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挖掘“沙漠經濟” 台商投身西北農業帶動當地民眾增收

華夏經緯網 > 兩岸 > 走近台商      2023-08-02 10:25:53

  據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西方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經常引述高盛集團等國際分析師,或是中國美國商會、中國歐盟商會企業家的話,用各種數據來解讀中國經濟,認為大陸疫後經濟復蘇不如預期。但仍有商業嗅覺敏銳的台商抓住當地政府的優惠政策契機,在西北沙漠培育高經濟價值的菌菇類農産品,不僅自己經商賺錢,也帶動當地民眾就業脫貧,達成雙贏。

  甘肅省武威市位處大陸西北,古浪縣早年長期名列貧困縣。自2011年起,古浪縣開始實施大規模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將生活在祁連山高海拔貧困山區和生態惡化沙區、乾旱區的貧困群眾易地搬遷到黃花灘,政府輔導民眾從事溫室農業、養羊、種植玫瑰等,直到2020年正式宣告脫貧。

  比起經濟富裕的華東、華南,台商為什麼願意到西北的窮鄉僻壤投資?錢建華來自台北萬華,早年從事房地産生意,1999年隨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赴甘肅蘭州考察,投身扶貧公益項目。2019年1月和朋友合夥在古浪縣干城鄉成立正文菌業,用太空包技術生産菌菇。

  報道稱,錢建華善加利用當地政府推出的優惠政策,例如溫室大棚由政府出資興建,他只要支付租金承租即可。當冬天氣溫低,溫室需要取暖時,電費也有補助。正文菌業在當地累計投資約1500萬元人民幣,現承租126個食用菌種植大棚和4座冷庫,每座冷庫佔地均在2000平方米以上。

  報道還説,在銷售策略上,錢建華走反季節路線。像現在大陸南方正值夏天菌菇盛産旺季、價格便宜,他讓工廠休息,等到南方菌菇生産進入尾聲,他再開足馬力生産,以求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並通過協議供貨方式,將産品銷往香港、深圳等南方城市。在種植策略上,錢建華培育目前市場上最夯的品種,例如富含膠原蛋白的黃金耳,還有價格較高的袖珍菇、口感脆嫩的姬菇等。

  錢建華表示,工廠每年生産食用菌包400萬袋,2022年銷售額達800萬元人民幣,可帶動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平均每天需50人,最高峰時可達每天100人以上,為周邊貧困戶帶來每月不低於3000元人民幣的收入。

  除種植菌菇外,最近錢建華的事業版圖擴大,跨足有機肥生産,“因為整個古浪的養羊數量在全大陸數一數二,把羊群的糞便處理成有機肥,再度投入農業生産,形成迴圈經濟,這是大陸現在要扶持的永續生態政策,我正是看中這一點”。(參考消息網)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