眾文化認同。大陸建置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基地目的,從全面貫徹把握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來看,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利用基地資源、基礎及經驗優勢,探索和拓展兩岸少數民族交流活動載體,豐富交流內容形式,不斷加大基地的交流力度、展示力度和示範力度,以增強台灣民眾幸福感及獲得感。

例如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保護和弘揚民族文化為主題,通過“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節慶活動,向台灣民眾集中展示布依族民俗文化、婚戀文化、音樂文化、服飾文化和飲食文化等,其目的為增強台灣民眾文化認同,推動兩地交流合作,借此鞏固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合作基地成果,不斷擴大交流群體,尤其是加大對台灣少數民族青少年的交流,以利國家完全統一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近年來大陸對臺政策經常舉辦一系列“反獨促統”、“融合漸統”活動項目,借由一系列反“去中國化”措施,産生“磁吸效應”及“示範效應”,旨在取得台灣少數民族支援及認同,透過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及合作的政治社會化過程,尤其是對台灣少數民族培養其年青世代的國族觀,鼓勵提供誘因吸引其進入少數民族大學進行教育,以作為台灣少數民族青年國族認同的標竿及典範學習。

最後,大陸對臺少數民族政策及工作,係基於落實“以台灣社會為中心”的對臺政策思維。大陸對臺政策強調“一代一線”策略,聚焦台灣青年世代及基層群體,期許其在兩岸關係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及作用,落實“以人為本”、“以社會為中心”的兩岸政策思維。這不僅符合其傳統“統一戰線”理論,也符合“人民群眾路線”,既要“求同存異”更要“求同化異”,取得廣大台灣社會支援群眾基礎。

因此,大陸借由促進兩岸少數民族之交流及合作,進行“中國式少數民族”教育歷史文化交流及合作,借此化解“文化台獨”、“歷史台獨”、“教育台獨”等“漸進台獨”方式,對少數民族國族認同培育之危害;防止“台獨”意識及分離主義阻礙少數民族的中華文化及國族認同發展,促進“中國認同”及“中國人認同”增長萌發。足見,大陸對臺政策及工作在“一代一線”主軸引導下,擴及台灣基層社會中各種階層、族群,尤其針對少數民族年青世代進行中華民族文化及民族主義涵化,透過政治及教育社會化作用,消弭“獨派”所推動一系列“去中國化”措施對中華國族主義影響。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