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楊澤軍:台灣重啟服貿談判之聲何以再起?

楊澤軍

楊澤軍,安徽省合肥市人。現為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江蘇省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社科院國際所研究員、南京市政府涉台諮詢專家。曾長期受聘為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江蘇省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

楊澤軍(華夏經緯圖)

楊澤軍(華夏經緯資料圖)

  

  近期,台灣島內重啟服貿、貨貿談判之聲再起。台灣民眾黨主席、2024台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柯文哲近率先提出重啟兩岸服貿、貨貿協議談判議題,台灣工商界人士對此反應熱烈,態度積極,力主兩岸重啟談判,紛紛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台灣“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全世界都在洽談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協議,台灣更應該加緊腳步,大陸市場尤其不能放棄。據林反映,兩岸服貿、貨貿復談,業界舉雙手贊成,若能簽成,對台灣經濟將是一大幫助。台灣工業總會也表示,臺工商業很期待服貿、貨貿重啟談判,雖然在目前兩岸氣氛下,要重啟談判確實比較困難,但可從兩岸恢復交流開始。明知重啟困難,卻仍依依不捨,抱持著希望,積極提出。可見,柯文哲、臺工商界對兩岸服貿、貨貿協議的高度重視。那麼,是什麼促使他們對兩岸服貿、貨貿協議唸唸不忘,使得島內重啟服貿談判之聲再起呢?

  其實,這個答案是再清楚不過了。一句話,就是為的台灣經濟發展。

  就柯文哲個人來説,當年曾是反對兩岸簽定服貿、貨貿協議的急先鋒,現今態度大轉變,應該是經過8年台北市市長歷練,深深體會到兩岸服貿、貨貿協議對台灣經濟的重要,尤其是其現今已宣佈參加2024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層次上升、格局擴大,更加明白兩岸簽署服貿、貨貿協議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當然也有助於其佈局兩岸政策,為其參選增分,故而主動提出。

  至於台灣工商界,對於兩岸服貿、貨貿協議一直就是高度重視、積極推動。他們深知,兩岸簽署服貿、貨貿協議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意義,正是有他們的積極支援和努力推動,當時國民黨執政當局才全力推動,通過兩岸不懈努力,在經過多次協商談判之後,終於于2013年6月簽署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應該説,協議對台灣方面非常有利。早在兩岸簽署ECFA後,對於ECFA後續一些議題如服貿、貨貿協議的協商,大陸方面就做出明確表示“將一如既往,繼續本著兩岸一家人的立場,充分體諒、照顧台灣民眾關切的問題,盡可能地照顧台灣中小企業、傳統産業、基層民眾,特別是台灣中南部民眾的實際利益”。

  時任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先生在出席“南京大學兩岸企業領袖講座”開課式致辭中更明確地表示,大陸充分考慮到兩岸經濟規模差異、台灣市場容量和台灣民眾實際感受,在服務市場開放清單上的出價均高於對世貿組織承諾的水準,一次性出價涵蓋的行業類別之多、開放力度之大,在大陸已簽署的類似協議中前所未有;沒有因為雙方均作為WTO成員而要求臺對等開放,盡可能開放市場,照顧台灣業者在大陸投資經營。

  事實也的確如孫亞夫先生所説,兩岸簽署的服貿協議,可説是完全不對等的,大陸對台灣的讓利,遠遠大於臺對大陸的讓利,大陸開放80項,台灣僅64項。大陸對臺80項服務業開放承諾,都是超WTO的待遇,也就是説其他WTO經濟體不能在大陸享有,是台灣特別享有的開放;而台灣對大陸開放的64項中,只有三分之一優於WTO的承諾,三分之一與WTO承諾相同,另外三分之一則是低於WTO的承諾。兩相比較,大陸開放幅度大,明顯讓利於臺,臺對大陸的開放程度則較為有限。當時的臺經濟部門明確表示,兩岸簽署服貿協議,符合台灣方面利益,便於台灣業者早日利用協議下的優惠待遇,提高對大陸經營據點的控制力,擴大經營業務範圍及取得審批上的便利性,以進軍大陸廣闊的市場。正因如此,臺工商界對兩岸服貿協議反應正面,態度積極。

  然而,如此有利於臺經濟發展的兩岸服貿協議,民進黨當局出於政治考慮,為著一黨之私,竟然昧著良心、不顧事實,睜著眼睛説瞎話,對兩岸服貿協議橫加指責、大肆攻擊,為反對而反對,什麼出賣台灣未來、威脅台島安全、掏空台灣經濟、增大台灣對大陸的依賴等,一貫的“涂紅抹黑”,全力加以阻撓,在國民黨方面利用在“立法院”多數席次強行通過協議後,又鼓動學生,挑起了“太陽花學運”,全力對抗,致使兩岸好不容易達成的服貿協議,功敗垂成,至今躺在“立法院”,沒有了下文。

  由於兩岸服貿協議沒有能夠正式施行,對台灣的負面影響巨大。臺《中國時報》刊發評論一針見血地指出,由於沒有“兩岸服貿協議”,台灣具明顯優勢的服務業,如科技服務、金融服務、醫療管理、長照服務等,都無法完整地進入大陸市場,年輕人無法借此到對岸歷練,並在市場擴大下獲取高薪,只能擠在狹小市場內領取高度競爭下的低薪。此外,近年臺經濟不景氣,近日島內多家機構下調台灣經濟成長預期,“保2”岌岌可危。台灣綜合研究院大幅調降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至1.45%,台灣當局貨幣政策主管部門大幅下修經濟成長率預測至1.72%。加之大陸參與制定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已在2022年全面生效,若兩岸服貿、貨貿協議洽簽落實,台商在大陸也可以享受RCEP的關稅及原産地規則等優惠,遺憾的是服貿協議受阻,貨貿協議談判沒有展開,台商也就借不到RCEP的東風。正是這些因素,這才有了今天島內重啟兩岸服貿協議談判的聲音,才使得臺工商界舊話重提,希望重新開啟兩岸服貿、貨貿協議談判,為台灣低迷的經濟解困,為台灣經濟發展注入活水!

  當然,這需要執政的民進黨當局能夠幡然猛醒,實事求是地對待兩岸服貿、貨貿協議談判,從台灣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而不是進行政治操作,僅考慮一黨之私利。從當前的兩岸關係看,從當前民進黨的態度看,尤其是臺“二合一”大選在即的敏感時期,兩岸重啟服貿、貨貿協議談判的幾率恐怕非常小。(楊澤軍: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江蘇省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南京市涉台資詢專家組成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