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9月13日電(記者 梁婷)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3日消息,該省隨州廣水市夏家灣遺址考古發掘,新發現石家河文化和西周、戰國至秦朝時期遺存。其中,西周時期銅器冶鑄遺存、戰國晚期至秦朝時期墓葬的發現,對深化研究隨棗走廊地區文化演進具重要促進作用。
夏家灣遺址位於廣水市蔡河鎮柏樹巷村,遺址坐落于隨棗走廊東部、大別山西南麓的一處河谷盆地中,面積約3000平方米。今年2月至7月,為配合隨信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隨州市博物館、廣水市博物館等對夏家灣遺址進行勘探發掘,發掘面積400平方米。
夏家灣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李曉楊介紹,經發掘整理研究,發現石家河文化和西周、戰國至秦朝時期的墓葬、灰溝、灰坑、墻基、燒麵等遺跡。燒麵遺跡、燒土塊廢棄層、鑄銅坩堝殘片、銅小件等組成的證據鏈,揭示本土銅器的冶鑄情況。
其中,發掘的石家河文化早期遺存,發現灰坑、墻基槽等遺跡,出土紅陶杯、刻槽盆、擂缽、寬扁形鼎足、磨光黑陶杯柄、藍紋罐、缸等日常生活陶器和石斧、鑿、錛、鏃、陶紡輪等生産用具。對研究其文化譜係、分佈特點和傳播過程,探討南北方文化交流融合具有促進作用。
7月30日,湖北隨州廣水市夏家灣遺址考古發掘的石家河文化早期遺存。李曉楊 攝
發掘的西周時期遺存,多見灰溝、灰坑和燒麵遺跡,出土大量鬲、豆、罐、甗、盆等陶器殘片和鹿角、豬頜骨、牛牙等動物牙齒或骨骼,以及箭鏃等銅器,還發現坩堝殘片、銅矛和銅飾件等冶煉遺物。共同揭示該遺址冶煉鑄銅的功能性質,對隨棗走廊金道錫行、周王室與南方諸國的關係、曾(隨)國與周邊諸國的關係研究有重要意義。
7月30日,湖北隨州廣水市夏家灣遺址考古發掘的戰國晚期至秦朝時期墓葬隨葬品。李曉楊 攝
此外,戰國晚期至秦朝時期墓葬為該地區同類型墓葬的首次發現,為秦滅楚、秦文化擴張的路徑提供了新材料,對研究中華文明進程等有重要價值。(完)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