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互惠準入協定》,是日本向其他國家發起的一項雙邊軍事協議,旨在為日本與簽署協定國之間的聯合軍事行動和後勤合作提供便利。協定以約定條款替代法律程式,規定了兩國軍事人員互訪至對方國家後的地位、待遇,簡化了部隊進入對方國家所涉及的管轄權問題,如軍人出入境、武器攜帶、人員管轄和自衛權利等問題,還包括土地使用及環境污染後的賠償問題,以及與駐軍有關的雇傭和勞務關係等等。8月13日,日澳《互惠準入協定》正式生效。這意味著澳大利亞武裝力量可據此協定訪日、駐日,日本自衛隊也可據此協定前往澳大利亞境內執行任務。
《互惠準入協定》這種軍事協議並非日本首創,其源於日美此前簽署的《駐日美軍地位協定》。不過,這份協定只是針對駐日美軍的單向協定,並不意味著日本自衛隊能夠進入美國境內執行任務。
日本之所以執著與他國簽署《互惠準入協定》,主要是想繞開外國軍隊進入日本及自衛隊赴海外執行任務時面臨的國內法律缺失和煩瑣手續制約等問題。此前,根據日本自衛隊《緊急事態法》等法律,日本雖允許向海外派遣自衛隊,但僅限于聯合國維和行動、人道主義救援和響應美國協同需求等特殊情況,且需要一事一議並徵得日本國會批准。此外,圍繞派出多少人員、是否攜帶武器、何種情況下能夠動用武器等問題還需接受日本國會質詢。而通過簽署《互惠準入協定》,日本可規避簽署國軍隊及武器進入日本境內的法律問題,併為自衛隊赴簽署國執行軍事任務提供“繞法而行”的便利,同時明確自衛隊在簽署國境內執行軍事任務期間的地位、待遇和保障問題。
實際上,《互惠準入協定》只是日本海外軍事部署的一個側面。日本防衛省2023年版《防衛白皮書》強調,為與相關國家強化防衛合作,日本將進一步完善《互惠準入協定》《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防衛裝備品和技術轉移協定》等。
目前,日本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國簽署《防衛裝備品和技術轉移協定》,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等國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建立了“2+2”會談機制。
當前,日本政府正千方百計突破和平憲法的約束。《互惠準入協定》等雙邊協定和機制,正如白蟻蝕骨般對日本和平憲法進行破壞,使和平憲法的約束功能逐漸名存實亡。每一份《互惠準入協定》的簽署,意味著日本不僅獲得一份簡化的雙邊機制和一個軍事夥伴國,還意味著日本自衛隊多了一個執行海外軍事任務目的地。這對於急於擺脫戰後秩序限制、謀求海外軍事部署的日本而言,無疑是重要的。
近年來,美國在所謂“大國競爭”戰略引導下,不斷組建“小圈子”打壓他國。在此背景下,日本通過《互惠準入協定》等機制,在美國劃定的框架內拉攏多國介入亞太地區安全事務,企圖將該地區熱點議題國際化,並鼓動多國為日本站臺。
隨著協定簽署國逐漸增多,日本今後可常態拉攏諸多簽署國入境日本進行聯合演訓,也可根據情況頻繁派遣自衛隊“出海”參與訓練。這將提高日本國內外對海外軍事部署、“軍事正常化”等問題的耐受度,為今後推動修憲議題、實現政治和軍事層面所謂“國家正常化”作輿論鋪墊。
據日媒報道,岸田政府將與印太地區相關國家聯合搭建情報網路,以便快速感知和共用網路攻擊徵兆和方式等資訊。日本計劃將包括自身在內的美澳等網路防禦“先進國”與印太地區其他國家網路防禦系統連接起來,構建區域網路作戰預警體系,擴大網路感知空間和監視範圍。
據報道,日本外務省已在2024年度預算概算要求中列入在海外加強網路防禦的經費。其中,印太地區被視為重點區域,日本將通過政府開發援助,對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提供該領域軟硬體支援。除直接提供相關設備外,日本還將通過舉辦聯合演習、給予定向資金扶持等方式,向相關國家傳授經驗。
據悉,日本已將網路空間視為繼陸、海、空和太空之後的“第五戰場”,認為當前針對各國政府機構、電力基礎設施等目標的網路攻擊手段複雜多樣,相關案例層出不窮,網路防禦和反制已成為各國面臨的重要課題。日本將深化與擁有共同外交和安全訴求的所謂“友好國家”的合作,以印太地區國家為主,在網路領域實現合作突破。
此前,日本已加入北約卓越網路防禦中心,自2021年開始常態參與北約“鎖盾”系列網路安全演習。該演習雖冠名網路防禦演練,但參演成員分為紅、藍兩隊進行對抗,相互之間進行網路攻擊和防禦課目演練,模擬的攻擊對象既包括軍事部門,也包括基礎設施、公共和私營部門。今年4月,日本第3次參加該演習,除防衛省機構和各自衛隊網路相關部隊外,內閣網路安全中心、總務省、警察廳以及重要基礎設施運營商等均派員參加。
此次日本出資出力在印太地區打造所謂網路防禦預警情報網,目的是通過基礎設施援助、人才培養培訓等方式,將美國、日本等針對網路作戰的標準、設備和設計,推廣到東南亞國家和太平洋島國,將其納入美日等網路作戰體系,甚至打上排他性標簽。
目前,日本已開始在日美澳印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中推動建立網路防禦“共同原則”,並以此為基準推廣構建印太地區情報網路,打造符合日本意圖的情報預警體系。同時,日本計劃在2024年後引入“主動網路防禦”機制,將網路防禦擴展為包括監視預警、防禦和反制為一體的網路作戰,目前正在著手相關立法工作。
實際上,“主動網路防禦”並非新概念,日本在去年底新修訂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安保政策文件明確指出,自衛隊將加速構建“主動網路防禦”機制。所謂“主動網路防禦”,指日本有關部門常態化巡邏網路空間,提前發現可疑威脅,依據相關許可權採取癱瘓攻擊源數據等反制措施。這與日本當前雖口頭稱堅持“專守防衛”戰略,卻轉頭成體系發展所謂“反擊能力”的思路一致,其本身已超越防禦範疇,是“先發制人”作戰思路在網路空間的延續和體現。近年來,日本自衛隊採取多種措施,為構建“主動網路防禦”機制提供基礎條件。
在政策設計上,新修訂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安保政策文件,明確強調自衛隊要強化網路防護能力建設,構建與美歐同等以上水準的網路安全能力等,並將網路作戰能力列入未來10年自衛隊七大支柱能力之一,予以重點發展。今年7月1日,日本防衛省在大臣官房新設負責應對網路攻擊的參事官一職,在整備計劃局新設“網路整備課”,健全力量和指揮機制。
在人才培養上,日本防衛省計劃在2023年度將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陸上自衛隊通信學校改編為“陸自系統通信和網路學校”,並增設“網路教育係”,以加強網路防衛專業人才培養和網路安全技術開發。同時,防衛省還計劃于2024年前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機制,可直接錄用具備網路領域專業知識和相關經驗的民間人才,以快速形成作戰能力。
在技術支撐上,日本今年6月發佈的《防衛技術指針2023》強調,日本防衛省將重點發展網路空間防禦能力,聚焦網路攻防技術、未知攻擊檢測應對技術、自動阻斷和應對網路殺傷鏈技術等。7月,日本在防衛裝備廳新設用於強化裝備供應商網路安全對策的“裝備保全管理課”,對相關軍工企業進行針對性扶持。
綜合來看,日本不斷翻新網路作戰力量“出海”花樣,以“先進帶後進”方式延伸觸角、編織網路作戰預警情報網的同時,以所謂“主動網路防禦”為幌子,不斷發展網路空間“先發制人”作戰能力。這種做法將對全球網路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值得關注和警惕。
來源: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中國軍視網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