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湖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考古發現50週年取得系列成果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考古發現      2023-06-10 09:54:51

  中新社湖北大冶6月9日電 (記者 馬芙蓉)“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兩輪考古發掘成果,填補了中國礦冶乃至世界冶金史的空白。”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考古發現50週年系列活動9日在湖北大冶啟動,主持過第二輪考古發掘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陳樹祥受訪時介紹最新研究進展。

  陳樹祥表示,經過對第二輪考古發現的四方塘遺址墓葬群的研究,現已摸清夏商周時期銅綠山墓主人等級、身份以及採冶人群的民族和國屬,先秦時期銅綠山完整的採冶鏈等謎團。

  他透露,下一步考古發掘正在謀劃,希望進一步探尋每個階段的採冶進程、採冶技術傳承、社會經濟管理模式及採礦冶煉對當時社會發展的影響等。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採冶延續時間最長、採冶規模最大、採冶鏈最完整、採冶技術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礦冶遺址,採掘年代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該遺址于1982年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自1973年以來,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歷經兩輪考古發掘,發現了一批採礦、冶煉遺址。尤其是2012年至2017年,考古專家在岩陰山腳下遺址發現35枚古代礦工腳印和四方塘遺址發現258座古墓葬,這是中國首次發現與礦冶遺址直接相關的墓地。

  “兩輪考古發掘均有重大進展。”陳樹祥介紹,第一輪考古發掘,找到中國青銅時代鑄造銅器的銅料來源,目前已知的曾侯乙編鐘、盤龍城商代青銅器等的銅元素,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所出産的銅原料的元素基本一致。第二輪考古發現的墓葬群,則解決了古銅礦遺址長期“見物不見人”的問題,為研究古代礦冶生産的人力分工、技術種類、生産流程等提供了珍貴史料。(完)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