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六月國際大事件盤點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3-06-30 14:07:53

六月國際大事件盤點

6月3日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債務上限法案

美國總統拜登3日下午簽署一項關於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和預算的法案,結束了近期圍繞美國可能陷入政府債務違約産生的不確定性。這一法案暫緩債務上限生效至2025年年初,並對2024財年和2025財年的開支進行限制,是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第103次調整債務上限。該法案之前在美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先後獲得通過。

這是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財政部大樓。(圖源:新華社)

這是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財政部大樓。(圖源:新華社)

過去數十年,美國政府在經濟衰退時期,習慣於通過不斷推高財政赤字和寬鬆銀根,延緩危機到來;在經濟較好的年份,則熱衷多花錢謀求政績,以便收穫更多選票,而惰于推動著眼長遠的結構性改革。這種追逐短期利益的治理方式,將債務提高到了空前規模,使債務問題淪為擊鼓傳花的政治遊戲。


6月5日 “棱鏡門”十週年:美國“監聽癮”越來越重

2013年10月2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塊反監控的大型標語牌豎立在國會大廈前。(圖源:新華社)

2013年10月2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塊反監控的大型標語牌豎立在國會大廈前。(圖源:新華社)

2013年6月5日,英國《衛報》率先通過美國前防務承包商僱員愛德華·斯諾登的爆料,曝光了代號“棱鏡”的美國秘密監聽項目。其監聽對象不僅包括美國民眾,也包括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政要和百姓。

十年過去了,遭到美國政府通緝的斯諾登如今居住在俄羅斯,已獲得俄國籍。“棱鏡門”事件引發全球對美國大規模監聽活動的強烈譴責,但美國並未悔改,十年來仍不斷曝出各種監聽他國的醜聞,其中不少受害國家還是美國的盟友。這些事件反覆證明,美國為維護自身霸權不擇手段,是不折不扣的“監聽帝國”。


6月6日 阿爾及利亞等五國當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6月6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斯洛維尼亞外長塔尼婭·法永在斯洛維尼亞當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後在記者見面會上講話。(圖源:新華社)

6月6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斯洛維尼亞外長塔尼婭·法永在斯洛維尼亞當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後在記者見面會上講話。(圖源:新華社)

聯合國大會6日選舉阿爾及利亞、蓋亞那、韓國、獅子山、斯洛維尼亞五國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由聯合國大會通過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産生,候選國需獲得聯大總投票數至少三分之二方可當選。新當選的5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將接替阿爾巴尼亞、巴西、加彭、迦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任期從2024年1月1日開始,為期2年。

聯合國安理會共有15個成員,其中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為常任理事國,其餘10個成員為非常任理事國。非常任理事國任期2年,經選舉每年更換5個,不能連選連任。10個非常任理事國席位按地區分配:非洲地區3個;亞太地區、拉美和加勒比地區、西歐和其他地區各2個;東歐地區1個。


6月6日 伊朗駐沙特大使館重新開館

6月6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伊朗副外長比格德利(前)、沙特副外交大臣優素福(中)等出席伊朗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復館儀式。(圖源:新華社)

6月6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伊朗副外長比格德利(前)、沙特副外交大臣優素福(中)等出席伊朗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復館儀式。(圖源:新華社)

伊朗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6日舉行重新開館儀式,伊朗副外長比格德利、沙特副外交大臣優素福等兩國官員出席。比格德利在復館儀式上説:“我們認為今天是伊朗和沙特關係中一個重要日子,兩國合作進入了新時期。”

沙特與伊朗2016年斷交。在中國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兩國代表今年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對話,中沙伊三方簽署併發表聯合聲明,宣佈沙伊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係。4月6日,沙伊雙方簽署聯合聲明,兩國宣佈即日起恢復外交關係。


6月12日 美國尋求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圖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標誌。(圖源:美聯社)

圖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標誌。(圖源:美聯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方面12日表示,美國尋求在今年7月重返該組織。目前美國仍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6.19億美元會費。有消息稱,此前美國國會已通過法案,同意撥款超過5億美元用於償還會費,以爭取重返該組織。如果美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這將是其第三次加入該組織。

近年來,美國在“退群”和“返群”之間反覆橫跳。除了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外,美國自2017年以來還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巴黎協定》、《全球移民協議》、伊核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萬國郵政聯盟、《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世界衛生組織等多個國際組織或協議。


6月12日 北約在歐洲展開歷來最大規模空中軍演

參加由德國空軍主導的“空中衛士2023”演習的北約戰機。(圖源:北約空軍司令部官網)

參加由德國空軍主導的“空中衛士2023”演習的北約戰機。(圖源:北約空軍司令部官網)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12日在德國等地啟動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空中軍事演習,來自20多個國家的約1萬名官兵和250架各型軍機參加,美國是主要參與方。輿論普遍認為,北約軍演“大秀肌肉”,給烏克蘭危機拱火添亂。而作為北約主導國和此次演習主要參與方的美國,則繼續利用北約這個霸權工具挑動陣營對抗。

除了“秀肌肉”,北約擴張的野心和腳步也未停止。除了東擴之外,隨著芬蘭的加入和正在談判的瑞典,北約正在向北擴張。同時,近年來,北約還在不斷強化同亞太國家的關係,意圖將軍事影響力擴散至亞太的野心昭然若揭。


6月14日 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舉辦

這是6月14日拍攝的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開幕式現場。(圖源:新華社)

這是6月14日拍攝的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開幕式現場。(圖源:新華社)

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14日在北京開始舉行。論壇以“平等、合作、發展:《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30週年與全球人權治理”為主題,來自近百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機構在內的國際組織的300余名中外嘉賓與會,共同就完善全球人權治理、推動世界人權事業健康發展交流研討。

今年是《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30週年。這一文件提出“促進和保護所有的人權和基本自由必須按照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國際社會應促進有效的國際合作,實現發展權利,消除發展障礙”等重要原則,被視為全球人權發展史的里程碑文件之一。當前,世界進入了新的動蕩變革期,人權政治化傾向加劇,國際人權事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溫《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意義非凡。


6月19日 卡達與阿聯酋互相重開大使館

這是2018年12月9日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拍攝的第39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舉辦地。(圖源:新華社)

這是2018年12月9日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拍攝的第39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舉辦地。(圖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6月19日,阿聯酋和卡達宣佈,即日起恢復兩國駐對方外交代表機構。兩國發表聲明稱,卡達駐阿布扎比大使館和卡達駐迪拜領事館,以及阿聯酋駐卡達首都多哈的大使館已經恢復運作。

2017年6月,沙特、阿聯酋、巴林和埃及以卡達“支援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佈與卡達斷交,並對其實施制裁和封鎖。2021年1月,沙特、阿聯酋、巴林、埃及四國宣佈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沙特、埃及同年與卡達重新互派大使。阿聯酋2021年恢復與卡達的經貿和人員往來,但阿方表示,兩國全面恢復外交關係仍需時間。自2021年來,卡達與阿聯酋兩國高層互訪日漸頻繁。


6月22日 美國深海潛水器“泰坦”號發生災難性內爆

這是海洋之門勘探公司網站發佈的“泰坦”號深潛器的資料圖片。(圖源:新華社)

這是海洋之門勘探公司網站發佈的“泰坦”號深潛器的資料圖片。(圖源:新華社)

美國海岸警衛隊22日宣佈,此前在考察“泰坦尼克”號郵輪殘骸途中失蹤的美國深海潛水器“泰坦”號在沉船地點附近發生“災難性內爆”,5名乘員全部遇難。這次考察活動由美國海洋之門勘探公司組織。該公司的“泰坦”號深潛器當地時間18日在馬薩諸塞州科德角以東約1450公里的海域下潛,大約1小時45分鐘後失去聯絡。這艘深潛器下潛至“泰坦尼克”號殘骸大約需要2小時。

早在2018年,海洋之門公司深潛器的安全性就曾受到質疑。公司前海洋活動部門主管洛克裏奇表示,他曾“就‘泰坦’號的試驗性、未經驗證的設計提出嚴重關切”。同年,30多名行業專家、海洋學家和探險家發表致海洋之門的公開信,他們對海洋之門無視標準認證流程表示擔憂,並警告“實驗性”方法可能會導致負面結果。


6月23日 瓦格納雇傭兵集團在俄羅斯掀起“兵變風波”

6月24日,在俄羅斯頓河畔羅斯托夫,“瓦格納”組織車隊駛過。(圖源:新華社)

6月24日,在俄羅斯頓河畔羅斯托夫,“瓦格納”組織車隊駛過。(圖源:新華社)

俄羅斯“瓦格納”雇傭兵集團負責人普裏戈任23日在社交平臺上發佈消息稱,“瓦格納”集團一些營地遭襲,並將其歸咎於俄軍事領導層。24日上午,普裏戈任宣佈“瓦格納”集團已控制俄南部城市羅斯托夫的軍事設施。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隨後以“瓦格納”集團涉嫌煽動武裝叛亂為由對普裏戈任刑事立案。俄羅斯總統普京24日下午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將普裏戈任的行為定性為“煽動武裝叛亂”,並表示絕不允許俄羅斯分裂重演。

24日晚,經過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商定,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與普裏戈任進行交談,就“不允許在俄境內發生流血事件”達成協定。普裏戈任同意停止“瓦格納”集團在俄境內行動,並採取舉措緩和緊張局勢。普裏戈任接受了盧卡申科提出的停止“瓦格納”集團武裝人員在俄境內行動的建議,並採取措施緩解緊張局勢。俄方決定撤銷對普裏戈任的刑事立案,“瓦格納”部隊停止行進並轉頭返回野戰營地。


6月25日 俄羅斯更改二戰紀念日名為“反日本軍國主義”

這是1月6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克里姆林宮。(圖源:新華社)

這是1月6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克里姆林宮。(圖源:新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24日簽署一項法案,將9月3日“二戰結束紀念日”改名為“反日本軍國主義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二戰結束紀念日”,作為對日本採取反俄政策的反制措施。這項法案由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防委員會主席卡爾塔波洛夫等人于去年6月提出。法案分別於今年6月20日和21日在國家杜馬和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獲得通過,在普京簽署後正式成為法律。

自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日本追隨美西方譴責並制裁俄羅斯,大力支援烏克蘭,試圖通過渲染外部威脅推動自身軍事鬆綁,換取美西方對其軍事安保戰略支援,並在亞太地區謀求地緣政治私利。俄方對日本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讓日本此前在領土等問題上的對俄外交成果喪失殆盡。俄日關係短期內難以改善。


6月27日 法國警察槍殺17歲少年引發騷亂

法國警察射殺少年事件引發當地民眾怒火,許多年輕人走上街頭抗議,甚至縱火焚燒汽車和建築物。(圖源:法新社)

法國警察射殺少年事件引發當地民眾怒火,許多年輕人走上街頭抗議,甚至縱火焚燒汽車和建築物。(圖源:法新社)

當地時間27日,在法國巴黎郊區楠泰爾,一名警察槍擊一名17歲少年致其死亡。根據社交平臺上公開的現場視頻,這名少年因違反交通規則被警察攔下,之後不遵守警察指示繼續開車,被警察槍擊身亡。警方則表示,涉事少年威脅要碾壓阻攔他的警察,他們當時處於生命危險之中。

事件發生後,楠泰爾市和巴黎其他地區當晚發生多起警察與示威者間的暴力衝突。針對巴黎郊區楠泰爾市騷亂,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民眾冷靜地等待正義到來。他表示,“我們需要平靜,不需要騷亂。騷亂會使局勢更加惡化。”他同時表示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為這個少年的死亡辯護,這件事是不可解釋、不可原諒的。


6月29日 日韓同意重啟貨幣互換協議

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左)與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秋慶鎬。(圖源:歐新社)

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左)與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秋慶鎬。(圖源:歐新社)

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秋慶鎬等兩國政府代表29日在東京進行“財務對話”,就重啟在金融危機時融通外幣的“貨幣互換協議”達成共識,最大交換額度為100億美元,時效為3年。韓聯社稱,這是兩國時隔八年重啟貨幣互換協議。

該機制是在一國陷入金融危機之際,由另一國融通貨幣併為經濟提供支撐。日韓兩國于2001年簽訂協議。共同社稱,2012年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登上韓日爭議島嶼(日稱“竹島”,韓稱“獨島”)等事件發生,日本政府表示反對,該協議在到期後失效,重啟協議一事也因為慰安婦問題等一直處於中斷狀態。


(資料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中新網)


責任編輯:姚思寒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