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甘肅民勤街門樓建造技藝:是建築藝術,更是一種文化記憶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資訊      2023-06-09 09:12:38

  甘肅民勤街門樓建造技藝:是建築藝術,更是一種文化記憶

圖為蘇武鎮三合村街門樓和門勒。(資料圖) 戴文昌 攝

  中新網蘭州6月8日電 (戴文昌)民勤街門樓是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傳統建築的突出代表和一大特色,見證著民勤移民文化背景和歷史變遷,是建築藝術,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和文化記憶。

  8日,民勤縣文化館副館長石榮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説,民勤街門樓作為一種歷史悠久、廣泛存在的建築形式和文化符號,代表著中國歷史文化的見證和建築藝術的風範,承載著人們生活情感和觀念儀式的表達,在各個時代文化演變過程中,都佔據著十分重要地位。

圖為蘇武鎮三合村統一修建的街門樓。(資料圖) 戴文昌 攝

圖為蘇武鎮三合村統一修建的街門樓。(資料圖) 戴文昌 攝

  民勤取“俗樸風醇,人民勤勞”之意易名,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古為絲路重鎮,歷史文化燦爛悠久,是鑲嵌在古絲綢之路要道上的一顆綠色寶石。

  民勤街門樓是庭院建築的一部分,是每一戶第一道臨街建築,代表著一戶人家的貧富實力、社會地位、家傳和臉面等,有“門第”“門面”“家門”等説法,所以很多家庭,無論貧富,街門樓都要修得漂亮大氣。

  街門樓是對中華傳統建築藝術的傳承和創新,是在繼承傳統建築藝術的式樣和審美元素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文化、經濟、環境等因素而發展形成,是民勤獨具特色的傳統建築,也是西北建築藝術組成部分。

  石榮介紹説,移民是文化最活躍的載體,經過漫長歷史變遷,遷出地深厚的人文傳統卻永久地被承襲下來。據考證,民勤的戶族,大部分來自於山西、陜西、江蘇、浙江等地。民勤縣建築形制從風格來看,基本融合中原和江浙一帶建築文化特色,也因地制宜發生改變,體現北方地域文化特色。這種南北交融的建築風格在街門樓建設中得到了傳承和發展,增添了建築功能的藝術魅力。

圖為傳統街門樓的鬥拱結構。 (資料圖) 陶吉中 攝

圖為傳統街門樓的鬥拱結構。 (資料圖) 陶吉中 攝

  “民勤人世代傳承而時時不忘來路,建街門樓必定要請書法家寫上郡望名稱,鐫刻于門勒,如王家的‘三槐’、楊家的‘清白’、謝家的‘玉樹’、戴家的‘注禮’等。”石榮説,門勒是民勤街門樓必不可少的部分,不管修得豪華簡陋,也不論富貴貧窮,幾乎家家戶戶都不忘製作門勒,就像家風、祖訓一樣世代傳承。

  石榮説,民勤人注重文化建設,厚重大氣、含蓄樸素、精美雅致的街門樓就是最合適的地域文化代表,這不僅是整座院落的形象,還象徵著戶主的身份,並以特有的造型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出西北地區的獨特風貌。

  民勤街門樓在繼承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基礎上,發生了因地制宜的變化,使其逐漸成為民勤傳統建築的突出代表,既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築藝術,更是反映歷史變遷的一種文化現象。(完)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