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評論:什麼“盾”能保台海和平?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台灣快評      2023-08-12 09:25:09

  中新社北京8月11日電 題:什麼“盾”能保台海和平?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日受訪,親口駁斥了所謂“硅盾”説。局內人的清醒,令台灣輿論震動。臺積電不想當“肉盾”、也當不了“護臺神山”。顯而易見,和平穩定的台海局勢是台灣繁榮發展、民眾安居樂業的必要條件。談論“保臺”時應思考的是,構建什麼樣的“盾”才能保台海和平。

  一段時間以來的兩岸關係走勢,已讓越來越多人真實有感地體會到“台獨”挑釁屢屢將台海推向兵兇戰危境地,是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脅,恐將台灣推向火坑。外部勢力的介入更不是為台灣撐“保護傘”,而是企圖打造與大陸對抗的“軍械庫”、馬前卒,逼迫台灣全民皆兵當炮灰。“摧毀臺積電”言論、“毀滅台灣計劃”的險惡與絕情更令台灣民眾錯愕、警醒。

   “台獨”是絕路,台灣同胞的前途與命運,更不可能維繫在外人手中。歷史早已給出啟示,海峽兩岸是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當今兩岸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聯結緊密,維護台海和平是兩岸的共同責任,也是共同利益所在。看清這一點,構建維護台海和平之盾的“配方”並不難覓。

  首先,需要“一根針”。認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就什麼事都可以商量著一起辦。界定兩岸關係根本性質的“九二共識”,就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兩岸雙方曾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建立互信,共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今這仍是重啟兩岸官方往來與合作的唯一密鑰。

  其次,完善“兩條鏈”。大陸改革開放40多年,內需市場龐大。兩岸經貿關係不斷深化,兩岸産業鏈供應鏈已深度互嵌與契合,“脫鉤斷鏈”違背經濟規律,對台灣産業發展有百害無一利。進一步完善與強化兩岸産業鏈供應鏈,將為兩岸經濟注入強勁發展動能,提高抵禦風險能力,也是台海和平的重要保障。台灣工商團體近日亦提出,當前世界大環境下,大陸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能、是台灣對外投資的首要地區和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唯有確保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才能維繫台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第三,拓寬“一座橋”。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根脈和心靈歸屬,是任何人為阻撓都分不開、割不斷的。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兩岸融合是大勢所趨,也符合發展規律。暢通兩岸往來渠道,為兩岸同胞交流合作搭建的橋梁越寬,越能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同胞心靈契合的加速,凝聚起團結的力量,成為維繫台海和平穩定的溫情紐帶。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兩岸共同構築這樣的“盾”,共同抵禦“台獨”分裂勢力和外來干涉勢力的利用與破壞,台海和平穩定才能真正得到保障。真正關心台灣同胞命運與福祉的有識之士應相向而行,才能共建兩岸同胞安寧生活的和平家園。(完)


文章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徐亞旻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