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靈魂擺渡人”劉德文:兩岸血脈相連 都是一家人

華夏經緯網 > 兩岸 > 台胞人物      2023-08-30 09:12:47

8月24日,劉德文(左)接受半島全媒體記者專訪。

  文/圖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劉玉凡 劉文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曉雯

  簡樸的衣著,永遠護在胸前的紅背包,他在二十年間一次次帶著去臺老兵的骨灰回到大陸,送他們回家和親人“團圓”……56歲的劉德文是台灣省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裏里長,他被很多網友稱為“靈魂擺渡人”,同時也是公益項目“抖音尋人”的志願者。日前正是在劉德文的幫助下,東營廣饒籍去臺老兵燕銘功離世37年後魂歸故里,他的家人眼含熱淚,向這位“靈魂擺渡人”致謝。

  8月24日,劉德文結束此次山東之行,在青島膠東國際機場乘機返台之前,接受了半島全媒體記者的專訪,“我會堅持做下去的。我能夠活到80歲,我就做到80歲。只要老兵的家屬找到我,我一定會完成他們的心願。”

  >>>面對老兵

  我就像他們的親兒子一樣

  記者:很多網友好奇,“里長”是份什麼工作?

  劉德文:在台灣省,里長是沒有報酬的。相對來説大家比較信賴里長,里長接觸的服務項目也挺多,如果里民遇到什麼困難和問題,都會去找里長。里長算是一個職務,也是里民的代表,比較受人尊重。

  記者:此次山東之行,你主要去了哪?做了什麼?

  劉德文:這一趟送燕老(燕銘功)回來以後,我開始去“走親”。我之前送過五位東營廣饒籍去臺老兵回家,所以這幾天我一一地去拜訪他們的兒孫,算是“走親”了。因為他們的家人就是我的親人,所以只要我到這邊來,就會去拜訪他們一下,等於是回家了。

  記者:這幾天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瞬間?

  劉德文:開始,我沒有一一通知他們,但是他們看到《半島都市報》的報道之後,就問“大哥,你到廣饒來了?”我回答“是啊”。他們説“你怎麼不給我們打個電話,我們去接你”。後來,有一位老兵的後代,很快幫我安排了離他家最近的住宿地,後面幾天我去哪,他就開車帶著我、陪著我。

  記者:幾天前,燕銘功的女兒燕澤榮看到父親骨灰,能感覺到她內心非常激動,表達了深深的感謝,你能回憶一下當時的場景嗎?

  劉德文:在她口中,我就像燕老的親兒子,她當時直接跟女兒講,“那個里長啊,真是個親兒子”。燕老的女兒看到我,情緒真是蠻激動的,我們剛到村裏面,她直接跪下來迎接,説“爸爸真的回家了”。其實,在我們送燕老回家的前兩天,她的情緒一直很激動,晚上都睡不著。當時看到那種場景,我自己也很感動,她一直期待的父親終於回家了,這是完成了燕老的遺願,也是她一生的心願。

  記者:這次帶燕銘功回家,與之前兩百多次帶老兵回家相比,感覺有什麼不同?

  劉德文:之前很多是(老兵)第三代來接的,第二代來接的不多,因為年齡都在七八十歲了,一般是孫子孫女來接。看到有老兵的子女來接,我很感動。他們從小都在盼望能看見自己的父親回家,所以有兒女在世的,我都安排最早去送,就是要圓他們這一生的心願。

  >>>面對網友

  “靈魂擺渡人”是認同肯定

  記者:有網友稱你是“靈魂擺渡人”,你怎麼理解這個詞語?

  劉德文:謝謝網友給我的這個稱呼,這是對我的認同和肯定。我把他們(老兵)當作是活生生、有生命的長者,然後把他們帶回來。骨灰壇為什麼要包著紅色布巾?因為回家就是一樁喜事。很多人説(我把老兵骨灰壇)背在後面會比較輕鬆,我卻要背在前面,因為這是一種尊重。

  記者:我注意到一個細節,你在參加安葬老兵之後,會在墳墓前説一些話,這是為什麼?

  劉德文:我背每位長者回家,都要先從在台灣的墳墓背到我家裏,在背這些長者回老家的時候,我一定會跟他們講,我們要搭哪架航班、坐客車大巴這些。上飛機後,我都會説要跟緊我,我們要回家鄉了。比如説那天到達膠東國際機場,我會先把長者請出來,告知山東省到了,讓他們知道要到家鄉了。

  記者:你帶了那麼多老兵回到家鄉,怎麼看待生存和死亡?

  劉德文:之前沒接觸到這些老兵的時候,我對生死還有一些忌諱,小時候不敢看到棺木。當我接觸到這些老兵以後,就慢慢覺得人是要活在當下。人的一生之中,能夠把握、做一些好事,那就儘量去做。我當里長的時候,很多去臺老兵還健在,有時候剛與某位老兵聊完天,突然有人通知我,那位老兵已經病故了。剛剛還在聊天,就差了五分鐘而已,因為老兵突發心梗,就這樣走了。

  我跟老兵接觸以後,覺得我們來這個社會是暫住的。我們的人生就是舞臺,有的角色要過得平淡,有的角色要為生活去努力打拼,但是我覺得屬於我的角色,就是要過得充實。在幫助老兵回家的時候,我心裏獲得的價值感,是用金錢買不來的。所以我一直身體力行去教育兒女,讓他們知道物質享受是短暫的,做好事、做善事才是真的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能得到這麼多網友的肯定和認同,受到大家的尊重,幫助老兵魂歸故里,我是非常開心快樂的。

  >>>面對妻子

  對家庭很抱歉,更感謝理解

  記者:你的妻子和孩子,怎麼看待你帶老兵回家這件事?

  劉德文:剛開始我愛人並不理解。因為我之前在銀行工作,為了老兵的事情把工作辭掉,影響到了家庭收入。那時候孩子們還小,兒子一歲、女兒六歲,家庭成員真的需要我那一份工作來養活。辭掉工作給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每天為了生活而奔波。我想到這個,心裏就真的對家庭很抱歉。

  2005年,我要先到青島接著去萊陽,當時就帶著愛人來了。到達流亭機場之後,我們就開始找住的地方。走了將近五公里,我前面背著長者的骨灰壇,右手提著行李箱,她在後面跟著我。找到酒店住下後,第二天我們乘坐大巴去萊陽。

  在村口,我們看到了老兵的弟弟,一位九十歲的大叔。我們到了之後,那位大叔就跪下了,連續跪了三次。隔天我們將老兵下葬,之後大叔陪我們到村外坐客車,他拉著我的手哭、不讓離開。大叔説,“第一跪是感謝你,第二跪是接我哥哥,第三跪是因為你圓了我和父母的心願,你是我們家幾代人的恩人”。我告訴大叔還會來看他,我愛人被感動得一直哭。

  我們上了客車之後,我愛人説“你繼續帶老兵回家,小孩子我來養”。她也親身感受到了,我做這些事是非常有意義的。

  記者:獲得了愛人的理解,她是否也參與到尋找老兵的活動?

  劉德文:老兵不是群聚在一個縣市,而是在各個縣市都有,那我都會去找。有一些還在亂葬崗,2015年,我在亂葬崗尋找老兵骨灰的時候,摔斷了兩根肋骨,在醫院住了七天。我老婆説那次非常危險,因為當時醫生説我很幸運,斷了的兩根肋骨從脾臟旁插過,如果直接插入脾臟就沒命了。從那次之後,只要我到亂葬崗去尋找老兵骨灰,我愛人都會請假陪著去。特別是在天氣熱的時候,早上七點多去尋找墓地就會熱得出大汗,有的時候甚至會中暑,真的很不舒服,但是旁邊有愛人在看著,相對比較安全。

  >>>面對子女

  通過身體力行灌輸敬老教育

  記者:孩子怎麼看待你做的事情?

  劉德文:就像我兒子講的,“從來沒有跟爸爸打過籃球”。兒子只知道説,“當需要爸爸的時候,爸爸都在大陸,都在背爺爺們回家”,但是他從來沒有怨過。他常常跟我講的是,“爸爸,我們學校、我們老師,都非常認同你做這件事”。甚至老師會讓我兒子放學後留一個小時,幫他輔導功課。可能就是因為我做的這件事受到了認同,他們也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分擔我的經濟壓力。

  記者:有沒有考慮過,哪一天你的年紀大了,背不動了怎麼辦?

  劉德文:有的,因為我在2015年摔斷過兩根肋骨,當時我兒子上初中一年級,我就跟他説,“爸爸要去重慶,帶兩位爺爺回家,你陪著爸爸過去好不好”,兒子説“好”。所以2015年,我就帶著兒子背著兩位老兵回家。後來兒子説,“爸爸,我長大以後,也願意幫你做這件事,帶爺爺們回家。”我的行動也是在教育他,尊重這些長者,還有“敬老尊賢”的含義。

  記者:換句話説,你年紀大了後,孩子會“接班”?

  劉德文:會的。兒子跟我講,“爸爸等你年紀大了,如果有爺爺要回家,我也會去。”

  記者:孩子也面臨著各種壓力,要工作、要組建家庭,後續是不是有很多挑戰?

  劉德文:兒子越來越大了,對於他會不會去做這件事,我自己也有觀察。在他讀高中三年級的時候,就去服務老兵。那些老兵不是住在我們社區的老兵,他是到養老院去幫著打掃環境,開始我也不知道這件事,後來是我們社區的一位老兵告訴我,“里長,你兒子去那裏打掃環境,去做志願者”。不是我讓他去做的,而是他自願去做的,我能感受到兒女已經長大了,知道怎樣去尊重長者了。

  “他們聊起父母就會沉默,因為想家了”

  記者:你能介紹一下,去臺老兵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劉德文:我沒有當里長的時候,我就去給他們打掃衛生。我們社區比較特殊,部分是有家庭的老兵,大部分是沒家庭的老兵,共有3800多位。

  我當里長的時候,社區的健在老兵還有1800多位,下班之後我經常去和他們聊天。他們聊起家鄉的時候很開心快樂,但是他們聊起父母就會沉默,因為想家了。2003年的時候,有一位老兵來拜託我,説他死了之後要回家,要葬在父母的墳跟前。就這樣,我開始送去臺老兵回家,這一晃就二十年了。

  特別是到了春節和清明節,老兵們的思家情緒最強烈。在清明節,他們會朝向自己的家鄉,遙祭自己的父母親。甚至到了半夜,他們還在朝著家鄉的方向遠望,我看到有好幾位老兵在哭,就是想家了。

  我對這些長輩説,他們有什麼需要里長幫忙的儘管説,里長就是他們的兒子,我會盡力幫他們完成。社區裏的這些老兵,如果病故了,我都會親自去送他們最後一程。

  “拍下近七千墓碑,亂葬崗葬了兩千多”

  記者:燕銘功的墓碑上寫著山東廣饒,去臺老兵都是這麼寫的嗎?

  劉德文:這些年來,我在尋找過程中,都會用手機拍照記錄下來,現在的數據將近有七千位。因為墓碑上習慣刻有籍貫,所以老兵的籍貫往往也會刻在墓碑上。

  記者:近七千位老兵墳墓照片,您是如何記錄的?

  劉德文:我買了五個硬碟來存儲。我走到哪也拍到哪,過程確實很辛苦,但是能幫助兩岸親人團聚,心裏很快樂。有時候遇到墓碑倒了的,我們也會給扶起來。因為他們沒有兒女,亂葬崗也沒有人去上墳掃墓,我看到之後心裏也很酸。

  記者:你送過將近三百位老兵回家,哪一位讓您印象最深刻?

  劉德文:2018年,我找到一位山東聊城籍老兵。之前找了一年多,一直找不到,後來發現他可能在亂葬崗,這裡葬了兩千多位老兵。當時,老兵的孫子到了台灣,我就帶他去現場搜尋。老兵的孫子也是想圓他爸爸的心願,他爸爸交代他一定把爺爺找回來。現場找了半天以後,他對我説,“里長,太辛苦了,不要找了,我爺爺註定要留在台灣了”。

  我跟他説,“我都沒有放棄,你怎麼就放棄了。這一年多來,我從來沒有説辛苦,我就是要圓你們一句承諾,完成你爸爸的心願。”後來老兵的孫子返回山東,我繼續搜尋。我記得是在當年3月29日找到了,把這個消息傳給老兵家人之後,我聽到他們哭了。完成取骨之後,我在4月3日把老兵帶回了家鄉。

  “每次都帶大饅頭回去,老兵激動落淚”

  記者:您背在胸前的背包,用了好多年了吧?

  劉德文:我這個背包,帶了將近兩百位老兵回家。有一位四川籍老兵,他的大孫子已經80歲了、小孫子已經71歲了。家裏人去台灣找不到老兵,後來找到我,我幫忙找了一年半,找過48個公墓、亂葬崗和21家寺廟等,最後在一家寺廟裏找到了,今年四月份我把他帶回四川老家。

  記者:這些年你送過多少山東籍老兵回家?

  劉德文:二十年來,我送了52位山東籍老兵回到家鄉。

  記者:山東籍老兵平時也説山東方言嗎?

  劉德文:以前在流亭機場旁邊有家酒店,就是做那個大饅頭的,我只要到山東來,我都會去那裏買幾個大饅頭帶回去,送給我們社區山東籍的老兵。有個高密籍老兵,我給他饅頭的時候,他哭了。我能感受他那種思鄉的情緒,激動得掉眼淚。

  山東有十幾個地級市,我都去過了,來青島大多數是送萊陽、煙臺、高密、日照、膠州籍老兵。預計今年九月份,我會帶一位壽光籍老兵回來。8月20日,這位老兵的後代專程到廣饒看我。2021年,我們就找到了這位老兵,他的具體程式還在申請中,希望能在中秋節送他回來,讓他早點跟最親的土地在一起。

  “都是一家人,尋親路上找到自家根源”

  記者:之前你提到兩岸同文同種,似乎對文化傳承非常有感觸?

  劉德文:我一直在強調我是一個中國人。中華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身為華夏子孫,我們有義務去傳承。兩岸是同文同種、血脈相連的,沒有分彼此,我們都是一家人。我也是在尋親過程中,找到了我自己的根源。

  之前我以為,先輩是從福建漳州前往台灣。2017年,我送一位老兵回江蘇沛縣的時候,我才找到了我的根源,正是江蘇沛縣。當時,他們在村口貼著“感恩台灣劉德文里長”,本家鄉友看到我的名字,就問名字中間那個“德”字的含義,我説那個是我的輩分。

  我在台灣家裏的宗祠,看到上面就寫有彭城,也就是現在的徐州。徐州有個鄉友就約我去他家,拿出族譜給我看,我就看到爸爸姓名中間那個字的輩分也在上面。這樣才知道,原來我的根源就在江蘇沛縣。鄉友還送我一本族譜,我回到台灣就跟爸爸説了。爸爸聽完好高興,看到那本族譜更是非常親。

  血緣是沒辦法切斷的,所以我總説血脈相連。

  記者:你對未來有什麼打算?

  劉德文:我會堅持做下去的。我身體非常好,經常早起去鍛鍊。我能夠活到80歲,我就做到80歲。只要老兵的家屬找到我,我一定會完成他們的心願。

  ■延伸

  國台辦:生動詮釋了兩岸同胞都是一家人

劉德文經常要在亂葬崗尋找老兵墳墓。(受訪者提供)

劉德文和兒子(左)一起送老兵回家。(受訪者提供)

  今年3月29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新聞發佈會上對劉德文的義舉善行做出高度評價:“劉德文先生是台灣高雄市一名普通民眾,20年來他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為幫助眾多大陸去臺老兵完成落葉歸根的願望,2003年以來,劉德文先生不辭辛勞、奔走兩岸,足跡遍佈大陸20多個省,先後帶著200多位老兵的骨灰回故鄉安葬。他做這些事,生動詮釋了兩岸同胞不分省籍、不分地域,都是一家人。正是這樣的親情義舉,撫慰了老兵的離亂之痛,讓他們如願魂歸故里。我們向劉德文先生表示敬意和感謝,也願意積極支援他的善舉,幫助更多過世的去臺老兵實現遺願。”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