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世界第四!印度“月船3號”月球探測器著陸月球表面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寰球熱點      2023-08-24 22:57:18

64e733348e9f0906d15335b5_1024

圖片來源:網路

【華夏經緯網綜合媒體報道】新德里消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當地時間23日宣佈,“月船3號”月球探測器已著陸月球表面。時隔4年再“出征”,印度此次成功挑戰受控落月,成為繼美國、蘇聯及中國之後第四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與此同時,印度還是世界首個在月球南極附近實現受控軟著陸的國家。

  8月23日,在印度班加羅爾,一處大螢幕播放印度月球探測器相關直播畫面。

[印度“月船3號”是怎麼來的?]

據公開資料,印度曾于2008年10月成功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並獲得大量圖像與探測數據。但原計劃運作兩年的“月船1號”在2009年8月失聯。

“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在2019年7月22日發射升空,但在同年9月7日其著陸器嘗試在月球表面軟著陸時失聯。

今年7月14日,“月船3號”月球探測器在薩迪什·達萬航太中心發射升空,其攜帶的著陸器“維克拉姆”重約1500千克,包括一輛26千克重的探月車。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也在全程關注“月船3號”的登陸情況

[印度“月船3號”探測器在月球南極實現軟著陸 莫迪連線觀看]

當地時間23日18時04分,印度“月船3號”探測器在月球南極實現軟著陸,這意味著印度成為第四個實現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同時也是首個在月球南極附近實現受控軟著陸的國家。

消息公佈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和歐洲航太局向印度發去賀電。據印媒報道,印度各界高度關注此次任務,總理莫迪在南非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期間特意抽空觀看了全程直播,並第一時間發表電視講話,稱“太空已無法限制印度,人類探索的腳步會繼續向前,不會止步于月球”。有分析認為,除了為太空探索帶來科學價值,“月船3號”還承載著莫迪的“太空雄心”。一些國際媒體評論稱,隨著印度成功完成此次探月任務,一場新的探月競賽正在展開。很多國家都躍躍欲試,希望在月球相關計劃中取得突破。

[終於成功 計劃進行14天科學活動]

“印度現在登上了月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23日宣佈此次探月任務成功時説道。據法新社報道,莫迪在視頻連線中笑容滿面,揮舞著印度國旗。他還在社交平臺X(原推特)上發文稱,“這是印度航太事業中歷史性的一天。祝賀‘月船3號’探月任務取得非凡成功。”

據印媒報道,“月船3號”今年7月14日在印度安得拉邦的薩迪什·達萬航太中心,由LVM3-M4型登月火箭發射升空。“月船3號”造價超過7000萬美元,攜帶著陸器“維克拉姆”及月球車。該探測器的名稱來自古印度梵語詞彙中“月船”一詞,著陸器“維克拉姆”也是一個梵語詞彙,意為“勇氣”。“月船3號”發射後,曾出現軌道偏離的技術故障,經多次變軌後,終於在8月5日成功進入月球軌道。

據負責此次探月任務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透露,“月船3號”進入月球軌道後,穩定發回月球表面的圖像。月球車攜帶有科學儀器,計劃在月球表面進行為期14天的科學活動,以確定月球表面的礦物成分。

  8月23日,在印度班加羅爾,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工作人員慶祝印度月球探測器在月球南極成功著陸。

[印度奔月之旅,歷經波折]

2008年,印度成功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繞月運作,獲得了大量圖像和探測數據,但原計劃運作兩年的“月船1號”,于2009年8月失聯。

2019年7月,ISRO發射“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同年9月6日,著陸器和漫遊車嘗試進行月球軟著陸,卻在距離月球表面約1.3英里(約2092米)時偏離計劃路線,並與地面控制人員失去聯繫。

前ISRO科學家米爾斯瓦米·安納杜萊稱,那是因為“制動系統在最後一刻出現故障”。

此次,預算不到7500萬美元的“月船3號”接棒,再度嘗試在月球南極附近著陸。

據ISRO介紹,他們改進了著陸器軟著陸序列,配備4個推進器發動機,還安裝了更堅固的支腿和更大的太陽能電池板,並將攜帶更多燃料。

索馬納特稱,他們仔細研究了“月船2號”著陸器墜毀的數據和著陸地點的大量高解析度圖像,並進行模擬演習,來修復其中的故障。

“我們知道那裏有多少巨石和隕石坑,我們擴大了著陸範圍,以便提升成功著陸的可能性。”索馬納特説道。

[莫迪:“月船3號”譜寫印度太空冒險新篇章]

除了為太空探索帶來科學價值,“月船3號”還承載著印度總理莫迪的“太空雄心”。

莫迪曾稱,“‘月船3號’譜寫了印度太空冒險的新篇章。它展翅高飛,承載著每一個印度人的夢想和抱負。”

2020年,莫迪政府開始鼓勵私人航太發射及衛星業務投資,“月船3號”被視為該系列政策執行以來的首次重大任務。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莫迪政府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將印度在全球私人航太發射市場的份額,從2020年的2%提高五倍。

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印度太空初創公司數量增加了一倍多。2022年底,印度更是發射了該國首枚私人製造火箭。

此外,印度還積極參與國際合作。2023年7月,印度與美國簽署《阿耳忒彌斯協議》。雄心勃勃的阿耳忒彌斯計劃的目標之一,是讓人類歷史上第一批宇航員登陸火星,並最終登陸其他行星。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網、光明網、環球時報、荊楚網)


責任編輯:侯哲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國際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