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臺積電暗示台灣缺電?民進黨能源政策模糊不定遭質疑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涉台新聞      2023-06-08 15:58:05

臺積電。(圖源:路透社)

臺積電。(圖源:路透社)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台灣到底缺不缺電?民進黨當局説“不缺電”。同樣的問題,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卻是這樣説:“民進黨當局認為電力是夠的,我們只能相信”,臺積電想買綠電,但台灣綠電産能不足,臺積電全買了,其他廠商就買不到。由於民進黨當局定調“不缺電”,臺積電“只能相信”,此番説法立即引起全臺熱議。

台當局説不缺電“我們只能相信”

臺積電日前舉行股東會,用電議題成為股東關注焦點。至於臺積電是否擔心缺電?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妙答:“民進黨當局認為我們(臺積電)是夠的,我們只能相信他(民進黨當局)”,引來現場股東們哄堂大笑。

劉德音強調,臺積電要作為排碳標桿,仍還在努力。臺積電全球廠區都可以全部使用綠電,並非在台灣地區無法做到,而是台灣沒有足夠綠電可以用。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圖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圖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有股東提問臺積電是否會自建電廠,臺積電總裁魏哲家指出,臺積電預估2025年用電量會增加,但不會自己蓋發電廠,而是會持續增加綠電用量。至於會不會缺電?魏哲家回應:“大概不會。”

劉德音補充,即便台灣綠電發展得比較慢,臺積電不會投入電廠,因為臺積電在這塊産業的專業力不足,但臺積電會在綠電業者投入時,就預先買來鼓勵他們投資,同時用更高的價錢購買,就算供應商量很小,臺積電也會協助聯合採購,幫忙再分給供應商拿到綠電。

劉德音重申,外傳臺積買光台灣所有綠電,是不對的。他説,臺積電才用台灣約4%多的綠電,其實量非常少,但台灣綠電僅釋出10%,其他都給臺電使用,導致目前綠電不夠用的現象,但臺積電購買綠電向來都是公開透明。

民進黨能源政策遭島內輿論差評

對於臺積電的缺電無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7日在中常會發表談話時表示,國民黨是當時創建臺積電的政黨,民進黨卻是讓臺積電缺電的政黨,也是讓台灣很多産業缺電的政黨。因此,一定要非常嚴肅地面對台灣能源議題。

朱立倫指出,國民黨2024台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提出非常務實的能源配比,台灣不缺電的基本要求之下,核電還是必要的能源,這態度不能改變。國民黨的能源政策是最務實穩健的,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可能會造成台灣最大的安全破口。

侯友宜受訪表示,劉德音的憂心也是他的憂心,“我們不反對再生能源,但前提是一定要把不缺電擺在最上位”,台灣幾次大停電令人憂心忡忡,尤其備載容量夠不夠,你知我知,完全是不夠的。台灣在乾淨能源的選項,核能絕對是選項之一,要面對事實,不要老是講那些理想而做不到的。他也批評,民進黨推“2025非核家園”,理想看起來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完全沒辦法接受用這樣的方式”。

國民黨民意代表王鴻薇認為,劉德音雖然嘴巴上不敢直接説有缺電問題,但非常婉轉説,民進黨當局説不缺電也只好相信,可以看得出來台積電非常勉強,被逼著不得不採信民進黨當局説法。如果臺積電是完全相信不缺電,相信劉德音也不會有這樣的説法,所以“2025非核家園”把半導體龍頭如臺積電,逼到不得不採信民進黨當局説法,顯然對於缺電問題大有疑問。

國民黨發言人林家興感嘆,臺積電為“護臺神山”,對民進黨能源政策也如此無奈,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對能源政策立場反覆,有如詐騙集團,民進黨儼然成為島內企業最大的絆腳石。

國民黨副發言人呂謦煒指出,劉德音去年就呼籲民進黨當局“要關心5年後電夠不夠用”,但民進黨當局不但無法保證供電穩定,還給臺積電扯後腿。他表示,八大工商團體今年2月拜會蔡英文時,就當面呼籲積極檢討能源政策,將核能列入能源選項,呼籲民進黨積極檢討錯誤的能源政策,不要再膜拜“非核”神主牌。

國民黨民意代表賴士葆也呼籲民進黨當局認錯、取消廢核政策,讓台灣的能源政策步上正軌,畢竟現在綠電只佔8%,蔡英文2025綠電佔20%的政策鐵定跳票。

台灣第二核能發電廠2號機3月14日除役。(圖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台灣第二核能發電廠2號機3月14日除役。(圖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臺積電真的相信台灣不缺電?

臺積電面對缺電“只能相信民進黨當局”,但實際上台灣的電力真的夠嗎?島內學者認為,今、明兩年台灣發生停電事故的風險最高,主因是核電廠將陸續除役、大潭電廠燃氣機組8號機等電廠開發計劃,又無法如預期完工等。

先前深澳火力電廠闖關失敗,加上“核二廠”(台灣第二核能發電廠)機組及協和電廠3、4號機即將陸續除役等,用以填補北部的用電缺口的大潭電廠 7、8、9號燃氣機又銜接不上,“今夏恐面臨巨大考驗”。

在大潭電廠 8號機可供電前的空窗期,少了“核二廠”2號機和大潭電廠 7號機,再加上“核三廠”(台灣第三核能發電廠)2號機例行大修更換,三座相加是260萬千瓦的供電能力,即便8號機緊急上場救援,供電110萬千瓦,仍然短少150萬千瓦,台灣能不缺電?

此外,臺電公司配合民進黨當局的能源政策,高成本的能源生産方式,2021、2022年兩年之間已虧損5460億元新台幣,“2025非核家園”,又減少8%的便宜電力,天然氣、石油及煤炭價格未來都易漲難跌,且供應不穩定,極易受到地緣政治不安的影響,綠電價昂且進度緩慢,臺電公司如何承受高成本電價,島內各界的擔憂,絕對不是無病呻吟。

不只電力供應問題難解,為了應付全球開徵碳稅的趨勢,台灣碳權交易所即將於7月成立,但是碳交易的總量管制、相關規定,還沒有完成制定,碳權訂價、交易,也尚未訂定規則,造成企業界無所適從。目前雖有67.73%的上市櫃公司已開始進行碳盤查,但僅不到10%公司完成,尚有25%完全還沒有進行,57.73%還沒有找到第三方機構來進行碳盤查。

從綠電、核電、電力供應、電價,到碳權交易、碳金融,以及企業界茫茫然,不知如何因應全球碳中和時代的來臨,處處顯示當前能源政策不僅備受質疑,而且不能讓島內企業界及台灣民眾安心。


責任編輯:姚思寒
台灣快評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