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制低空權條件下之小微無人機作戰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3-09-18 10:20:50

台島夜話

作者 譚傳毅 台灣特約軍事評論人

台當局防務部門公佈“2013年防務報告書”,媒體關注臺軍無人機的籌建,在報告裏的防務戰力“整建重點”並未清楚提及。

台當局防務部門戰規司表示,臺軍將籌建的無人機分成兩類:島內自行研發、對美採購。透過預算書可以看到有哪些品項,但也有放在機密預算品項,例如對美採購“攻擊型無人載具”。戰規司指出,若防務自主技術不到位、或量能不足以實時因應外在威脅,才會對美採購。

媒體關注臺軍無人機建設不無道理,因為大型無人機例如MQ-9對於台灣而言,可算是戰略偵察,但在圍島封控的環境之下,大型無人機還能不能飛都是個問題,即使飛起來,戰時被擊落的風險也是明顯的大。

更何況,MQ-9B數據是通過衛星傳輸,臺軍註定得不到第一手情報;至於美軍更先進的大型無人機幾乎不可能賣給台灣,例如MQ-1捕食者-C、RQ-4C、X-47B等。

“攻擊型無人載具”指的是什麼呢?我們還無法得知“載具”指的是無人機、無人艇、還是無人戰士?暫時先假定它們指的是無人機吧。

雖然新版《防務報告書》強調遠端打擊、整體防空、聯合製海、聯合土地防衛、資電網路作戰、聯合指管情監偵及提升後備戰力,乍看之下,陸、海、空、網、指管、後備力量全都照顧到,但在現實上,凡是與空間有關軍兵種的存在意義都將不復存在。

在現代武器例如導彈以及定向與不定向能武器的打擊之下,台灣海空軍力量存活的概率難以想像的低,這些武器早就超越空間(海洋與空域)的限制。再如電磁武器(例如微波炸彈和電磁脈衝彈)對於網路作戰、電子作戰、指揮管制的傷害更是看不見摸不著,這是解放軍“對臺動武”之前,必然先消滅的對象。

剩下來的,就是地面部隊的終極一戰!我們不得不假設,臺軍對美採購“攻擊型無人機”的品項將會是以地面作戰為主的攻擊型無人機,主要目的是要反制解放軍無人機、打擊登陸部隊以及之後的城鄉戰。

這麼一來,對於臺軍對美採購“攻擊型無人機”的輪廓就比較清晰了:它們將可能是中小微型攻擊型無人機。

“制低空權”概念的興起

近年,大量“低空、小而慢”飛行器投入戰場,特別是俄烏戰爭,而且其所發揮的功能越來越大,大到已經無法忽視的地步,甚至可與一向飛行低空的武裝直升機平起平坐。

這些小型無人機雖沒有極高的升限,最高不超過500米,也沒有耀眼的滯空時間,但它們憑藉高科技加持,縱橫戰場上的“制低空權”。它們包括小型無人偵察機或巡導彈,例如在俄烏戰爭中的美軍彈簧刀巡導彈、俄制柳葉刀巡導彈、澳大利亞制紙板無人機等。

這些輕量化的小型無人機型造型小巧、噪音不大,一般翼展在15公分到4米之間,飛行速度30到240公里/小時,較難被發現、識別和跟蹤。一些小型無人機還可折迭機翼,可用步兵背負和卡車發射筒等存儲運輸,戰場適應性相當強。

小型無人機起飛方式包括垂直起飛、彈射起飛、手拋起飛等,回收往往採用垂直降落、降落傘降落等方式,1到2名士兵就能完成起降作業。與大型無人機相比,小型無人機造價相對低廉,在戰場上失控或被擊落損失成本不大,非常有利於實施“蜂群作戰”。

若臺軍打算向美採購這種小型無人機,那就必須採購相對應的人工智慧軟體,因為大批量小型無人機不可能“你飛你的、我飛我的”,勢必要能夠自主編隊飛行、相互共用資訊,實施“蜂群攻擊”,而無法像大型無人機一樣在後臺“有人”操控。

由於小型無人機體量不大,可以快速進入戰場,為臺軍在低空戰場提供有效的作戰支撐,的確是最佳的反登陸武器。我們已經進入“制低空權”的時代!

功能越來越強大的小型無人機

現代小型無人機發展越來越多元,有的航時可高達10小時,例如俄羅斯海鷹無人機,有的可以垂直起降、空中懸停、俯衝、旋轉、翻滾,例如大陸産的多旋翼無人機。

本來多旋翼無人機最適應城鄉戰場,它們可以在建築物林立、障礙物多而受限的城鄉環境中執行偵察、搜索、監視、打擊任務,它們也應該是臺軍應該採購的對象;可惜,世界上研發製造多旋翼無人機最強大的國家卻不是美國,而是中國。

小型無人機越走越遠,現在已經進入“小微”的時代了;相信“小微無人機”應該還不是臺軍感興趣的對象。而在事實上,西方國家推動小微無人機進入戰場正方興未艾,只要臺軍少造一艘價值500億元新台幣的潛艦,絕對可以養數個小微無人機聯隊。

電影“天空之眼”有一段使用微型無人機的場景:1架昆蟲狀微型無人機起飛後,一路穿越帳篷、繞過墻角、飛進屋內,停留在房子的橫樑上,開始對屋內情況進行拍攝。昆蟲無人機生動展示了微型無人機隱蔽進入、在室內邊飛邊回傳圖像,類似的小微型無人機已經成為現實。

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微型無人機的發展便受到多國關注,美國、以色列、挪威、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先後在這方面取得進展。雖然微型無人機體量很小,但非常適用於近戰,也就是城鄉戰開打之際,高層絕對迫切希望能夠得到最新的戰場資訊,而微型無人機正可以提供這種服務。

雖然微型無人機的體量不大,通常作為偵察與監視之用;但許多國家想盡辦法賦予它們打擊能力,例如以色列的螢火蟲自殺無人機等。除了執行情報蒐集、偵察、監視,改裝之後挂載榴彈,還能轉型為察打一體微型無人機。

結論

目前臺軍的毛病在於博而不精,什麼武器都有,但沒有一樣是專門的。荀子《勸學篇》提到了一種“五技鼠”,這种老鼠身懷五技:飛、爬、遊、跑、掘。《勸學篇》説:“五技者,能飛不能上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泅不能渡瀆,能走不能絕人,能藏不能覆身是也。”看起來五技鼠的本領很多,其實沒有一樣拿得出手。

若果真如此,臺軍向美採購攻擊型無人機並不會大幅增強城鄉作戰能力,因為臺軍還有許多基本功沒有練好,例如高效的指管系統、數據庫與AI能力建設,這些才是無人機作戰最基本的條件。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