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往不同,今年的《白皮書》在正文前專門設置2個特集,分別是“10年以來的變化”和“日本國家防衛戰略”,梳理了自2013年以來日本自衛隊以小步快跑方式不斷突破“專守防衛”的做法。在部隊運用方面,日本初步完成了西南方向防衛體制的調整構建。
陸上作戰方面,日本不僅組建了與那國島沿岸監視部隊,還在奄美大島、宮古島、石垣島分別組建警備部隊並部署地空導彈部隊,配備12式岸艦導彈、03式中程地空導彈和移動式警戒管制雷達等,持續強化對宮古海峽的鉗製作戰能力。
兩棲作戰方面,日本自衛隊組建了首個水陸機動團,拓展掃海隊群作戰職能,改裝運輸艦以強化離島應急投送能力。同時,依託那霸基地,新建預警機部隊和第9航空團,新設西南航空方面隊。
武器裝備方面,除部署美制“愛國者”防空系統外,日本還將宙斯盾艦增至8艘,研製高速滑翔彈和高超音速導彈,引進2架美制“全球鷹”無人機和2架KC-46A空中加油機,將F-35戰鬥機保有量增至33架,P-1預警機增至34架,C-2運輸機增至16架,V-22“魚鷹”傾轉旋翼機增至13架,16式機動戰車增至160輛,作戰潛艇增至22艘,新造4艘新型護衛艦,新建6個應急機動聯隊等。
對外軍事合作方面,日本將防長和外長出席的“2+2”會談機制國增至9個,武器裝備技術出口意向簽約國增至13個,日美共同訓練頻次呈大幅增長,2022年度更是達到108次。
有分析稱,日本總結過去10年軍事力量建設情況,意圖向平穩漸進式防衛戰略告別。未來,日本將在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安保政策文件指導下進行防衛能力建設,防衛戰略調整更加激進、作戰指向更加明顯。
在總結過去10年建設基礎上,《白皮書》稱,日本“正在直面二戰後最嚴峻最複雜的安保環境”。日本將著眼于敵對能力和新作戰樣式,以戰略設想為導向,加強舉國防衛體制,增強威懾能力。《白皮書》使用大量篇幅列舉了周邊鄰國的軍費支出、武器裝備發展和軍事活動情況,主動代入受害者視角,渲染未來可能受到的軍事威脅,藉以説明日本防衛戰略調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聲稱日本未來需應對大規模導彈攻擊,太空、網路和電磁領域的非對稱攻擊以及核威懾等威脅和挑戰。
在此鋪墊下,《白皮書》通過1個特集和幾個章節的篇幅,著重闡述了防衛戰略的調整佈局,包括“構建符合日本利益的軍事力量格局”“與盟友和友好國家聯手提升戰略威懾能力”“以自衛隊為主體打贏來犯之敵”等三大防衛目標,和“增強自衛隊作戰能力”“強化日美軍事同盟”“加強與友好國家間的軍事合作”等實現防衛目標的三大途徑,以及增強防衛力量的諸多領域。此外,還對構建強有力的防衛産業、鞏固防衛技術基礎、推動武器裝備和技術出口等進行了闡述。
《白皮書》認為,當前是二戰後日本防衛政策的重大轉捩點。新的防衛戰略對日本中長期防衛力量建設進行了設計和規劃。2023年被《白皮書》定位為所謂“根本性增強防衛力量”的“元年”。圍繞日本新版防衛戰略,《白皮書》在防衛體制、預算、能力和途徑等維度進行了詳細闡述。
在防衛體制上,《白皮書》強調,日本未來將採取一體化聯合運用體制,提升聯合作戰效能,實現從平時到戰時的無縫銜接跨領域作戰;將對現有力量結構進行調整,以便快速構建可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的常設聯合司令部。同時,未來將進一步擴充自衛隊,陸上自衛隊將新增包括岸艦導彈部隊、防空電子戰部隊在內的9支部隊,海上自衛隊新增3支部隊,航空自衛隊新增包括太空作戰部隊在內的3支部隊。
在預算規模上,日本自2023年度起5年的防衛預算總額達43萬億日元(約合3016億美元)。具體而言,就是在未來防衛力量核心領域,大幅增加“防區外防衛能力”“無人裝備防衛能力”等相關預算,同時擴充彈藥儲備,加快投資主要防衛設施的作戰持續性建設(修建重要地下司令部、增強軍營抗打擊性能等)。
在能力指向上,聚焦3個作戰場景,提升多個領域能力。首要場景是從遠端阻止對手,增強能夠摧毀他國疆域內導彈基地的“防區外防衛能力”和反制大規模來襲導彈的“聯合防空反導能力”。在威懾被打破場景下,日本需要提升“無人裝備防衛能力”,針對太空與網路等領域的“跨域作戰能力”和以應對資訊戰為主要任務的“指揮控制與情報獲取能力”,確保非對稱優勢。在交戰相持場景下,自衛隊需提升“機動部署與國民保護能力”,儘快充實彈藥與燃料,確保能夠持續作戰。
在實現途徑上,《白皮書》再次確認日美安保體制是日本安全保障的基礎。未來將推進日美在太空、網路和電磁等領域的協同作戰,深化在防空、反水面作戰、反潛作戰、水雷戰、兩棲作戰、空降作戰、情報蒐集、警戒監視、偵察和目標截獲、裝備和設施防護、後方支援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兩軍互補性和融合度。此外,該文件還以日本受到攻擊為設想,進一步明確美日各自職責和任務,通過共同推演、訓練等方式,提升協同能力。
有分析指出,日本擔憂中國在202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100週年時武力解決台灣問題。2023年版《防衛白皮書》聲稱,2022年1700多架次中國軍機進入台灣周邊,台海形勢緊迫,“中國軍隊在謀求狀況既成事實化的同時,也企圖提升實戰能力”,並稱“海峽的軍事平衡向有利於中國大陸的方向傾斜”。
事實上,日本與台灣當局之間軍事勾連動作不斷,不僅舉行聯合兵棋推演,還在西南諸島規劃建設避難所防備“台海危機”,日本大有加速為軍事介入台海事務做“充分準備”之勢。
一是研發遠端導彈。2023年版的《防衛白皮書》中,增加了7個重點領域的防衛支出,分別為防區外防衛能力、聯合防空反導能力、無人裝備防衛能力、跨領域作戰能力、指揮控制與情報能力、機動部署與保護國民能力以及“持續性與強韌性”。而所謂“防區外防衛能力”實際上就是研發遠端導彈,妄圖介入台海事務。日本方面認為,這一能力可使日本自衛隊在不受攻擊的情況下應對敵方部隊。
二是升級網路攻擊能力。日本已將網路攻擊視為“武力攻擊的預演”。其認為,一旦台海發生戰事,中國的網路攻擊絕不僅僅會針對台灣,日本的政府機構、重點軍事目標,以及重要基礎設施等,都將成為被“癱瘓”的對象。日本將參照美國和多數北約國家的做法,根據受損毀的程度進行評估,並視情決定以何種方式進行還擊。
三是進一步推動民間企業參與軍事裝備研發。吸取烏克蘭危機的教訓,日本防衛省近期將逐一與經濟産業省列出的約100家高新科技企業進行商談,將民間企業所擁有的太空、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向短期內實現裝備化或中長期軍事研發方面轉化。日本防衛省決定大幅提升軍工企業利潤,促使民間企業助推軍事産業發展。
日本2023年版《防衛白皮書》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肆意抹黑中方正常的國防發展建設和海空軍事活動,刻意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製造地區局勢緊張。對此,中方已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言,台灣是中國領土,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兩岸之間所謂的“軍事平衡”完全是個偽命題。日本在台灣問題上對中國人民負有嚴重歷史罪責,尤應謹言慎行,反躬自省。
來源:中國軍網、光明日報、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