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多家影視公司“掌門人”建言中國電影如何激發“新活力”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資訊      2023-06-11 18:58:04

  中新社上海6月10日電 (王笈)在文化自信與科技創新的推動下,中國電影正煥發出新的活力,日趨多元的電影市場給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空間。如何進一步激發中國電影的“新活力”?6月10日,國內多家影視公司“掌門人”在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電影論壇上“老友相見”,上演了一場精彩的“華山論劍”。

  近幾年,除了大製作項目如《長津湖》,國內影視公司也在致力於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如2021年底上映的滬語電影《愛情神話》以女性視角展現現實生活中的兩性關係,塑造了前衛、現代、獨立的女性形象,獲城市女性白領熱捧;2023年初引發觀劇熱潮的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深受年輕觀眾喜愛;《小妖怪的夏天》中“小豬妖”的“打工人”設定,令許多職場新人倍感親切。

  “最近我們正在籌備把《小妖怪的夏天》搬上大銀幕。”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兒表示,貼近生活、關照人心、引發共鳴的現實題材影視作品,越來越受到中國觀眾的喜愛。

  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觀眾審美的成熟,藝術片在中國也愈發受到追捧,票房屢創新高。據了解,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當代藝術電影展”中的大部分影片都已售罄,足見觀眾對藝術片的接受程度之高。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提出了一個“小願望”——儘快推行“分線發行”,減少影片“影院一日遊”,給更多中小成本影片、探索性影片和藝術片提供機會,提升中國電影觀眾的選擇空間。

  與此同時,王長田也在關注新技術將給電影産業帶來的改變。其一是AI(人工智慧)對電影製作領域的影響:據他估計,AI對動畫電影製作週期的效率提升可能會達到30%;其二是VR(虛擬現實)對電影發行放映的衝擊。“我們看到了一種個人影院的可能性:觀眾購買電影票後,可以選擇去電影院觀影,也可以選擇把影片推送到自己的VR設備上,在家裏觀看電影。”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傅若清指出,電影是技術與藝術的産物,電影技術站在世界技術發展的“肩膀”上成長。今年春節檔熱映的《流浪地球2》就明顯受益於技術的支撐,20多位科學家成為該片的“科學顧問”。“電影如果沒有技術的加持與推動,許多藝術的表達與呈現會顯得空洞、蒼白。中國電影一直都在努力追隨世界電影的技術潮流。”(完)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