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綜合媒體報道】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進一步推廣福建省三明市等地醫改經驗,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推進醫藥衛生事業高品質發展,以健康中國建設的新成效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總結2023年上半年醫療政策 釋放出哪些信號?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加強養老服務保障,完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各省市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臨床重點專科建設、藥品和耗材帶量採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縣醫院升級等被頻繁提及。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任務:紮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強常態化分級分層分流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建強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深入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全面完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國範圍內的規劃佈局,有序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健康中國行動2023年工作要點》
在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印發政策文件、推進重點工作等四大方面部署了52項工作,其中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參與或負責的有30項。2023年健康中國行動再次強調保護婦幼健康,加快推動科技創新,進一步推動人工智慧等技術在相關疾病早防、早篩、早診、早治中的應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等。
《2023年國家醫療品質安全改進目標》
在最新的10大改進目標中,有8項來源於2022年目標,新增“降低住院患者圍手術期死亡率”、“提高四級手術術前多學科討論完成率”2個目標,調出的2項目標將作為各專業質控工作改進目標繼續推進。同時發佈的2023年各專業質控工作改進目標,共覆蓋40個專業的45個目標,與2022年相比,在數量上增加了4個專業、5個目標,首度納入罕見病專業的“提高罕見病的規範診斷和治療率”。
《2023年中央財政支援公立醫院改革與高品質發展示範項目》
中央財政對地方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等按規定給予補助,支援的重點和範圍主要聚焦“著力加強智慧醫院建設”等三個方面。申報的項目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公開擇優確定,每個項目中央財政補助5億元(其中10%的資金專門作為績效獎補資金),主要用於支援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與高品質發展。申報項目實施期限為三年。
《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
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研究制定推動數字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發展數字健康,規範網際網路診療和網際網路醫院發展。
《品質強國建設綱要》
對醫療服務、養老服務、人工智慧應用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明確要增加優質服務供給,健全醫療品質管理體系,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路,逐步擴大城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範圍。“服務品質提升工程”中提出,推行服務品質監測評價。應用人工智慧、大數據、自動語音識別調查等方式,開展服務品質監測評價,定期發佈監測評價結果。
《醫療品質控制中心管理規定》
2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公佈首批規劃設置的質控中心,包括臨床、醫技、管理3大類6個領域60個具體方向,並對國家級質控中心建立年度考核制度,根據考核結果按照4年一個管理週期進行動態管理,管理週期內發生2次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立即解除挂靠關係。質控中心同一專業領域和工作方向原則上只設定一個本級質控中心,應當積極利用資訊化手段加強質控工作。
《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
加快推進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資訊化,到2025年統籌建成縣域衛生健康綜合資訊平臺。大力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構建鄉村遠端醫療服務體系,推廣遠端會診、預約轉診、網際網路復診、遠端檢查,加快推動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在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配置應用。
《關於全面加強縣級中醫醫院建設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的通知》
縣級中醫醫院是縣辦中醫醫療機構的主體,佔全國政府辦中醫醫院的80%。不得在醫聯體等各類建設過程中,變相地取消、合併中醫醫院,改變其功能定位,不得以各種理由在事實上削弱中醫醫院。規範開展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訊系統建設,提升電子病歷應用能力;加強中醫醫共體數字化建設,推進智慧中醫醫院和網際網路中醫醫院建設。
《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方案》
2023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決定在全國開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在每個省份選擇2-3個設區的市(直轄市的區),統籌區域內醫療資源,科學合理網格化佈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推動醫療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23年6月8日,六部委確定了81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城市。
《關於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
《意見》從5個方面部署了26條重點工作任務,明確推動醫療衛生發展方式轉向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服務模式轉向更加注重系統連續、管理手段轉向更加注重科學化治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醫療機構建立健全全員參與、覆蓋臨床服務全過程的品質管理與控制工作制度,全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完善以結果為導向的服務品質數據系統評估、反饋和激勵機制。
《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
《規劃》明確,到2025年末,建立健全緊急醫學救援管理機制,全面提升現場緊急醫學救援處置能力和收治能力。
《規劃》提出3項任務:一是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網路,構建緊急醫學救援核心支撐;
二是完善緊急醫學救援隊伍類別,提升隊伍實戰能力,形成緊急醫學救援現場中堅力量;
三是推進基層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組成緊急醫學救援工作基層抓手。
《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
實現中醫藥數字便民和綜合統計體系建設,實現公立中醫醫院資訊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準分級評價達到國家要求,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5年)》
力爭用3年時間,開展以“強基礎、提品質、促發展”為主題的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行動計劃強調,醫療機構要通過智慧醫院、智慧病房、電子病歷資訊化的建設,加強護理資訊化發展,充分應用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改進優化護理服務流程,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減輕臨床一線護士工作負荷。
《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於2023-2025年在全國實施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並在2025年底之前開展活動效果評估。主題活動圍繞看病就醫全流程提出6個方面共20條具體舉措和27項評估指標,將“加強醫院資訊化建設”作為改善貫穿醫療服務全程的基礎性、支撐性工作。主題活動提出要加大智慧醫院建設力度,積極探索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改善患者就醫體驗,併為臨床診療服務提供高品質輔助,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和效率。
《全面提升醫療品質行動計劃(2023-2025年)》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決定聯合在全國開展為期三年的全面提升醫療品質行動。從基礎品質安全管理、關鍵環節和行為管理、品質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等維度提出了28項具體措施和5個專項行動。
行動計劃要求強化關鍵環節和行為管理,提高過程品質,並根據《各省行動效果監測指標體系》進行工作總結。該指標體系從工作落實、品質安全目標改進情況、急診和日間醫療品質、醫療行為品質、結果品質、病歷品質五個方面,列出了40項監測指標。
確定2023年下半年醫改工作六個方面具體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將深化醫改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推進,推動“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圍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兩個重點難點問題,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深化醫改取得顯著階段性成效。當前,我國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黨的二十大對持續深化醫改作出全面部署。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深化醫改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特徵和重大原則,準確把握深化醫改所處的高品質發展新階段新要求,堅持“一個中心”,即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用好“一個抓手”,即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突出“一個重點”,即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不斷將深化醫改向縱深推進。
2023年下半年醫改工作主要包括六個方面20條具體任務。
一是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建設,持續提升地市和縣級醫療水準,加強社區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完善促進分級診療的體制機制,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動“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裏解決”。
二是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和規範化管理,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規範民營醫院發展,全面加強醫藥領域綜合監管,形成風清氣正的行業環境。
三是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鞏固健全全民基本醫保,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深化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最大化發揮各項制度效應,有效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
四是推進醫藥領域改革和創新發展。支援藥品研發創新,常態化開展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加強藥品供應保障和品質監管,確保“供好藥”“用好藥”。
五是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促進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從制度完善、人才隊伍建設、評價考核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推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能力提升。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提高群眾健康素養。
六是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加強緊缺專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隊伍建設,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深化基層薪酬、崗位設置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在社區和農村。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網、衛健委網站、健康中國、《中國衛生》雜誌、健康界)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