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探訪河北涉縣太行古梯田:從“藏在深山”到走向世界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申遺保護      2023-06-07 11:49:38

  探訪河北涉縣太行古梯田:從“藏在深山”到走向世界

圖為涉縣旱作石堰梯田景觀。陳虎斌 攝

  中新網邯鄲6月6日電 題:探訪河北涉縣太行古梯田:從“藏在深山”到走向世界

  作者 陳虎斌 李曉偉 王天譯

  芒種時節,萬木蔥蘢,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涉縣旱作石堰梯田正值農忙季。天剛濛濛亮,當地“85後”新農人王虎林就和村民們一起扛著鋤頭、牽著毛驢上了山。

  5月22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義大利羅馬舉行2023年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系統授證儀式,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是中國被新認定的4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之一。

  “我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梯田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授牌,非常激動,家鄉發展迎來了新契機。”王虎林笑言。

  王虎林是涉縣井店鎮王金莊村人,該村屬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核心區。早在13世紀,當地先民便鑿石壘堰、修建梯田、種植穀子等維持生計。經過700多年不斷修建,涉縣梯田總面積達204平方公里,分佈在46個村莊,由大小8萬多塊梯田構成。

  “到訪過涉縣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專家們曾讚嘆,‘這是了不起的人間奇跡’。”涉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賈和田説,700多年來,當地先民用自己的雙手“向山要田,包土成田”,並圍繞“保土保水、蓄水用水”,探索出一套“集雨保墑、輪耕間作、用地養地”的旱作農耕技術,既給當地人提供了穩定生計,也為這個缺土少雨的北方石灰岩山區打造了生態迴圈可持續農業的樣板。

圖為6月6日,王金莊村民在梯田上勞作。 陳虎斌 攝

圖為6月6日,王金莊村民在梯田上勞作。陳虎斌 攝

  經過數百年優化種植和品種選育,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保存77種171個傳統農作物種質資源,2021年9月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2022年5月,該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先天的不足正是我們後發的優勢。”涉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史保明説,近年來,當地制定梯田系統保護管理辦法,完善農耕文化保護利用管理體系,挖掘梯田農産品品牌價值,開發出小米、玉米、大豆等系列産品,還發展電商、旅遊、農産品深加工等産業,助推鄉村振興。

  吃著梯田小米長大的王虎林看到了商機。2015年,他和合夥人一起成立合作社做電商,銷售家鄉的小米、花椒、黑棗等農林産品。2022年以來,小米銷售量已超4萬斤。

  “這裡的小米都是老種子種出來的,煮出來的飯軟糯香甜,所以很受歡迎。”王虎林介紹説,借助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的名氣,小米、花椒等農産品銷售勢頭良好,今年已經有2萬斤小米訂單。

  梯田腳下的涉縣井店鎮劉家村前,湖水碧綠幽深,亭臺倒映,白墻黛瓦,挂著各地車牌的小汽車絡繹不絕。

  “飯菜來啦,豆角燜面、南瓜稠飯……”劉家村村民劉張太穿梭在自家農家院裏上菜。“梯田的名氣越來越大,遊客也越來越多,除了梯田上觀光,還到農家院裏品嘗地道美食,高峰時我們一天收入4000多元。”

  近年來,涉縣圍繞梯田農耕文化,打造太行梯田大峽谷,發展梯田毛驢遊、生態山水遊。當地統計顯示,截至目前,王金莊周邊旅遊從業人員達570人,各類農家樂、民宿等超過80家,每年接待遊客超8萬人次,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萬元以上。(完)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