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臺“助日代表”“核食代言人”謝長廷的政治科學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3-09-27 14:49:26

微信圖片_20220517092646

  臺“助日代表”“核食代言人”謝長廷的政治科學-

  台灣地區駐日代表謝長廷因在社交平臺發文“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引發島內撻伐,參與TAIWAN PLUS 2023文化祭致詞再度“助日”引發質疑,提及去年中國大陸禁止台灣水果進口,感謝當時日本各界協助鳳梨運到當地得以銷售,公開喊出“我覺得是不是該輪到台灣來支援了。”謝長廷卻以政治科學淩駕食品安全,漠視島內民眾的健康疑慮,一味“助日”行徑已淪為“核食代言人”。

  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造成國際恐慌已是不爭事實,核廢水自8月24日起預計要花17天排放7800公噸,日本當局對於全球海洋的公然污染也衝擊了生態環境,污水包含各種氚、鍶、銫、鈷等有害放射性元素;回顧謝長廷2020年返台述職便已率先推銷“日本核食”,2021年拋出“核一、核二廠過去也曾有發生儲存燃料棒水池的廢水未處理就排入海,甚至造成了秘雕魚。”言論支援日本政府宣佈要將福島核廢水排入海,2023年再次集結“助日”攻勢搶當“核食代言人”。

  政治正確淩駕科學辯論

  謝長廷的媚日言論是貫徹民進黨“意識型態淩駕科學”的台灣價值,對於嚴密監督核污流向與對漁業資源衝擊配套兩手一攤,相較中國大陸直接公開譴責日本要求“撤銷錯誤決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廂情願要求中國解除水産禁令並以科學進行辯論,核心在於日本自從發生福島核子事故以來始終沒有消弭國際歧見。

  國際稱呼 “核廢水”而日本卻稱為“處理水”,差別在於日本號稱透過“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稀釋有害放射性元素,當中的氚經過證實必須再稀釋100倍作為處理降低風險,由於日本從未公開採取科學實驗證明鍶、銫、鈷能被完全稀釋,更何況需要百倍稀釋的氚,結果如此鮮明如何作為科學辯論基礎。

  排海方案落入單邊主義

  謝長廷早在日本內閣2021年提出核廢水“排海方案”就已超前布署,台當局目前一手監測輻射作為,卻讓台灣海水、漁産、環境生態淪為日本進口水産食品的實驗室,尚未針對實際排放情形進行擴散動態評估,就已搶先國際自願當白老鼠,完全配合日本一意孤行下的單邊主義。

  日本福島核事故2011年發生至今超過12年,世界各國仍被其後遺症影響,如今醞釀多年的排海策略執行,等同宣告太平洋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合而為一,即便日本此舉導致亞太地區人心惶惶,但是世界各國對於日本排放核廢水仍束手無策,僅有中國起身對抗。

  當謝長廷對於日本排放核廢水化身精日份子,充斥各種右翼思想的激進言論,早在2020年就在台灣推銷“日本核食”引發撻伐,對於核廢水在同一個點持續排放30年的嚴重影響,在政治正確上又怎會看到? 況且台當局是否具備人為觀察監控、技術手段檢驗、科技水準思考等,恐怕才是應對日本排放核廢水策略上的重中之重。

  謝長廷的“助日”行徑已淪為“核食代言人”,完全無視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造成國際恐慌,盲目貫徹民進黨以“意識型態淩駕科學”的媚日路線,還在日本內閣2021年提出核廢水“排海方案”前就超前布署“外銷核食”,並以日本右翼激進思想的“精日人設”大放厥詞,説穿已是日本政府在台“政治公關”,淪為境外勢力遂行認知作戰,他的眼中不見台灣食安危機,更遑論是全球生態浩劫,其舔日行徑儼然刷新民眾三觀。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