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2023看中國|科技政策展望——“自立自強、創新驅動”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3-06-08 15:29:48

440639

【華夏經緯網綜合媒體報道】2023年全國兩會3月在北京圓滿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在對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議部分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政府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3b87e950352ac65cc790a79ba150891d91138af4.webp


【《政府工作報告》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創新驅動”】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是展望全年經濟的風向標。

此外,2023年作為貫徹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進程。對於市場主體、産業、企業而言,開局之年的新戰略、新政策、新舉措將作為“源頭”,隱含未來5-10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經濟及行業發展方向。

2023年中國經濟將實現穩中求進之勢。五年來,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緊緊依靠創新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準,不斷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有效應對外部打壓遏制。

五年來,我國取得了豐碩的科技創新成果。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載人航太、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電腦、衛星導航、量子資訊、核電技術、大飛機製造、人工智慧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創新支撐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對於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李克強總理強調,産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並舉。促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著力補強産業鏈薄弱環節。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科技自立自強、創新驅動”把握髮展主動權】

科技創新是中國經濟對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對外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制勝法寶。中國經濟正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階段,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必須由要素投入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跨越。

此外,在日趨複雜嚴峻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環境中,只有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攻克“卡脖子”難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把握住發展的主動權,成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2023年創新驅動戰略三大重點方面:一是創新驅動目標,報告中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圍繞製造業重點産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二是創新驅動主體,報告中指出“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三是創新驅動的兩大發力方向,報告指出“促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

提到創新,很多身處相對傳統行業的企業會認為與自己無關。需理解,戰略性新興産業是創新驅動的新支柱,而傳統製造業是創新驅動戰略的基本盤,二者缺一不可。

【創新驅動:數字化、專精特新已成為企業兩大長期機遇】

數字化已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的發展是由産業數字化支撐,而産業數字化則是由企業數字化轉型得以實現。

報告指出,“加快傳統産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水準”。

這些不僅是數字經濟時代國家實現創新驅動戰略的具體支撐,更是擺在企業面前“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伴隨著未來創新驅動戰略的逐步深化,政策面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援力度仍會不斷加大。

此外,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指出,“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以上行業的數字化則為重中之重。

“專精特新”已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指路明燈”。“專精特新”一詞自2011年時任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首次提出以來,國家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

2022年6月,工信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提出構建包含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個層次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相關政府部門一方面以認定獎勵、資金補貼、資源傾斜等方式直接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另一方面聯合科研院所、金融機構、行業內龍頭企業及專業化服務商共同構建了多元化的企業服務生態,通過研發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精準服務。

對於企業而言,創新發展並不是難以落地的宏大敘事,“專精特新”早已是“指路明燈”。建議企業要盡力、儘早按照“專精特新”的標準去發展。未來,各級政府在財力、人力、物力上會也將投入更多的資源支援“專精特新”。

【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在深化改革工作方面,報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2023年不僅是經濟重啟之年,也是改革深化之年。對於企業而言,改革的重要機遇,便是“新型舉國體制”下,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所涉及的重點行業,以及向著“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

“舉國體制”,顧名思義,是指特殊的資源配置與組織方式,由政府統籌調配全國資源力量,達成相應目標任務。“舉國體制”首次被提出是在2002年《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中,“以新世紀我國在奧運會等重大國際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為目標,堅持和完善舉國體制”。

“新型舉國體制”首次提出則是在2011年《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産學研用相結合的新型舉國體制”,此後“新型舉國體制”便主要用於科技創新方面。

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以二十大報告所指出的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四個面向”為中心,同時結合“十四五規劃”以及政治局集體學習等相關內容,“新型舉國體制”所聚焦的重點方向及行業:

1.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積體電路、基礎軟硬體、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

2. 面向經濟主戰場: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

3.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關鍵元器件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油氣勘探開發等;

4.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新發突發傳染病、生物安全、醫藥和醫療設備等。

2022年至今共有以下5次“新型舉國體制”的官方表述:

1.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指出,“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要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

2. 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佈局,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強化科技戰略諮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3.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佈局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4. 2023年1月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指出,“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力爭儘早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5. 2023年2月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指出,“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力爭儘早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可見“新型舉國體制”的任務便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網、央視新聞、網易新聞)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