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時政微觀察丨服務開放 共用成果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3-09-05 08:08:54

“中國願同各國各方一道,以服務開放推動包容發展,以服務合作促進聯動融通,以服務創新培育發展動能,以服務共用創造美好未來,攜手推動世界經濟走上持續復蘇軌道。”

9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向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發表視頻致辭,向世界宣示中國促進服務經濟開放共用、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發展的擔當和主張。

作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展會,2023年服貿會有2400多家企業線下參展。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500多家,59個國家和24個國際組織設展辦會,總數比上屆多12個,整體國際化率超過20%。

在國際局勢動蕩加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當下,服貿會為何有如此大的磁場,能讓眾多企業紛至遝來?

從習近平主席在服貿會上宣佈的中國深化服務領域高水準開放的一系列重要舉措,可以找到答案——

2019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兩次向服貿會致賀信、三次在服貿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的中國主張一以貫之。

在今年的致辭中,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將堅持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以高品質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各國開放合作提供新機遇。

服貿會這一平臺讓各國在開放合作中共用發展新機遇,攜手共促世界經濟復蘇與增長,充分體現了將“全球服務 互惠共用”作為永久口號的深遠意義。

△2023年服貿會首鋼園區

近年來,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加速創新,加快了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到2030年,數字技術將促使全球貿易增速每年提升1.8到2個百分點。

在致辭中,習近平主席深刻把握世界經濟發展形勢,深刻分析了全球服務貿易和服務業合作發展的新趨勢:“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進程不斷加快,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恢復全球經濟活力、增強世界經濟發展韌性注入了強大動力。”

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是近幾年服貿會的突出特色。今年服貿會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的引領作用。

△在2023年服貿會首鋼園教育服務專題展區,小朋友在體驗智慧硬體編程作品。

服貿會數字人民幣潮流集市引入了老字號、文化旅遊、惠農産品、直播購物等眾多消費體驗場景。在遊戲互動區,集市為觀眾設計了多款趣味互動小遊戲。觀眾可與設計精美的畫廊拍照合影,將照片上傳並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個性化定制瓶裝飲用水。這些都大大增強了數字人民幣支付的互動性和體驗性。

2022年,我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額達到2.51萬億元,同比增長7.8%,居全球第五位,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2023年服貿會國家會議中心綜合展區展出的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

與AI虛擬人一起聊天作畫、生成自己的AI數字分身、呼喚AI助理寫一份年中總結……火遍全球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正在重塑各行各業,服務貿易領域也不例外。

今年服貿會期間,AIGC(生成式人工智慧)催生出的新場景、新應用集中亮相。

國際創新企業展區吸引了來自韓國、以色列、丹麥、法國、日本等國家創新企業參與,涉及領域包括數字技術、機器人、物聯網、人工智慧、雲服務、大數據、網路安全、儲能、智慧製造、工程材料、積體電路等,將加速促成國際技術項目成果轉化,助力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2023年服貿會國家體育館展區展出的“綠色雙碳智慧驛站”

在視頻致辭中,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支援服務業在綠色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服務貿易與現代服務業、高端製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釋放更多創新活力。”

在服貿會環境服務專題展中,一批新産品、新工藝、新技術的亮相,展現中國推進綠色和低碳轉型的成果——

我國首顆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中國首款L4級自動駕駛貨運車;融入大量硬科技的“綠色雙碳智慧驛站”......

服貿會特設了“雙碳賦能·煥發創新動力”主題展區,推出多場以綠色低碳為主題的高峰論壇,展商帶來了綠色服務、綠色技術、綠色商業模式的前沿成果和務實行動,服貿會可謂“綠意盎然”。

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戰略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對此深有感觸:“中國積極推動服務貿易在數字化和綠色化方面的雙向融合,為企業帶來諸多利好。”

△2023年6月16日,來自近20個國家的40余名駐華使節、商協會、跨國公司負責人走進北京自貿試驗區高端産業片區亦莊組團,感受北京高端産業前沿活力。

服貿會不僅是企業展示“硬實力”的平臺,同時也匯聚著全球服務貿易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應用,向世界展示數字技術如何改變生活。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所説——

“我們將共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建設強大國內市場,主動擴大優質服務進口,鼓勵擴大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以中國大市場機遇為世界提供新的發展動力,以高品質發展為全球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服務,增強世界人民的獲得感。”

監製丨耿志民

製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執筆丨欒熙彥

視覺丨江雨航

(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