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獲得美國政府批准後,日本最多可從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採購50枚JASSM-ER導彈,具體型號為AGM-158B/B-2。合同包括抗干擾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訓練彈、備件、維護支援、人員培訓等一系列設備和服務,總價值1.04億美元。
JASSM-ER導彈是美軍新一代遠端空對地巡航導彈,全長4.27米,翼展2.4米,射程約1000公里,是美軍JASSM導彈的改進增程版本。該導彈採用隱形設計,可有效規避雷達偵測,攜帶破片式戰鬥部,能夠穿透鋼筋混凝土結構防禦工事,並配有數據鏈,可在飛行過程中重新定位目標,具有較強的突防能力和較高打擊精度。
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戰鬥機以F-15J、F-2和F-35A為主,其中,F-15J戰鬥機作戰半徑為2000公里、F-2和F-35A戰鬥機作戰半徑約為1000公里。以上戰鬥機挂裝JASSM-ER導彈後,打擊距離將大幅增加。
近日,日本航空自衛隊F-35A戰鬥機飛赴澳大利亞進行短期部署,日本自衛隊為其配屬1架波音KC-767加油機,意在演練特殊背景下進行空中油料補給,未來配合美軍實現全球快速部署。日本訂購的F-35B戰鬥機具備短距起飛垂直降落能力,該機交付後或將適配上述導彈,並搭載于出雲級準航母,以提升日本海上自衛隊遠端打擊能力。
此外,JASSM-ER導彈還能與戰略轟炸機搭配使用。2021年,美國使用B-2隱形轟炸機挂載該導彈進行打擊試驗。不排除日本效倣美國,採取“隱形轟炸機+隱形巡航導彈”的組合方式。外媒稱,目前,日本正考慮改裝其現役13架C-2運輸機,通過引進美國“Athlon”托盤式武器系統,使其具備發射遠端巡航導彈的能力,作為戰略轟炸機使用。
根據設想,改裝後的C-2運輸機最多可攜帶36枚導彈,執行對軍事基地和導彈發射場等高價值目標的縱深打擊任務。如此一來,日本圖謀的不僅是所謂防區外打擊能力,而是野心更大的全球打擊能力。此次日本採購遠端巡航導彈,凸顯以防禦為主的日本航空自衛隊越來越具攻擊性,甚至在構建“全球快速打擊能力”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近年來,日本不斷加速進攻能力發展計劃的落實。2020年,日本炒作發展“對敵基地攻擊能力”,謀求所謂防區外打擊武器,向美國申請採購JASSM-ER導彈。2022年12月,日本修訂《國家安保戰略》等3份安保文件,將獲取防區外打擊能力作為未來5年的主要任務之一,並計劃為此投入5萬億日元(約合344億美元)。其中,採購和研發遠端巡航導彈是計劃中的重點事項。除採購JASSM-ER導彈外,日本還採取多項舉措發展遠端打擊能力。
首先,日本在2023年防衛預算中劃撥2113億日元,用於採購400枚美國“戰斧”多用途巡航導彈。“戰斧”多用途巡航導彈射程超過1000公里,可在陸地、水面艦艇和潛艇上部署,並對多種類型目標形成遠端打擊能力。
其次,日本加快推進國産導彈升級改造,計劃在2023年將12式岸基反艦導彈射程提升至900公里,未來進一步提升至1500公里,同時擴展海基、空基發射型號,使其可以攻擊地面和水上目標。
再次,日本防衛省瞄準獲取所謂“用於防禦偏遠島嶼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目標,同步推進高超音速滑翔彈(HVGP)和高超音速巡航導彈(HCM)等研發項目。美國為日本發展進攻能力“開綠燈”,加快對日本的再次武裝,對日政策的底線正逐漸消退。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聲稱,此次向日本出售JASSM-ER導彈,目的是提高日本“應對當前和未來威脅的能力”,改善亞太地區主要盟友的安全環境。分析認為,美國突破慣例,向日本出口遠端“大殺器”,根本意圖是增強日本協同美國作戰的基礎軍事能力,為美國在亞太地區謀取戰略利益做準備。
此前,美國一貫在對日軍售上態度謹慎,保留出售“戰斧”、JASSM-ER等進攻性武器。近年來,美國不斷轉變態度,向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在內的多個盟友出售巡航導彈等進攻性武器,以此拉攏盟友,意在將這些國家作為炒作“大國競爭”推行“印太戰略”的“馬前卒”,並以此減輕自身軍事壓力。JASSM-ER導彈交付使用後,日本很有可能被美國拖入戰爭泥潭。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原計劃建造的兩艘彈道導彈防禦艦的設計方案近期出現明顯調整,由原本類似兩棲艦艇轉變為類似多用途巡洋艦,該艦很可能將成為“日本歷史上最貴的水面作戰艦艇”。
報道稱,早在2017年,日本曾計劃部署兩座用於彈道導彈防禦的陸基“宙斯盾”系統,但由於預算制約、技術難題和民眾反對,該計劃于2020年被叫停。隨著陸基“宙斯盾”項目被叫停,日本決定開發專門的彈道導彈防禦艦。
其最初選定的設計方案,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基於“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提出的彈道導彈防禦艦設計方案相似。這是因為,兩棲船塢運輸艦寬大的艦體,可容納大量導彈和大型雷達,同時具備較強的續航能力和指揮通信能力,改裝後適用於執行彈道導彈防禦任務。簡而言之,它就像一個裝載“宙斯盾”系統和大量導彈的海上浮動平臺。
最新公佈的概念圖顯示,日本彈道導彈防禦艦的新設計方案與之前的設計相比,出現較大變化。從外形上看,它更像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的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只不過擁有更大的艦體和噸位。
日本防衛省稱,這兩艘採用新設計方案的彈道導彈防禦艦,長約190米,寬約24米,標準排水量由此前的2萬噸減至1.2萬噸,達到巡洋艦級別,服役時間分別是2027年和2028年,單艦造價預計為3950億日元(約合27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改變彈道導彈防禦艦的設計方案,反映出其近年來更加關注艦艇數量和單艦作戰能力。這意味著,彈道導彈防禦艦將不再是海上浮動平臺,而是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的進階版,用途更廣泛。其將裝備128單元垂直髮射裝置,能夠發射“標準-3 BlockIIA”反導攔截彈和“標準-6”多用途艦空導彈,未來還可能搭載“戰斧”巡航導彈。兩艘彈道導彈防禦艦服役後,日本海上自衛隊配備“宙斯盾”系統的艦艇數量將相應增加。
當前,日本政府不斷推動防衛政策的調整並增加防衛預算,一方面意在發展“轉守為攻”的進攻力量,另一方面也是迎合美國,積極配合美國戰略部署。日本甘於為美式霸權火中取栗,將地區轉變為地緣爭奪的角鬥場,最終只會損人害己。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央視軍事、中國國防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