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一帶一路”10週年)華商眼中的綠色“一帶一路”:互利共贏 深入民心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3-09-25 14:11:27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電 (劉洋)“自‘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國與尼泊爾在發展綠色農業及清潔能源領域開展廣泛合作。這些合作案例具有示範效應。”尼泊爾華商聯合總會總顧問、珠峰文化傳播公司負責人葉涼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面對氣候問題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各方面、全過程。

葉涼表示,尼泊爾是一個注重環保理念的國家,近年來對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日益增加。“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其開展傳統經濟系統的綠色化改造,發展可再生能源項目等提供了解決方案。

以農業為例,尼泊爾主要生産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在過去,農作物收割後産生的大量秸稈只得進行焚燒處理,對空氣造成極大污染。“青貯飼料”項目將秸稈飼料化利用,使其“變廢為寶”。

葉涼介紹説,“青貯飼料”項目是尼泊爾有關部門與中國的企業合作,通過公司加農戶的形式,將莊稼收割後剩餘的秸稈進行精細加工,生産得到利於長期保存的飼料,出口至中國。項目以村為單位,對生物資源實施集中管理,通過回收處理牛糞,將其製成建築塗料或者燃料,以供冬天防寒取暖,進一步降低對秸稈的焚燒使用。

“‘青貯飼料’項目是中尼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實現互利共贏合作的案例之一。”葉涼表示,該項目一方面降低了尼泊爾大氣污染程度,為當地農戶帶來額外收益,另一方面也幫助中國部分地區解決了秋冬季飼料短缺問題,在擴大畜牧業飼養規模的同時保護了天然草場生態環境。

“在兩國的合作中,尼泊爾社會所面臨的挑戰和需求被真實地看到和解決。”葉涼説,回想起2014年剛到尼泊爾時,由於當地能源匱乏電力不足,他每天都要定鬧鐘提醒自己為手機充電。隨著中國光伏發電技術的引進,尼泊爾緩解了“用電荒”難題,減輕了對他國的能源依賴。這一成功案例也吸引了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不丹等國家尋求與中國在清潔能源方面開展技術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非洲國家的“痛點”問題。

在肯亞某新能源企業從事戰略規劃的王浩説,肯亞氣候分為雨季和旱季,水電供應不穩定。由中國企業承建的東非最大光伏電站加裏薩光伏電站幫助提升了當地的供電穩定性,改善了當地民眾的生産生活。

“非洲有著良好的自然基礎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擁有先進的技術設備,可以為當地帶來技術上的革新。”王浩説,目前,肯亞當地的一些企業正在進軍新能源領域,但礙于資金和技術的限制,發展速度較慢。“一帶一路”倡議為兩國打通了交流協作通道,助力肯亞的新能源企業起步發展。

“中非合作的前景廣闊。中國的企業還要繼續紮根當地,了解當地真正需求,讓‘一帶一路’倡議走進當地人心裏。”王浩説。

文章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姚思寒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