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8月21日電 題:打造鄉村美産業興百姓富新圖景——山西臨汾鄉村振興實踐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飛航
壯麗山水入畫卷,鄉村振興譜新篇。位於呂梁山南端的山西省臨汾市近年來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思路,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持續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出一幅鄉村美、産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特色産業蓬勃發展
八月的吉縣,果木葳蕤。站在西嶺村高處,俯瞰千畝蘋果示範園,數萬株蘋果樹茁壯成長。果農們穿梭其中,加固搭建防雹網桿子、安裝農用滴灌增壓泵……各項果園管護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眼下正是果農們在果園精心管理的繁忙時節。“我家中有20畝果園,一共580棵樹,每年産蘋果7萬斤上下,毛收入19萬元左右。”西嶺村果農呂小莉説。
在西嶺村千畝蘋果示範園,蘋果樹茁壯成長。新華社記者王飛航 攝
吉縣地處呂梁山南端,適宜的緯度和海拔使得蘋果成為優質的資源稟賦和特色産業。得益於蘋果産業,呂小莉一家不僅成功脫了貧,還依靠果樹種植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來,西嶺村圍繞産業振興,重點打好特色優勢牌,不斷延伸産業鏈條,實現蘋果産業由政府引導到市場主導、産業鏈由單維發展到多元融合、果農由單憑經驗到依靠科技三個轉換升級,銜接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讓村民的小康生活多了幾分底氣。
西嶺村的變化是臨汾市近年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的一個縮影。推進鄉村振興,産業振興是基礎。臨汾市因地制宜加快推進沿黃梨果、沿汾蔬菜、沿太岳中藥材為主的“三大板塊”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産業,推動産業做大做強,有效帶動脫貧地區優勢産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富裕富足。
探索鄉村振興“美麗路徑”
安澤縣府城鎮飛嶺村是戰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故里,這裡依山傍水,風景優美,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也是省級首批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2019年以來,飛嶺村為提高鄉村遊品位,在景區範圍內打造景觀花海,構建“理想田園生活”綜合體。而以荀子為原型設計的卡通形象——荀子IP,更是隨處可見,形成了飛嶺村的“吸睛點”。與此同時,飛嶺村融合沁河風光與飛嶺村鄉土風情打造的“蒹葭鄉居”高端民宿,成為生態休閒旅遊的網紅打卡地。
遊客在飛嶺村文化廣場漫步。新華社記者王飛航 攝
飛嶺村還註冊成立了安澤縣飛龍老莊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從農戶手裏租回來7座閒置四合小院,請國際知名設計師改造成了7個主題空間、37間別致客房,並取名蒹葭鄉居。
村民張振艮是蒹葭鄉居7號院的主人,過去因妻子患病,家庭經濟非常困難,如今張振艮自己在村裏種植大棚,搞起了採摘,女兒則在7號院民宿做保潔工作,去年全家毛收入超過6萬元。
好風景變出好“錢景”。臨汾市一個又一個鄉村經歷美麗蛻變,休閒觀光、宜居民宿、康養度假等快速發展,為鄉村旅遊探索出一條“美麗路徑”,更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黨建引領全面振興
夏日時節,走進鄉寧縣昌寧鎮龍鼻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映入眼簾:紫色薰衣草花海唯美浪漫,民俗小院盡展黃土高原文化底蘊……“以前龍鼻村産業單一村民收入低,村集體經濟多年為零;而且鄰里矛盾多,是有名的陳情村;現在不一樣了,村子整潔乾淨,村裏有産業,村民日子越過越好了。”73歲的村民閆煥生説。
龍鼻村的薰衣草花海吸引遊客前來度假休閒。新華社記者王飛航 攝
龍鼻村的變化,來自村黨支部一班人窮則思變,千方百計發展集體經濟。2014年,在外經商的白金峰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龍鼻村確立了“黨建立村、産業強村、德孝治村、文旅興村”的發展思路,開發復墾閒置土地600畝,採用“支部+公司+農戶”運營模式,建設100畝高標準矮化密植蘋果示範基地、150畝中藥材基地、300畝有機蔬菜、50畝觀光采摘園,公司利潤60%用於擴大再生産,40%用於村集體和農戶分配,形成共建共用新格局。
2022年,龍鼻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0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超1.2萬元。村集體經濟的壯大也讓龍鼻村順利推進街巷綠化,建起了休閒文化廣場、日間照料中心、圖書室。隨著村容村貌和生産生活的改善,龍鼻村也成了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
集體經濟活力足,鄉村振興步伐穩。目前,臨汾市農村已實現垃圾治理、污水處理、戶廁改造、日間照料中心、公共浴室“五個全覆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一幅幅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