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廣西桂北儺面具:一塊木雕刻出來的“神相”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申遺保護      2023-09-14 19:45:37

  中新社桂林9月14日電 題:廣西桂北儺面具:一塊木雕刻出來的“神相”

  作者 唐蔚晴 歐惠蘭 李偉

  “古代傳説中的雷公是一個尖嘴猴臉形象的神話人物,於是我在製作儺面具時將雷公做出尖嘴鳥臉的形象,用烏褐色代表莊嚴作為雷公儺面具整體的鋪色,金黃色代表吉祥去裝飾官帽和鼻子,紅色代表威嚴作為耳朵、眉毛。”桂北儺面具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唐江峰近日在“桂林秀峰非遺傳承體驗站”向記者描述三面雷公儺面具。

  廣西桂林市曾是中國儺文化非常繁榮的地方,宋朝時期桂林製作的儺面具更是名震京城。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在《老學庵筆記》卷一提到:“政和中大儺,下桂府進面具,比進到,稱‘一副’,初訝其少,乃是以八百枚為一副,老少妍陋無一相似者,乃大驚。至今桂府作此者,皆致富,天下及外夷皆不能及。”

  桂北“三十六神”儺面具取材於民間傳説和歷史故事36個人物,有盤古、令公李靖、魯班、武婆、開路神君等人物,依據各司神職、地位、功力、性格以及人們對他們的褒貶而傳,按各神態歸類,面色的主基調分別以紅,白,金三層代表威武莊嚴,仁慈和藹與兇相。面形上用獠牙代表自然界中的獸神,變異的臉部輪廓代表神話人物,誇張的五官變形分辨職業及人物特有的性情等,即所謂“老小妍陋,無一相似”。

9月6日,桂北儺面具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唐江峰在雕刻儺面具。歐惠蘭 攝

  唐江峰生長在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紹水鎮一個木匠家庭,祖輩以木匠手藝為主,傢具和花鳥雕刻等民間手工藝作品都會做。他從小也跟著長輩接觸到儺面具的製作技藝,長大後唐江峰一直在各地從事木雕行業工作,常年的沉澱也讓他積累了一手精湛的木雕手藝,2011年他選擇回到家鄉廣西桂林市創業。

  “我希望具有桂北地區傳統民間文化的儺面具能被整理出來。”唐江峰感慨道。2014中國(廣州)民間工藝博覽會暨第三屆廣東民間工藝博覽會上,唐江峰帶著自己的木雕作品參展,而博覽會上展出的京劇臉譜給唐江峰很大的啟發,“因為我懂面具,因此想到我們桂林也有儺面具。”於是唐江峰便開始動手整理製作桂北儺面具。

  2015年起,唐江峰花費3年多時間多次往返家鄉全州縣,向民間老藝人、“師公們”請教,運氣好時還能看到他們用過的儺面具。經過大量拍照、搜尋資料等,唐江峰才將取材於民間傳説和歷史故事36個人物的桂北儺面具雕刻完工,並將這些儺面具取名為桂北“三十六神”儺面具。

  2018年3月24日,陜西省西安市舉辦的第53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上展出的桂北“三十六神”儺面具。受訪者供圖

  通過不斷摸索創作,唐江峰等人創作的工藝美術作品《桂北儺面具之雷公》獲得2016年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八桂天工獎”銅獎,整套桂北儺面具也先後到南寧、西安等地進行展覽。

  由於傳統的儺面具只用於傳統節日、祭祀活動、表演等場景,導致儺面具市場需求量小,製作傳統的桂北“三十六神”儺面具只是唐江峰的副業。在閒暇時間,唐江峰還製作一些客戶定制的“特殊面具”。唐江峰回憶道,曾經有一位海口的客戶向他定制30個左右的中國儺面具和具有非洲文化的傳統民族儺面具。還有一位北京客戶在韓國旅遊時,看到一副産地是中國桂林的三層儺面具後,拍照回來讓他進行復刻。

  “儺面具屬於‘冷門’非物質文化遺産。”唐江峰感嘆,“讓現在年輕人再把這個面具戴來玩不太現實,也不常用。”今後他想將儺面具做成鑰匙扣之類的小件紀念品,這樣大家就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神話故事人物去購買攜帶。(完)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