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風來2023】大陸這項反傾銷措施,為何引發島內一片憂聲?

【兩岸風來2023】大陸這項反傾銷措施,為何引發島內一片憂聲?
歷時7個多月的調查,大陸近日初步裁定對原産于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稅,引發兩岸廣泛關注。島內一片憂聲認為,這表明大陸逐漸不再讓利台灣,是“變相取消紅利”,但更多兩岸學者肯定大陸此舉“合情合理”。

一個正當的貿易措拖

  據了解,此次反傾銷調查起因于多家大陸企業的自發申請。大陸業者去年發現台灣業界出口到大陸的聚碳酸酯的價格竟比在島內賣得還便宜!有嫌疑通過價格戰打擊大陸同業,企圖壟斷市場,使大陸産業受到實質損害。

  去年10月8日,商務部收到大陸相關業者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按照《反傾銷條例》規定,2022年11月30日商務部發佈第35號公告,對原産于台灣地區的聚碳酸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歷時7個多月的調查,商務部于2023年8月14日發佈初裁公告,認定原産于台灣地區的聚碳酸酯存在傾銷,決定對上述産品採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以保護大陸企業利益不再進一步被損害。國台辦發言人指出鳳蓮指出,這是一起正常的反傾銷調查案件,主管部門將本著公平公正原則,嚴格依據法律法規,開展進一步調查,作出最終裁定。

  大陸反傾銷立案調查的最終判決預估將於11月30日出爐:如果認定傾銷不成立,會將保證金交還廠商;如果立案成立,則不會交還保證金。當然如若大陸最終裁定成立,台灣廠商可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構提出申訴。

石化為何高發反傾銷?

  大陸的反傾銷措施並非第一次。查閱相關數據,兩岸加入WTO後,大陸對台灣立案的反傾銷調查已超過十件,品項範圍涵蓋石化、紡織及鋼鐵等産業,但其中尤以石化類為大宗。截至2022年10月底,台灣仍有1項塑橡膠及其製品、5項化學品被大陸課徵反傾銷稅,稅率從3.8%到56.1%不等。這6項産品中,4項課稅期間已超過10年,最長已持續15年。此次聚碳酸酯反傾銷立案調查,距離上一次正丁醇反傾銷的新案調查(2017年12月),間隔5年。

  有台灣媒體實事求是地指出,台灣石化産業之所以一再成為大陸反傾銷調查對象,是因為出口高度集中于大陸,且採低價競爭策略搶佔市場,很容易引發當地業者的反感。面對台灣聚碳酸酯行業的違法行徑,大陸採取反傾銷措施,完全合理合法。

  其實,多年來兩岸經貿一直處於一種不公平的狀態。大陸對台灣産品敞開大門,但台灣卻一直限制大陸的2400多項産品進口台灣。正是因為大陸給進口的台灣産品提供了不少便利,使得多年來台灣在兩岸經貿中獲得鉅額貿易順差。大陸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一直大力支援兩岸經貿往來和合作,但這並不意味著對兩岸經貿出現的一些不良問題視而不見

臺媒解讀“敏感時點”

  大陸對台灣聚碳酸酯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引起島內媒體的高度關注。臺“中華經濟研究院”學者顏慧欣認為,儘管時間點有些敏感,恰逢賴清德“過境”美國,但按照調查期程來看,大陸做法都在相關規範裏,“這個品項是ECFA早期收穫清單産品,恐必須注意其他項目會不會也成為對臺經濟壓力。”

  台灣《聯合報》15日則分析稱,大陸選在此時宣佈對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一如今年4月蔡英文過境美國後,宣佈對台灣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兩次宣佈的時機點都相當巧合,即便是貿易糾紛,仍與當前的兩岸關係有關”。從4月大陸商務部對台灣的農産品、五礦化工産品、紡織品等2000多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到這次的聚碳酸酯反傾銷措施,前者針對的是“全面探查兩岸貿易的不公平”,後者則顯示“大陸逐漸不再讓利台灣”。

  另有台灣評論指出,陸方這次課徵的反傾銷稅,波及台灣近400億台幣出口,且大陸對臺2455項商品限制進口歧視調查,最晚在明年1月12日,也就是“台灣大選”前一天結束調查,雙重警告意味濃厚。

“巨大挑戰的前兆”

  臺媒認為,大陸現在跟台灣“公事公辦”,與這些年的兩岸關係緊張息息相關。對不少大陸民眾來説,考慮到當前兩岸關係氛圍,若大陸一味對臺讓利,內部也會涌現不滿聲浪。未來如果兩岸關係出現轉寰,雙方能夠坐下來談,凡事好辦;如果兩岸關係依舊敵意螺旋,大陸恐繼續端出反制措施,不排除收回早收紅利,那對台灣産業界將形成巨大壓力!

  台灣中時新聞網15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是台灣經濟即將面對巨大挑戰的前兆。在全球數一數二的巨大經濟體旁,台灣原可利用位置優勢,充分利用此腹地從事生産和銷售,産生顯著的經濟利得,但蔡當局卻困于意識形態,刻意排除這種機會,無法簽署完整的貿易協定;但卻又想“白吃午餐”,巴著陸方“讓利”下的架構協議“早收清單”不放,當然讓陸方忍無可忍而有所動作。單向零關稅就是不公平待遇,不管政治如何演變,單向優惠措施顯然難以持久。

  評論認為,若兩岸間存在包含“貨貿”和“服貿”的完整自由貿易協定,上述的憂慮根本不會存在;更可透過統合談判,長期維持目前的生活方式。但若囿于意識形態,堅拒兩岸統合,則台灣繼續付出巨大經濟代價只是個起點,絕不會是結束。【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