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6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亮相,64家分會場,108個國家和地區、2萬名海外專業觀眾應邀參會採購,10多萬種文化創意産業展品、4000多個文化産業投融資項目進行現場展示與交易,海外參展商數量和品質恢復至疫情前最好水準……
這一串閃亮的數字,為我們勾勒出一個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中國文化産業第一展”的形象。跨越十九載的文博會,展會規模、觀眾數量、國際化程度不斷攀升,是展示我國文化建設成就、文化創新成果,推動文化産業發展,同時全面展示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最強舞臺,更是彰顯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平臺。
在這裡,動動手指,就可以為敦煌線稿上色;在這裡,可以現場觀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展現唐三彩燒制工藝,沉浸式體驗壁畫繪製過程;在這裡,一秒穿越中國,一鍵成為畫家……一個展覽縱橫古今,“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遊”等新路徑,讓文化體驗更加豐富多彩,也讓文化産業發展活力更加強勁。
文博會給年輕人帶來更多的參與機會,甚至讓他們直接挑起文化建設的重擔。年輕人投身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新潮、科技的“玩法”給傳統文化注入新鮮血液;他們善於通過數字科技的新賦能、現代文明的新形態、文旅資源的新花樣,讓文博會更具科技范兒,更有國際性,也讓文化表達更貼近年輕人。無怪乎有年輕觀眾評價,逛文博會就像拆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個驚喜是什麼。
以前我們總説,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現在,文化不僅是經濟發展的介質,而且是大大方方成為主角,熠熠生輝站在舞臺的最中間。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大眾的豐衣足食以及幸福安康,而幸福與否,文化是個重要指標。
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期許,不僅包含物質生活、社會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升級文化供給,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要任務。不僅要在文化供給多樣化上下功夫,滿足不同個體、不同群體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在文化供給品質化上下功夫,努力打造高品質、接地氣,能夠陶冶心靈、引領時代的優秀作品,讓人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這兩個層面上,文博會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説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以文會友、博採眾長的文博會,正在交出自己的精彩答卷。(作者:張焱)
來源:光明日報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